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于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癥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斗。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并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臺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制定中國第一個重癥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癥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臺、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臺,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臺;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癥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華血管外科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涵英哺華,毓仁作圣。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于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后,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余名。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系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并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余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詳細]
聯系電話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58號

醫生團隊
  • 唐利龍[]

    醫生擅長

    暫無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 ...詳情
  • 熊艷[]

    醫生擅長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病機制和急診診治,急診感染與膿毒癥的發病機制和急診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熊艷,女,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博士。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災害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急救技能培訓核心教師。1990年考入原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系,1997年畢業于該校7年制碩士研究生班,同年分配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工作至今,長期從事急診內科臨床一線工作,2003-2006年期間在職攻讀中山大學心血管專業博士研究生并獲醫學博士學位,2008年晉升副主任醫師,2009年獲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目前擔任急診科科秘書一職。長期從事急診內科急危重癥的臨床工作,對心血管系統急癥如心臟驟停、急性冠脈綜合征、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壓急癥、急性胸痛等疾病的臨床診治流程,糖尿病高血糖危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臨床規范化救治,以及急診感染性疾病及其相關膿毒癥和多臟器功能不全的臨床處置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專業技術人員的臨床急診急救技能的規范化培訓。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著及論著摘要8篇,在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著20余篇。主編臨床醫學專著一部,參編臨床醫學專著四部。獲中山大學教學與科研基金資助多項,2011年獲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計劃資助;2003年期間因“非典”期間的出色工作獲廣東省政府三等功獎勵,獲廣州市政府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 ...詳情
  • 鄭梓煜[]

    醫生擅長

    內外科急癥的診斷與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鄭梓煜,男,主治醫師、講師,外科學碩士。畢業后工作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從事危重癥急救、創傷急救的臨床工作。作為急診科教學秘書,負責中山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住院醫師、進修醫師的臨床教學和培訓。多次與科室急救團隊赴番禺、海豐、潮州、羅定等基層醫院開展急救教學培訓工作。現為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會員。 ...詳情
  • 孫良忠[]

