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于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癥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斗。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并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臺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制定中國第一個重癥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癥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臺、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臺,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臺;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癥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華血管外科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涵英哺華,毓仁作圣。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于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后,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余名。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系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并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余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詳細]
聯系電話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58號

醫生團隊
  • 萬勇[]

    醫生擅長

    對脊柱側彎和畸形的三維矯正治療、頸肩腰腿痛的治療有相當的經驗;在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治療、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詳情

    從業經歷
    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0余年,主要專心于脊柱外科工作,對脊柱側彎和畸形的三維矯正治療、頸肩痛、腰腿痛、腰椎滑脫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在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治療、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病例和豐富的經驗。 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1982.9—1988.6 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本科畢業 1988.7—1991.8 江西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外科住院醫生 1991.9—1996.6 中山醫科大學 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 1996.7—1999.11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治醫生 1999.12—2011.11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 2011.12—至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社會兼職: 1. 廣東省醫學會脊柱外科學分會 委員 2. 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委員 論著:1. 手術治療胸椎管狹窄癥的效果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志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2010年 08期2. 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大鼠急性脊髓損傷的用藥時間窗探討;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0年第20卷第9期3. 兒童頸椎腫瘤外科治療;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Sciences), 2009年 S2期 4. Tokuhashi外科評分Tokuhashi外科修正評分和Tomita外科評分預測硬膜外脊柱轉移瘤患者預后的臨床價值;中華腫瘤雜志2010年11期5. 強直性脊柱炎的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雙向電泳技術;解剖學研究 2011年04期 專著:1.脊柱畸形顱盆牽引技術。2.外科學手冊 ...詳情
  • 謝燦茂[]

    醫生擅長

    呼吸內科疾病,如胸膜疾病、肺感染性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部腫瘤和危重癥監護醫學等臨床和研究,尤其專長于疑難病癥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謝燦茂,男,主任醫師,教授,副院長,博士導師,博士生導師,畢業于1977年1月。 醫療專長 從事醫療工作30多年,對胸膜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與治療有較高的造詣。對肺內科的疑難病癥,危重癥的診斷和搶救有豐富的經驗。 主要研究方向 胸膜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部感染性疾病。 科研基金 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市科委基金1項,省衛生廳基金1項。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肺癌學組副組長; 廣東省醫學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醫院協會副會長; 中華醫學會專家會員(FCMA)、美國胸科學會資深會員(FCCP)和美國重癥醫學會會員(SCCM)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等多家雜志編委和特邀審稿專家 美國《International Pleural Newsletter》國際顧問 美國《Seminars i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SRCCM)中文版主編 論著 近5年在各級雜志(國內外)發表文章80多篇。 專著 為衛生部全國統編教材第6版《內科學》和《全科醫學概論》編者,主編專著3部,副主編1部,參編多部。 ...詳情
  • 黃文起[]

    醫生擅長

    心血管麻醉、器官移植麻醉、危重病人麻醉 ...詳情

    從業經歷
    黃文起,主任醫師,教授,麻醉科主任,博士導師,碩士研究生,至今已完成>10,000例各種麻醉。 醫療專長 臨床麻醉學科,特別是心血管麻醉、器官移植麻醉、危重病人麻醉,是廣東省及華南地區最出色的麻醉醫生之一。 主要研究 肝移植無肝期腸屏障細菌病毒移位預防與治療、老年人圍手術期肺功能的保護、圍術期低體溫對機體的影響。 科研基金 《肝移植無肝期腸屏障細菌病毒移位預防與治療》獲國家自然科學資金 批準號為30070733。 社會兼職 廣東省第十屆政協委員。 《中華麻醉學雜志》常務編委 ;《臨床麻醉學雜志》常務編委;《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編委。美國Anesth& Analg, Anesthesiolgy歐洲麻醉學雜志海外編委。2010《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麻醉學卷編委。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學科組成員; 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二、第三屆評審委員會委員;現任美國麻醉學會(ASA)會員。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麻醉學會器官移植麻醉學組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副會長。 廣東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獲獎情況 2002年廣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課題《原位肝移植圍術期麻醉管理探索》;2008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課題《液體治療和毛細血管漏的系列研究》。200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所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目前共有56項科研基金資助的課題。2010獲得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論著 1、原位肝移植術的麻醉管理 2、原位肝移植術臨床麻醉管理的探討 3、血栓彈性描記圖在體外循環手術中的應用 4、豬腸靜脈回流阻斷模型腸屏障的變化 5、原位肝移植術圍術期機體組織氧供氧耗的變化 6、聯頭雙胎畸形分離手術的麻醉管理 7、Anesthetic management for separation of craniopagus twins 專著 《臨床麻醉學》、《麻醉學》(人民衛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面向21世紀教材)副主編。 ...詳情
  • 吳俊景[]

