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吉林省總隊醫院三級
吉林省武警醫院是1963年9月組建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野戰醫院,始建于黑龍江省湯源縣,1982年9月改編為武警吉林省總隊醫院,1988年9月由吉林省雙遼縣遷入長春市。醫院占地面積5780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設備總價值3000萬元,編制床位350張、科室18個,正、副高職30人,中級職稱98人,初級職稱140人。 ? ?吉林省武警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為一體的部隊衛勤保障綜合性醫院,擔負著全總隊官兵的醫療診治和便民服務任務,醫院日門診量約500人次,年度創收近2500萬元。是武警部隊介入放射治療中心、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國家級愛嬰醫院、白求恩醫科大學教學醫院,是武警部隊首批確認的三級乙等醫院。十多年來,我院有70余項科研分別獲武警部隊及省、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先后開展新項目近100余項。1997年被總部評為先進醫院,2003年被總部評為抗擊非典先進集體,2005年被吉林省消費者協會評為“誠信單位”,連續18年被長春市評為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 ?重點肝病科簡介 ? ?品牌故事:“表里不一” ? ?52年來始終看著不起眼的那十幾間小平房去醫院看過肝病的患者都知道,武警醫院的肝病科位于進門右側的那幾十間不起眼的平房里,從外表來看,這幾十間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小平房很難讓患者聯想到,這里就是曾經走出過一批又一批肝病康復患者的東北重點肝病診療中心。 52年來,跟著建院始一同組建起來的肝病科,從最初的那幾間簡陋的小平房經過一次次的翻修和添加變成了如今患者眼里的那十幾間的小平房。52年了,它始終質樸的佇立在那里,為一批又一批的東北肝病患者服務。 ? ? 為追求對患者更實在的“技術”而選擇放棄華麗的“大樓” ? ? 當很多人問起為什么不把醫院修飾的更好一點的時候。肝病科負責人齊振穎表示:“我們是一所為患者做實事的醫院,與其先把資金用于外圍建設,不如放到更能為患者服務的醫療科研的投入上,畢竟,看肝病不是看大樓、不是比歷史。真正吸引患者的是那個地方能看好我的病。“ ? ? 目前,武警醫院肝病科先后建成了國際CLSI金標準檢測實驗室和生物細胞實驗室;引入了三大最新生物免疫治肝技術,成立了東北肝病生物細胞研究中心;同時建成了頗具特色的四大肝病專家門診,為不同病情的肝病患者服務;并成功同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取得合作,成為吉林肝病患者教育基地;2014年被授為中國肝健康保障工程吉林首批示范診療單位;兩大公益解決吉林地區的肝病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 ?重點耳鼻喉科簡介 ? ?作為國家重點耳鼻喉科,首批耳鼻喉科優勢部隊醫院,為適應學科“專病專治”精細化要求,武警吉林省總隊醫院耳鼻喉專科匯集了數十位各個細分領域的權威專家和教授,組建了長春首支“研究治療型”耳鼻喉專家團。他們平均診療經驗在20年以上,或是曾在三甲軍院就職的軍醫專家、或是擅長鼻病防復發治療的主任醫師,或是精于鼾癥無創治療的首席微創專家,或是專注耳病治療幾十年的技術骨干……保證了醫院在耳鼻喉各類疾病治療方面始終走在的國內領先水平,尤其在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咽炎、鼾癥、扁桃體炎等耳鼻喉疾病的疑難雜癥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康復患者每年超過數萬人。 ? ? 耳鼻喉疾病治療痛苦大、難度高,易復發是許多患者的共識,國際醫學領域“微創”概念的出現讓武警吉林省總隊醫院的專家們看到了耳鼻喉疾病的康復發展方向。經過數年專注研究,目前武警吉林省總隊醫院在耳鼻喉微創治療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針對各種耳鼻喉疾病不同特點,成功開創“美國光離子40℃無創康復術”、“FESS多竇一清技術”、“三鏡合璧技術”、“激活免疫療法”等40余項微創技術讓耳鼻喉疾病的無創傷、不復發治療變成了可能。
預約掛號
-
吉林省肝膽病醫院(吉林省肝膽醫院)三級甲等
吉林省肝膽病醫院(原長春市傳染病醫院)始建于1934年,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國有非營利性質的肝膽疾病專科醫院,也是國家法定傳染病收治醫院,又是省、市醫保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和365天無假日醫院。2010年被衛生部授予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在醫院發展歷程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臨床診療經驗,在東北三省內獨家開展了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療技術、肝纖維化早期診斷技術、基因測序及基因分型檢測技術、耐藥位點測定技術、肝儲備功能檢測技術、干細胞治療等國內頂尖技術項目。此外專家遠程會診、肝病國際標準試劑檢測、肝癌多學科治療、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乙肝特異性主動免疫療法、腹水濃縮回輸術、乙肝病毒母嬰傳播阻斷技術,人工肝支持系統、脂肪肝酒精肝檢測預報系統、腹腔鏡治療技術、內窺鏡治療技術等是國內、省內權威性特色項目。在治療痢疾、腸炎、出血熱、麻疹、猩紅熱等傳染疾病方面有獨特經驗。先后榮獲省、市《百姓滿意醫院》、《白求恩杯先進單位》、《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和《百家醫院聯評》第一名等多項殊榮。 醫院現建筑面積48000平方米。