    醫生擅長

    擅長小兒腎臟病及與腎臟病相關疾病的診治,包括先天遺傳性腎臟疾病,血尿,蛋白尿,遺尿,腎結石。 ...詳情

    從業經歷
    擅長小兒腎臟病及與腎臟病相關疾病的診治,包括先天遺傳性腎臟疾病,血尿,蛋白尿,遺尿,腎結石。腎病綜合征,急、慢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小兒腎活檢,腹膜透析治療,腎移植前期處理。腎小管間質疾病和囊腫性腎病,如腎單位腎癆,常染色體顯性/隱性遺傳多囊腎;Dent病,眼腦腎綜合征(Lowe syndrome);腎小管酸中毒,范可尼綜合征(Fanconi syndrome),巴特綜合征(Bartter syndrome),間質性腎炎,腎結石。血栓性微血管病:典型/非典型溶血尿毒綜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各種繼發性腎損害,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乙型肝炎等相關的腎炎;藥物和毒物所致的腎損害等。研究方向:小兒腎臟病和風濕免疫疾病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1988.09-1993.06 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大學本科1993.07-1999.11 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住院醫師1995.07-1998.06 中山醫科大學兒科學碩士研究生1999.12-2007.12 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講師2002.07-2005.12 中山大學兒科學博士研究生2004.01-2005.06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腎臟研究所訪問學者2007.12-2015.12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2015.09-2016.02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惠亞醫院兒科主任2015.12-至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2016.06-至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博士生導師2017.01-至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兒科主任兼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一科副主任社會及學術兼職:1.《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Genetics》、《中華腎臟病雜志》和《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等雜志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品注冊評審專家;廣東歐美同學會 理事。2.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風濕免疫專業委員會 委 員(2015.10-至今)3.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風濕免疫學組 副組長(2017-至今)4.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第十五屆委員會 中青年委員5.廣東省醫學會腎臟病分會第八屆委員會 中青年委員6.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第十四、十五屆委員兼秘書論著:第一或通訊作者SCI收錄論著國內核心期刊第一或通訊作者的主要論文1.少年型腎單位腎癆13例臨床特點和基因突變分析. 中華兒科雜志, 2016, 54(11):834-839.2.腎單位腎癆臨床表型與基因突變研究進展. 廣東醫學. 2015, 36(13): 1965-1967.3.兒童紫癜性腎炎診治現狀多中心回顧性調查分析.中華兒科雜志,2013, 51(12): 881-887. (多中心,共同第一作者)4.腎小球濾過屏障超微結構改變與Alport綜合征蛋白尿的關系.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3, 29(2): 361-363.5.Denys-Drash綜合征三例臨床病理特點. 中華兒科雜志, 2012, 50(11): 855-858.6.Frasier綜合征一例報道并文獻復習.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2, 06(11): 3002-3005.7.環孢素A對腎小管上皮細胞MMP-2和MMP-9表達和活性的影響.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10, 31(1): 91-94, 133-136.8.白蛋白超載誘導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表達α-平滑肌肌動蛋白.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8, 24(8): 1575-1580.9.白蛋白刺激腎小管上皮細胞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2和-9.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07, 23(8): 519-523.10.微小病變型腎病綜合征發病機制的免疫研究進展. 新醫學. 2004,35(4):244-245.11.腎小球硬化與細胞凋亡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泌尿系統分冊. 2004, 19(2):507-510.12.西咪替丁試驗糾正腎功能不全患兒肌酐清除率方法及評價.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3, 18(8): 456-458.13.依那普利延緩腎小球硬化與腎小球細胞凋亡的關系. 中華兒科雜志,2001,39(5): 289-292.14.細胞凋亡在阿霉素腎病大鼠腎小球硬化過程中的意義. 中華兒科雜志, 2000, 38(5): 285-287.15.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患兒血、尿白介素8的變化和意義. 臨床兒科雜志, 2000,18(1):7-9.16.激素敏感型腎病綜合征患兒血清白介素-8的研究. 新醫學. 1998,29(增刊1):48-49.專著:主編著作1部:1.《2009兒科學全真模擬試卷(人機對話版)》,主編:孫良忠、蔣小云、莫櫻,人民軍醫出版社. ISBN 7509122678, 2009年1月出......詳情
  • 李鶴平[]