    醫生擅長

    呼吸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急、慢性呼吸衰竭、人工輔助通氣治療和搶救 ...詳情

    從業經歷
    吳俊景,男,副主任醫師,碩士導師,1968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一直從事呼吸專業的臨床醫療工作,熟練呼吸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對急、慢性呼吸衰竭、人工輔助通氣治療和搶救有一定臨床經驗。熟練掌握纖維氣管鏡的診斷技術。 ...詳情
  • 梁宏[]

    醫生擅長

    專長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甲亢突眼、甲減和甲狀腺結節的診治以及甲亢與甲癌的碘-131治療,在心、腦、腎、骨骼與腫瘤的核素影像診斷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詳情

    從業經歷
    梁宏,1991年臨床核醫學研究生畢業,1996年破格2年晉升副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導師,同年入選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學科帶頭人。具有扎實的內科學及核醫學基礎理論知識,一直從事內科及核醫學臨床工作。 醫療專長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的碘-131治療及心、腦與腫瘤等疾病的核素影像診斷。尤其在甲狀腺疾病診斷、甲亢與甲亢突眼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甲亢碘-131治療病例超過10000人次。曾獲廣東省醫藥科技進步獎及多項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 主要研究 心臟核醫學、腫瘤核醫學及甲亢碘-131治療劑效關系學研究。國內外共發表論文近40篇。 獲獎情況 主持或主要參與了近10項國家與省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其中廣東省科委課題 《99mTc-MIBI心肌定量顯像方法探討及其在冠心病中系列應用研究》獲1995年度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并有多項課題獲中山大學醫療成果二等獎。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臨床學組核素治療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放射防護醫學專業委員會 常委 《現代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編委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編委 《中華醫學實踐雜志》編委 《中華腎臟病雜志》特邀審稿專家 《實用醫學雜志》特邀審稿專家 廣東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及職業病專家庫成員 廣州“母系部落”專家組成員 論著 發表論文50余篇,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主要發表的論文有: 1.心肌血流灌注斷層顯像在犬實驗性心肌梗死范圍評價中應用;中華核醫學雜志,2000; 20: 132-133. 2.心肌血流灌注斷層定量顯像在犬急性心肌梗塞療效評價中的應用。核技術,2000; 23: 308-310. 3.99mTc-MIBI與201Tl肺腫瘤陽性顯像在原發性肺癌的比較。中山醫科大學學報, 2000; 21: 50- 53. 4.99mTc-MIBI心肌斷層定量顯像與冠狀動脈造影對體外反搏促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實驗研究。中國醫學影像學雜,2002;10:43-45. 5.核素顯像在斷指(肢)再植及手外傷血流監測中的應用。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03,26(3):214-216. 6.心肌201Tl斷層顯像反向再分布現象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價值。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04; 12 (4):310-311. 7.13N-NH3 PET顯像在星形細胞瘤中的診斷價值。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6;22(12):1903-1905. 8.18F-FDG PET/CT診斷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0;19:57. 專著 1、《臨床核素影像診斷學》 (主編)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簡明核醫學教程》 (編委)人民衛生出版社(核醫學教材),2012年2月出版 3、《甲狀腺疾病核素治療學》 (編委)原子能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4、《急性冠脈綜合征》 (編委)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5、《心血管危重癥監護治療學》 (編委)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6、《臨床用藥大全》 (編委)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7、《門診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編委) 廣東科技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8、《病毒性肝炎》(編委)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詳情
  • 徐棟梁[]

    醫生擅長

    專注于膝、髖、踝、肩、肘關節疾病的診治,尤其是擅長常規和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膝和髖關節翻修術。 主攻關節外科中的老年性膝疾病、股骨頭壞死、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骨質疏松癥、下肢關節骨折和下肢畸形矯正、骨愈合等 ...詳情