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技術力量雄厚,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其中衛生技術人員近500人,擁有以肝病學科領域國家級專家、省傳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張淑芹,省級專家李艷玲、李秋蓮、陳曦為代表的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77人。現設肝膽外科療區、感染綜合療區、肝病內科療區、脂肪肝療區、重癥肝病療區,并設有科研室、藥劑、檢驗、影像、電診等輔助科室。編制床位680張,實際開放床位760張,擁有大型CT機、多普勒彩色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多功能消化道電子胃鏡、DSA介入治療系統等先進的醫療設備。其中羅氏乙肝、丙肝定量檢測系統、雅培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和全自動熒光定量PCR檢測分析儀,采用國際標準試劑,結果達到國際認可標準,通過國家認證。是我省能夠完成肝炎病毒定量分析的權威機構。 十幾年來,醫院堅持走肝病專科建設發展之路,與全國多家大型綜合性醫院建立了技術協作關系,形成了多項省內領先項目,為肝病患者建立了肝病專家會診中心、肝病臨床檢測中心等最為權威的肝病診療平臺。醫院肝膽外科在吉林省知名教授金炎領導下,其團隊在診療疑難肝癌、胰腺癌、膽道腫瘤、膽道疾病微創等方面,具有省內領先地位,在治療脾亢進、門脈高壓癥等方面占省內絕大多數比例,同時形成了以肝癌、胰腺癌、膽道疾病及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等治療特色專科,確立了以肝移植和肝膽疾病微創為發展方向的現代化外科治療格局。 醫院在發展創新建設中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救死扶傷”、“服務人民”的建院方針和服務理念,不斷實行平民化、大眾化、低價位基本醫療服務,用良好的服務質量回報人民群眾的厚愛。
預約掛號
-
長春市人民醫院二級
長春市人民醫院(原長春鐵路醫院),始建于1904年,已具百年創業史,位于長春市寬城區南京大街728號。醫院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床位500張,現有職工622人,衛生技術人員444人,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和托老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是省醫保、市醫保、鐵路職工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醫院,是長春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 <br> 長春市人民醫院現設有內科、外科、婦科、骨科、微創、中醫、眼科、口腔、耳鼻喉科、皮膚科、手術室、急診科等18個治療科室,還設有內分泌診治中心,介入治療中心,托老服務中心等。醫院擁有德國西門子全身螺旋CT機、遙控胃腸透視機、美國進口彩色超聲診斷儀、日本70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羅氏電化學發光全自動酶標分析儀、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血液透析機,還有24小時動態心電監護設備、口腔科引進了全套美國、日本口腔綜合治療機,全套腔鏡設備、雙人高壓氧艙等先進儀器和設備等200余臺件。 <br> 2007年4月28日,長春市人民醫院與北京軍區總醫院醫療技術協作正式啟動,北總專家每月定期來我院親診并參與指導手術。協作的特色專科主要包括:骨科、皮膚科、消化內科、心內科、肝膽科、外科六個專科。從此廣大患者不出長春就可以享受到北京專家的高超醫療技術,同時長春市人民醫院也將為廣大患者及其家屬提供高質量的親情服務,做到高端合作,精益求精,大醫有愛,為民造福。 <br> 長春市人民醫院將以"人才立院、科技興院、誠信辦院、特色強院、依法治院"為宗旨,以病人為中心,以精湛的醫術、先進的設備、優質的服務、合理的收費、傾情打造"百姓放心平價醫院"。
預約掛號
-
長春市兒童醫院三級甲等
長春市兒童醫院始建于1957年6月1日。內設長春市兒童醫學研究所、長春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康復為一體的吉林省唯一一所大型綜合兒童醫院,1994年被衛生部命名為三級甲等醫院。2000年經吉林省衛生廳批準成立了吉林省兒童重癥疾病治療中心。2002年經長春市衛生局批準成立了國內首家長春護理管理集團。現為吉林大學教學醫院、碩士生基地、吉林省護理培訓基地、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并與北京兒童醫院聯合成立了專家會診中心。 長春市兒童醫院在職職工922人,衛生技術人員697人,其中主任醫師27人,副主任醫師86人,中級職稱244人,有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省級拔尖人才1人,市級拔尖人才3 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2人,兼職教授、副教授25人,碩士生導師7人。 長春市兒童醫院設有急診、內、外、五官、皮膚、口腔等21個臨床科室,新生兒內科為市級重點專科,7個醫技科室,兒病研究室為省級重點研究室。全年就診患兒37萬人次,住院患兒近13,000人次。近年來,醫院先后建立了心理咨詢、腦癱康復、中醫中藥、矮小、肥胖、哮喘、癲癇、兒童驅鉛、兒童營養、兒童女科、少男少女、近視弱視等眼病治療、驗光配鏡、口腔正畸等13個特色門診。針對兒童特點建立了物理治療中心,開展了26種新療法。建起了門診急診監護室(ICU),進一步完善了急診綠色通道。為滿足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就醫需求,醫院建立了小兒心胸外科,成功實施心臟手術,目前無一例死亡。為方便患兒的需求,醫院還設立了特需病房,集整體護理與家庭式服務于一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醫院在靜點觀察療區精心修建了兒童樂園,配備了電視動畫片,消除了患兒就醫的恐懼和家長的煩躁心理。 建院49年來,醫院共有37項科研成果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研究成果達國內先進或領先水平,榮獲省、市新技術引進獎64項,國家專利5項,國家級論著11部。其中護理科研5項,2項獲國家專利。 長春市兒童醫院現擁有全身CT、DR、彩超、體外循環機、小兒麻醉機、小兒呼吸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尿流式細胞計數儀、血凝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動態腦電圖儀、生理監測儀等一大批國內外先進的醫療設備。