    醫生擅長

    中晚期肺癌、中晚期結直腸癌、肝癌的診斷與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李鶴平,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1997年7月碩士畢業、2003年博士畢業。 1997年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7年制,同時獲學士、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10余年。熟練掌握絕大多數疾病(與介入相關的內、外、婦產、兒科等疾病)的介入診療方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肺癌、膽管癌、胰腺癌、子宮肌瘤、子宮頸癌等多種良、惡性腫瘤的介入治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在各級醫學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加了7部教科書和專著的編寫(其中副主編1部),共參編26個章節,20余萬字。 主要研究方向: 1、肝癌介入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2、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惡性骨腫瘤等惡性腫瘤動脈灌注化療的臨床研究。 3、肝血管瘤、子宮肌瘤、鼻咽纖維血管瘤、肝囊腫、腎囊腫等良性腫瘤、腫物的介入治療。 4、阻塞性黃疸(病因包括:膽管癌、胰腺癌、肝癌、膽管結石、肝移植術后等)的介入治療。 5、精索靜脈曲張、陰莖異常勃起、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輸卵管阻塞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介入治療。 6、腰椎間盤突出癥介入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科研基金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經肝動脈應用IL-12基因轉染的免疫活性脾淋巴細胞治療肝癌的研究”; 項目編號:30600156;批準時間:2006年9月;第一負責人。 2、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經肝動脈脾細胞移植治療血友病甲的實驗研究”;課題順序號:05300765;批準時間:2005年9月;第一負責人。 3、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經肝動脈應用基因轉染免疫活性脾細胞治療肝癌的研究”;課題順序號:06021222;批準時間:2006年9月;第一負責人。 社會兼職 1、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委員會全國青年委員。 2、廣東肝病學會微創治療委員會常務委員。 3、廣州抗癌協會腫瘤微創介入委員會常務委員。 論著 1. Endo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Nutcracker Phenomenon in Three Pediatric Patients.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5 (16)11:1529-1533. 2. 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Imaging in Depicting Vascular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Ultrasound Med.2003,22:1047-1054. 3.Detection of the effects of collagenase on spinal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ats by using evoked potenti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2006(10)21:167-169. 4.經皮腰椎間盤髓核切割術前后誘發電位的應用。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5):454-457。 5.腔內隔絕術治療胸主動脈夾層:附25例臨床分析。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11): 1007-1011。 6.肝移植術后血管與膽管并發癥介入治療初探。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2;36(1): 40-43。 7.介入治療Graves病的中遠期療效分析。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 36(12): 1068-1071。 8.肝動脈門靜脈藥盒系統植入治療肝臟惡性腫瘤發生堵塞的處理。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6; 15(4): 204-206。 9.CT與DSA診斷原發性肝癌子灶的對比研究。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5; 14(1): 27-29。 10.比較CT與超聲在導引腹部囊腫經皮穿刺硬化治療中的作用。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5,14(4):238-240。 專著 1、《介入放射學》第3版(衛生部統編教材),郭啟勇,主編,201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 2、《Abrams介入放射學》第2版,徐克、滕皋軍,主譯,201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 3、《骨與軟組織腫瘤學》,徐萬鵬、李佛保,主編,200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 4、《介入放射學理論與實踐》,楊建勇、陳偉,主編,2005年,科學出版社。 5、《介入放射學》(高等醫學院校新世紀教材-科學版),李麟蓀、賀能樹、楊建勇,主編,2004年,科學出版社。 6、《介入放射學臨床實踐》,楊建勇、陳偉,主編,2002年,科學出版社。 ...詳情
  • 姜鴻彥[]

    醫生擅長

    中耳炎、外中耳畸形、面神經疾病、耳硬化癥、顳骨腫瘤、聽神經瘤以及耳鳴、耳聾、眩暈等常見病及疑難疾病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姜鴻彥,男,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海外引進人才,現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醫院副院長,中山大學聽力與言語疾病研究所副所長。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耳鼻咽喉頭頸科分會常委,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聽力與言語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華耳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咽喉頭頸外科雜、聽力與言語疾病雜志編委,Laryngoscoe、Hearing Research 國際審稿人。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通訊編委。擅長中耳炎、外中耳畸形、面神經疾病、耳硬化癥、顳骨腫瘤、聽神經瘤以及耳鳴、耳聾、眩暈等常見病及疑難疾病的診治。 一直以來主要從事耳科的基礎與臨床工作,先后承擔各類基金項目16項,發表論文90余篇,其中SCI論文2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參編專著3部。 ...詳情
  • 黃應表[]

    醫生擅長

    皮膚科常見病,白癜風,結締組織病,過敏性疾病,色素性疾病,激光美容。 ...詳情

    從業經歷
    原中山一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辭職后從事皮膚病咨詢,美容美膚,醫療預約等 ...詳情
  • 楊承祥[]

    醫生擅長

    **不孕不育臨床療效顯著。治療各種婦科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失調、痛經、盆腔炎、輸卵管堵塞、陰道炎、宮頸炎、反復發流產、先兆流產、妊娠病、子嗽、產后病、更年期綜合征、試管分段調理治療、備孕調理、面部黃褐斑等婦產科疾病。治療少精、弱精、精子畸形率高的男性不育癥效果顯著。另對胃腸、泌尿系、眩暈、感冒、久咳不愈等內科雜病亦頗有心得。 ...詳情

    從業經歷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教授。峏山楊氏婦科醫學流派、薪 火相傳二十四代。是其父中國婦科學家楊新吾教授學術繼承人,1978年畢業于安徽中醫藥大學 、并留在安徽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從事婦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歷任8年科室副主任。后2000年調任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婦科工作,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近40年、素有“送子觀音”之美名。 ...詳情
  • 林穎[]