    從業經歷
    徐棟梁,男,主任醫師,教授,關節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博士學歷, 醫療特長:主要專注于膝、髖、踝、肩、肘關節疾病的診治,尤其是擅長常規和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膝和髖關節翻修術。較早地進入關節外科領域開展臨床工作和研究,多次到美國、法國、德國、臺灣、香港等地由名師指導專修關節外科臨床和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手術。主攻關節外科中的老年性膝疾病、股骨頭壞死、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骨質疏松癥、下肢關節骨折和下肢畸形矯正、骨愈合等。近年開展了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工具改良和完善、準確定位、減少創傷、提高手術療效、加快康復等方面卓有成效。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獲得廣東省、廣州市和中山大學和本院支持。 研究方向:常規和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膝和髖關節翻修術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1980年9月入學衡陽醫學院醫療專業開始學醫至今35年,其中1987年9月、1993年9就讀中山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985年6月本科畢業后留校工作兩年;1990年7月碩士畢業后留本院工作至今。 社會兼職:中華骨科學會基礎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關節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骨質疏松分會委員 論著: 1.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用自體結構性植骨重建髖臼骨缺損的臨床研究。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11年 2.30年1459例初次骨病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回顧性分析。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10年 3.443例初次單側骨病型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合并癥臨床分析。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12年 4.兔用金屬對金屬表面人工膝關節假體的動物實驗研究。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09年 5.正常中國南方漢族青年第2跖骨干軸線與踝關節中心的關系:激光瞄準定位可重復標準體位下肢X射線照片分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 6.人工關節固定方法的研究進展。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11年 7.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深部感染。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年 8.立體網孔表面生物型人工膝關節假體的研制和兔生物力學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9年 9.重視踝關節損傷后重建,減少疼痛等并發癥。實用醫學雜志,2008年 10.手術治療三踝骨折的臨床研究。實用醫學雜志,2008年 11.踝關節骨折脫位326例手術治療,實用醫學雜志,2008 12.可吸收螺釘治療踝關節骨折。實用醫學雜志,2008 13. 提高人工關節置換術水平,努力改善重建關節功能。廣東醫學,2006年 14. 291例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無感染的臨床經驗。廣東醫學,2006年 15.多層粗大孔隙表層股骨柄假體聯合自體植骨的生物學固定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5年 ...詳情
  • 陳瑞坤[]

    醫生擅長

    暫無 ...詳情

    從業經歷
    擅長:泌尿外科相關疾病 ...詳情
  • 吳昌彬[]

    醫生擅長

    暫無 ...詳情

    從業經歷
    擅長:麻醉鎮痛。 ...詳情
  • 林志華[]

    醫生擅長

    擅長處理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危重病人,以及肩周炎、腱鞘炎、骨關節退行性變、骨質疏松、腰椎間盤脫出、帶狀皰疹等疼痛疾病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林志華,女,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965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 醫療專長 麻醉鎮痛、重癥監測 主要研究 處理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危重病人。對肩周炎、腱鞘炎、骨關節退行性變、骨質疏松、腰椎間盤脫出、帶狀皰疹等疼痛疾病及乳腺增生癥的診治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詳情
  • 楊忠漢[]

    醫生擅長

    四肢骨關節創傷的救治;四肢骨病、關節退行性變的診斷和治療;骨關節畸形的矯治;骨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小兒骨科 ...詳情

    從業經歷
    楊忠漢,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大學本科學歷,畢業于1970年8月。 醫療專長 四肢骨關節創傷的救治;四肢骨病、關節退行性變的診斷和治療;骨關節畸形的矯治;骨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小兒骨科。 獲獎情況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矯治;髖臼骨折。參與\"皮層體感誘發電位在脊柱外科臨床應用研究\"獲廣東省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叁等獎。(1999年7月) 論著 1.楊忠漢等。小兒環樞椎脫位的病因、診斷及治療。中山醫科大學學報,1998.19.增刊.71 2.楊忠漢等。局部注射醋酸氫化潑尼松龍治療兒童骨的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腫.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1.8.7.637 3.楊忠漢等。兒童臀肌筋膜攣縮癥365例分析.廣東醫學,2001.22.骨科專輯.62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bt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 欧美色视频日本| 免费黄色网址在线播放|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第一页 | 波多野结衣bt| 全彩福利本子h全彩在线观看 |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欧美性xxxx极品hd欧美风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美女被免网站在线视频| 国产啊v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看 |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欢欢炮交150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视频在线观看 |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88av视频在线| 在线拍揄自揄在线播放| videofree极品另类|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视频2018|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毛片免费观看网址|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午夜在线社区视频|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爽爽窝窝在线观看| 国产又大又粗又长免费视频| 国产男女在线观看|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