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于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癥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斗。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并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臺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制定中國第一個重癥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癥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臺、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臺,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臺;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癥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華血管外科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涵英哺華,毓仁作圣。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于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后,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余名。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系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并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余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詳細]
聯系電話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58號

醫生團隊
  • 林文棟[]

    醫生擅長

    暫無介紹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 ...詳情
  • 李延兵[]

    醫生擅長

    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垂體-腎上腺疾病、繼發性高血壓、生長發育異常、骨質疏松癥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詳情

    從業經歷
    李延兵,女,主任醫師,教授,內分泌內科主任,博士導師,從事內分泌代謝疾病臨床和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垂體-腎上腺疾病、繼發性高血壓、生長發育異常、骨質疏松癥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主要研究方向: 糖尿病胰島B細胞功能及早期保護、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機理及防治。 科研基金 不同干預治療對糖尿病大鼠β細胞功能的影響及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型糖尿病的預警分子和早期干預研究 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對糖尿病大鼠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功能早期保護研究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血糖監測學組副組長 廣東省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內分泌學會常委 中華糖尿病雜志、中華全科醫師雜志、中國糖尿病雜志、國際糖尿病等雜志編委 Clin Endocrinol、Diabetes Res Clin Pract等特約審稿人 廣東省干部保健專家組成員、廣東省健康教育首席專家 獲獎情況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1年、第2完成人) 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第2完成人)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第3完成人) 論著 Sphingosine Kinase 1 Is Overexpressed and Promotes Proliferation in Human Thyroid Cancer. Mol Endocrinol. 2011 Sep22.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habdomyolysis: Have we overlooked the situation?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0 Dec 90(3):e47-9. Hyperinsulinaemic hypoglycaemia associated with a heter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 of R1174W in the insulin receptor (IR) gene. Clin Endocrinol.2009;71:659-65. 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β-cell funct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Lancet 2008; 371:1753-60. Induction of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beta-cell function. Diabetes Care 2004, 27: 2597-2602 專著 內分泌及風濕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案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糖尿病病人最關心的300個問題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處方學概論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詳情
  • 張國材[]

    醫生擅長

    血液系統的惡性血液病(急、慢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纖維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造血干細胞移植、非惡性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或增多、血友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張國材,男,主任醫師,本科學歷,畢業于1973年12月。中山醫科大學畢業30多年來,從事血液專業20余年,對血液系統的惡性血液病(急、慢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纖維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有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方面有較高的造詣。對非惡性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或增多、血友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治療亦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主要研究方向 1.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部分先天性血液病和免疫性疾病; 2.急、慢性白血病的化學治療。 獲獎情況 清除CD13+細胞預防巨細胞病毒傳播在骨髓移植中的研究 2000.1 廣東省科委。 論著 1.異基因造血干細胞與異基因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療效比較. 中山大學學報. 2003,24(2):171 2.用流式細胞術檢測CD55、CD59對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的意義. 新醫學.2003,34(4):212 3.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療效觀察. 癌癥.2004,23(4):430 4.以血液學異常為首發表現的系統性紅斑狼瘡45例臨床分析.中山大學學報.2004,23(3s):150 5.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髓性變的療效.癌癥.2004,23(12):1696 專著 內科癥狀鑒別診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 副主編。 ...詳情
  • 原耀光[]

    醫生擅長

    貧血、出血、白細胞病等的診斷和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原耀光(已退休),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965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對貧血、出血、白細胞病等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臨床血液治療技術及臨床輸血療法方面,學術造詣和經驗頗深。 我是原耀光本人,我要修改簡介 ...詳情
  • 陳雪梅[]

    醫生擅長

    擅長眼底視網膜病、視神經疾病、全身病的眼部病變、葡萄膜病、干眼癥的診治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術以及視力保健和低視力的康復。 ...詳情

    從業經歷
    陳雪梅,女,副主任醫師,本科學歷,1987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一直從事眼科臨床工作,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掌握眼科各種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 醫療專長 眼底視網膜病、視神經疾病、全身病的眼部病變、葡萄膜病、干眼癥的診治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術以及視力保健和低視力的康復。 主要研究方向 1、各種眼底病、全身病的眼部病變的研究 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和治療 社會兼職 廣東省視光學會視力保健委員會常務委員。 論著 共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詳情
  • 張詩軍[]