    醫生擅長

    (1)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2)乳腺癌的化療、靶向和內分泌等綜合性治療;(3)乳腺各類良性疾病的診治;(4)微創手術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醫療特長:(1)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2)乳腺癌的化療、靶向和內分泌等綜合性治療;(3)乳腺各類良性疾病的診治;(4)微創手術治療研究方向:承擔多項國家和省市科學基金,開展和參與多項乳腺癌臨床試驗研究;基礎研究針對乳腺癌的發病,疾病侵襲轉移和血管生成等過程。主要教育:1993 年— 2000 年 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七年制碩士班(外科學專業)2000 年— 2004 年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博士2001年1月-- 2003年1月 美國 Emory大學訪問學者工作經歷:2004 年— 2006 年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講師2006 年— 現在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社會兼職:廣東省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廣東省女醫師協會乳腺癌防治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近3年論著:1.Shao N,Wang S,Yao C,Xu X,Zhang Y,Zhang Y,Lin Y.通訊作者 Sequential versus concurrent anthracyclines andtaxanes as 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earlybreast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phase III randomizedcontrol trials. Breast.2012 Jun;21(3):389-93.2.Tang LY,Su Y,He JR,Chen WQ,Su FX,Wu BH,Lin Y,Ren ZF.通訊作者UrinaryTitanium and Vanadium and Breast Cancer: A Case-Control Study. Nutr Cancer.2012Apr;64(3):368-76.3.Ye C, Yin H,Lin Y,Zhou L, Ye R, Li X, Han A, Wang S. Abdominal aorta aneurysms inchildren: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of six patients. Ann Thorac Surg.2012 Jan;93(1):201-5.4.Su Y, Chen LJ, He JR, Yuan XJ,Cen YL, Su FX, Tang LY, Zhang AH, Chen WQ,Lin Y, WangSM,Ren ZF. Urinaryrubidium in breast cancers. Clin Chim Acta. 2011 Nov 20;412(23-24):2305-9.5.He JR, Tang LY, Yu DD, Su FX,Song EW,LinY, Wang SM, Lai GC, Chen WQ,Ren ZF.Epstein-Barr virus and breast cancer:serological study in a high-incidence area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Cancer Lett. 2011 Oct 28;309(2):128-36.6.Zhang H, Lin Y,Xiao Y, Wang SM,Liu XX and WangSM. Stable transfection of estrogenreceptor-alpha sup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C in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s.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0;123(15):1989-19947.張輝,林穎,肖穎,王三明,劉祥廈,王深明. 轉染ERα基因對MDA-MB-231乳腺癌細胞白細胞介素-8表達的影響.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0;27(5):585-5878.Xiao Y, Huang Z, Yin H,Lin Y,Wang S. In vitro differences between smooth muscle cells derivedfrom varicose veins and normal veins.J Vasc Surg. 2009 Nov;50(5):1149-54 ...詳情
  • 吳良才[]

    醫生擅長

    白癜風、痤瘡、紅斑狼瘡、性傳播疾病、銀屑病、性病、激光美容 ...詳情

    從業經歷
    醫療經歷:2004年中山大學醫學碩士畢業,一直從事皮膚病與性病學方面的醫教研工作,在皮膚科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白癜風、銀屑病、紅斑狼瘡、扁平疣、痤瘡、疤痕疙瘩、尖銳濕疣等的診治有獨到的治療方案,近年來關注皮膚年輕化領域方面的進展。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看片天天干|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贰佰麻豆剧果冻传媒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sss视频在线精品| 成年私人影院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机热这里只有精品无需|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资源在线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在线| 伊人情人综合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022a|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 婷婷丁香六月天| 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多女多p多杂交视频| my1136蜜芽入口永不失联版| 性欧美高清come|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aaa| 欧美精品hdvideosex|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特黄aa级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免看**毛片一片成人不卡|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