位于濟寧市中心,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省屬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始建于1951年。近幾年,醫院始終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堅持科學管理與服務創新,實現了醫院各項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先后榮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等國家級榮譽稱號;被衛生部授為臨床路徑、優質護理示范服務和電子病歷試點醫院。醫院占地面積6.6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20萬平方米,擁有員工524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536人,高級職稱366人,研究生以上學歷766人,擁有一批在省內外具有較高影響力的醫學專家和骨干。醫院各類學科齊全,開放床位3018張,69個臨床專業,61個普通病區,9個重癥監護病區。醫院主要承擔著魯西南地區2000多萬人口繁重的醫療保健任務,2013年門診量為200萬人次,出院病人為12萬人次,手術總量近8萬例次。醫院擁有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醫療設備及配套設施約400余臺(件),如雙源CT、3.0T磁共振、SPECT、雙光子直線加速器、大型X線血管造影機等,設備總值4億余元。醫院不斷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特色醫療項目優勢明顯。先后成功開展了山東省首例同位異體手術、魯西南首例肝臟移植手術、腎臟移植術、術,完全自主成功開展技術。醫院在心腦血管病的應急救治效率和成人康復診療水平處于魯西南地區領先地位,心臟外科各類手術量年均1500余例,心臟內科介入術量年均6000余例。在微創治療方面,包括胸腔鏡、腹腔鏡、胃腸鏡、纖支鏡、微創椎間盤(孔)鏡、關節鏡等在內的微創技術已成為各相關學科的特色技術,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綜合治療、血液凈化、影像與病理診斷等也居行業先進水平。目前,醫院已形成以心臟外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重癥醫學、神經外科、大骨科、血液科、內分泌科、乳甲外科、婦產科、生殖醫學等為專長,以急危重癥救治為特色的區域性綜合性醫療中心。醫院先后被衛生部、省衛生廳評定為中國初級創傷救治培訓基地、衛生部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基地、衛生部急性心肌梗塞救治項目山東培訓基地、衛生部內鏡與微創醫學培訓基地、省級生殖醫學中心、省級產前診斷中心、省級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等。醫院堅持科技興醫的發展戰略,著力構建特色學科群體,以大學科為基礎的學科發展方向基本形成。現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個,國家級中醫藥臨床重點專科培育項目1個,省級重點學(專)科1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市級重點學科(實驗室)19個。醫院在研國家級科研基金1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在研省自然科學基金70余項,市級課題近200項,年發表國家級論文300余篇,SCI論文30余篇。醫院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學術合作,與世界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知名醫學院校及醫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往來關系。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解放軍總醫院等建立了技術協作關系,大大提高了醫院的學術水平和技術進步。我院是濟寧醫學院等13所高等醫學院校的臨床教學實習基地,全年在院的各專業實習學生1200余人,包括天津醫科大學的國外留學生共37人。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落實公立醫院改革要求,緊緊圍繞“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的持續改進,不斷強化內涵建設,全方位、創造性地推出了多項在全國擁有較大影響的管理改革。率先在全國實行單病種付費改革,在國內首次推出了臨床路徑管理的新模式(醫師篇、護理篇、病友篇),進行了226個病種的臨床路徑管理工作。臨床路徑的實施大大規范了醫療行為、保證了醫療質量安全、降低醫療費用、切實保障了廣大患者的健康權益。2013年藥占比為28%,連續十年藥占比處于全國較優水平,全年接待來院參觀學習臨床路徑管理的醫院達300家2000多人次。醫院從患者角度出發,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推出整體化優質護理服務,目前對所有病區實施了優質護理服務,有效緩解了“一人看病,全家受累”的局面;醫院積極開展以為主的無痛診療工作,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鎮靜評估、病情評估,大大減輕患者術后痛苦,實現快速康復,保障了醫療質量與安全;全力做好疾病管理工作,進行病人家訪,讓患者擁有“家庭醫生”;推出科室運營助理、門診醫生助理、醫護一體化等服務舉措,減少了病人門診等待時間并延長有效就診時間;優化門診配置和布局,設立多學科門診、專科專病門診、疑難病會診中心等,有效提高了診療質量,大大解決了目前醫院中普遍存在的“三長一短”(、交費、取藥時間長,就醫時間短)問題,患者綜合滿意度在99%以上,真正做到了“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患者滿意”。醫院關注社會公益事業。自2005年以來面向全國開展“愛心醫療救助工程”,每年免費救治100例特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兒,截至目前已成功為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的900余名先心病患兒免費實施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