    醫生擅長

    廣東省名中醫,長期從事肝膽胰病、胃腸病的診治。擅長乙型肝炎、肝硬化、膽囊息肉、肝膽結石、脂肪肝、胰腺疾病的中醫藥治療,尤其擅長慢性乙型肝炎的逆轉和序貫治療,重視透邪與免疫識別在肝病治療中的應用,在該領域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論和方法,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2項。善于應用中醫藥在腫瘤手術放化療中的輔助治療,在預防肝膽、食道、胃腸、胰等消化道腫瘤術后復發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重視肺癌、甲狀腺和乳腺腫瘤的中醫藥防治。重視未病先防和亞健康防治,重視腫瘤的篩查、癌前病變防治和中醫生物養生治療。對失眠、內分泌失調、風濕類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疑難疾病有獨到見解,善于運用中醫辨證思維解決本學科臨床疑難問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 ...詳情

    從業經歷
    醫療特長: 廣東省名中醫,長期從事肝膽胰病、胃腸病的診治。擅長乙型肝炎、肝硬化、膽囊息肉、肝膽結石、脂肪肝、胰腺疾病的中醫藥治療,尤其擅長慢性乙型肝炎的逆轉和序貫治療,重視透邪與免疫識別在肝病治療中的應用,在該領域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論和方法,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2項。善于應用中醫藥在腫瘤手術放化療中的輔助治療,在預防肝膽、食道、胃腸、胰等消化道腫瘤術后復發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重視肺癌、甲狀腺和乳腺腫瘤的中醫藥防治。重視未病先防和亞健康防治,重視腫瘤的篩查、癌前病變防治和中醫生物養生治療。對失眠、內分泌失調、風濕類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疑難疾病有獨到見解,善于運用中醫辨證思維解決本學科臨床疑難問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 研究方向: 1、肝膽胰疾病的治療; 2、胃腸疾病的治療; 3、腫瘤的中醫生物養生治療。 (常年招收博士后,E-mail:2806973376@qq.com)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1990年湖北中醫學院本科畢業,1995年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2003年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2003.9—2004.10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 1995.7—至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社會兼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中西醫結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學會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體質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藥材雜志編委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 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評審專家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論著:發表論文6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0篇。 專著: 主編:《中醫腫瘤生物養生學》廣東科技出版社2013年 《中醫養生文化與方法》廣東科技出版社2017年 副主編:《肝病中醫臨證旨要》 廣東科技出版社 2011年 編委:《胰腺癌》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0年 《膽囊癌》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2年 《男人四十更健康》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8年 《女人四十更美麗》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8年 《皮膚亞健康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年 《中醫蜂療與亞健康》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年 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 獲獎: ◆ 2011年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頒發的“首屆中西醫結合優秀青年貢獻獎”. ◆ 化濕法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應用和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2009 ◆ 和解法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觀察及細胞免疫機理研究, 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2008. ◆“南粵最美中醫” 稱號,2016年。 ◆“羊城好醫生”稱號,2016年。 ◆入選“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榜,2017年。 ◆“廣東省名中醫”201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 專利: ◆一種治療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ZL 2007 1 0030097.0). 基金: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873248,脾虛內環境exosome--integrins通路對肝癌侵襲和轉移特性的影響, 2019.1-2023.12, 57萬元,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673903,脾虛內環境Oatp表達對肝癌CSC“干性”及PTEN/AKT信號通路影響研究.2017.1-2020.12,62萬元,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373500,脾虛內環境OATP表達對小鼠肝癌生長與轉移的影響,2014/01-2017/12,65萬元,主持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072806,濕濁轉運肺脾腎與有機陰離子轉運肽關系研究,2011/01-2013/12,30萬元,主持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項目,81102581,基于 TCRVβCDR3 譜型變化的健脾解毒方抗肝癌的免疫識別機制研究,2012/01-2014/12,24萬元,參與 6.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 2009ZX10005-016,中醫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科研基地建設,2010/01-2011/12, 650萬元,已結題,參與(子課題負責人)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0271572,脾胃濕熱證與水通道蛋白表達及胃腸微生態關系的研究,2003/01-2005/12, 20萬元,已結題,參與 ...詳情
  • 李遠忠[]

    醫生擅長

    乳腺各種疾病 ...詳情

    從業經歷
    李遠忠,副主任醫師,從事顱腦、乳腺、胃腸外科臨床醫療工作。曾被派往國外工作 3年。多年來,對乳腺各種疾病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有較豐富臨床實踐經驗。 我是李遠忠本人,我要修改簡介 ...詳情
  • 王長希[]

    醫生擅長

    1989年起在我院從事腎移植臨床工作,有3 000余例腎移植經驗,其中主刀完成腎移植逾1000例。對以下腎移植技術及患者的隨訪管理具有豐富的診治經驗:(1)兒童腎移植,特別是10歲以下尿毒癥兒童;(2)小兒供體捐獻腎臟移植;(3)自體腎移植,解決腎上型主動脈瘤、腎動脈狹窄、輸尿管損傷等院內外會診的重大疑難疾病;(4)術前預存DSA抗體患者的腎移植;(5)高齡、糖尿病、預致敏、肝炎等各類復雜病情患者的腎移植圍手術期及遠期隨訪管理;(6)腎移植術后抗體介導排斥反應的診斷與治療;(7)腎移植術后BK病毒、巨細胞病毒(CMV)、卡氏肺孢子蟲、結核、深部真菌等感染的診斷與治療。主診的腎移植10年人/腎存活率達到90%。主持腎移植專業的藥物臨床試驗工作,不斷創新優化免疫抑制治療方案,針對患者不同的臨床特點并結合單核苷酸基因多態性檢測,實施個體化精準醫療,在保證抗排斥治療效果的基礎上盡量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詳情

    從業經歷
    王長希,男,主任醫師,教授,器官移植科主任。博士導師,博士學歷,畢業于1985年。 醫療專長 1989年開始從事腎移植研究,有2000多例臨床經驗。其中主刀完成腎移植手術700余例,成功實施幾十例兒童、老年以及多例伴有嚴重下尿路異常等特殊患者的腎移植;對術后排斥反應、巨細胞病毒肺炎、真菌性肺炎及肺結核等重癥感染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主診的腎移植10年人/腎存活率達到90%,是國內完成兒童腎移植例數和效果比較好的醫師。2009年主持腎移植工作以來,完成國內最多的DCD供腎移植。 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免疫抑制劑藥物基因組學、藥代動力學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劑的研發、器官缺血再灌注損傷、干細胞移植和移植免疫耐受等。 社會兼職 國際器官移植學會(TTS)會員,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腎移植組委員,廣東省器官移植學會常委,《中華器官移植雜志》、《器官移植雜志》編委,《中華醫學雜志》、《中華腎臟病學雜志》特約審稿人。 獲獎情況 1. 提高腎移植術后人/腎生存率的系列研究2. 獲2001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2002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 腎移植術后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與防治系列研究4. 獲2000年廣東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獲2001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5. 腎移植術后并發癥診斷及防治的系列研究 中山醫大醫療成果一等獎 19986. 降低尸體腎移植超急排斥發生率的研究 廣東省衛生廳二等獎 1996 論著 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60余篇,其中SCI收錄10余篇。 1.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兩個階段腎移植效果比較(附2562例報告).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5,26(1): 69-73,78.2. 嚴重下尿路異常患者的腎移植.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4,25(8):551-553.3. 腎移植受者應用西羅莫司治療窗的臨床研究.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2005, 24(1): 41-45.4. 23例兒童腎移植臨床分析.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04,25(5): 305-307.5. HLA氨基酸殘基配型在免疫致敏受者腎移植中的應用探討.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4,25(1): 70-73.6. 馬蹄鐵腎移植的外科策略探討.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03,24 (4): 244-245.7. 60歲以上老年患者腎移植116例臨床分析. 新醫學, 2004,35(12):729-7308. 綜合療法治療41例腎移植術后巨細胞病毒肺炎的臨床經驗.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04, 13(5): 436-439.9. 臨床腎移植患者感染的預防及治療.中華外科雜志,2004,24(8):492-493.10. 腎移植患者術后腫瘤發病特點及預后.癌癥,2005,24(2): 222-225.11. 尸體腎移植術后延遲應用環孢素A的臨床研究.中華腎臟病雜志, 1997.13(2):82-8412. 彩色多普勒能量圖監測移植急性排斥.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8:19(3):167-169 13. 臨床腎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世界臨床藥物, 2005,26(2):85-90.14. 腎移植術后小腸梗阻的診斷與治療.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03,12 (6) : 400-401. 專著 主要著作(參編)1. 《泌尿外科手術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2. 《臨床泌尿外科解剖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3. 《移植學前沿》,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4. 《泌尿生殖系統血管外科手術圖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詳情
  • 李天木[]

    醫生擅長

    暫無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 ...詳情
  • 利天增[]

    醫生擅長

    暫無 ...詳情

    從業經歷
    擅長:大面積燒傷、瘢痕、體表腫瘤及整形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手机看片福利久久|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鲁啊鲁啊鲁在线视频播放| 幻女free性俄罗斯第一次摘花|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 上原亚衣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晓青老师的丝袜系列| 又大又紧又硬又湿a视频|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污网站在线免费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老公去上班的午后时光|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新版的|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一线|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九九电影院理论片|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四虎影院最新域名|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亚洲电影| 国产99热在线观看| 12至16末成年毛片| 成人午夜18免费看|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性69式xxxx护士| 农村胖肥熟口味重| 黄色一级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