預約掛號
-
吉林大學口腔醫院三級甲等
位于新址長春市朝陽區清華路1500號的吉林大學口腔醫院是原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吉林大學等六校合并后于2000年命名的,始建于1985年,是國家教育部所屬、衛生部直管的一所專科醫(學)院,是吉林省及鄰近地區口腔醫學教育、科研和口腔病防治中心,吉林省及臨近地區唯一的口腔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現為吉林省牙病防治指定的常務辦公機構。<br><br> 醫院設有牙體牙髓病科、兒童口腔科、口腔粘膜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種植中心、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預防保健科、VIP特診科、急診科、綜合科、麻醉科等臨床科室,口腔放射線科、供應室、藥劑科、檢驗科、輸血科、理療室、義齒制作中心、口腔病理室、手術室等醫技科室,院長辦公室、黨務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醫保辦公室、財務部、醫務部、科教部、護理部、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后勤服務部、物資供應部、人力資源部、保衛部等行政科室。<br><br> 醫院現有教職員工34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34人。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不但竭誠為廣大口腔病患者診療服務,而且完成了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碩連讀碩士博士研究生、韓國留學生和專升本成人教育的教學任務。這批優秀的團隊,還承擔了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省部、廳級科研項目共111項。作為全國口腔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單位,參編了《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正畸學》和《口腔材料學》等全國統編教材,還與兄弟院校合辦了《口腔醫學研究》和《中國口腔實用雜志》。現占居了中華口腔醫學會、中國口腔信息網絡成員等組織重要席位。<br><br> 醫院先后被評為吉林省及長春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并在長春市28家醫院社會評議監督中,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評為“優勝單位”,并在全省 “金杯紅旗”競賽中被評為“最佳單位”,在全市“白求恩杯”競賽中連年達標,被評為“優勝單位”。醫院現為“中華口腔醫學會”、“全國口腔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中華醫院管理學會”、“中國口腔信息網絡”等機構的成員單位。作為吉林省口腔專科等級評審標準制定的牽頭單位,在2001年和2008年分別被確立為吉林省醫保和長春市醫保定點醫院,2006年被確立為首批新農合定點醫院。<br><br> 新醫療樓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目前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儀器設備最先進、以博士團隊為主的醫技人才力量最雄厚的口腔疾病預防、診療和口腔醫學教育中心。醫院擁有180臺高檔牙科綜合治療機、根管治療儀、根管治療顯微鏡、血氣分析儀、纖維外科手術器械、超聲骨刀、高頻離心鑄造機、牙種植機、數字化全景X線機、三維CT機等先進儀器設備。<br><br> 醫院在面向國際化進程中,積極開展以現代根管治療技術、種植義齒新技術、頜面外科腫瘤生物膜修補技術、精密附著體、直絲弓矯治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療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先后與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韓國延世大學締結了姊妹校關系,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建立了口腔種植中心。<br><br> 醫院在人性化服務的道路上,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口腔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工作能力,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口腔醫學專業人才。醫院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科學發展觀,領悟市場經濟的時代特征,深刻認識“競爭中求生存,生存中求發展”的嚴峻形勢,弘揚拼搏創新精神,強化 “院有特色、科有特點、人有特長”的內部發展定位,展示‘醫術精湛、服務親情、環境優美、收費合理、設施達標和管理人性”的外部社會形象。為建設一所東北地區領先、國內知名和國際上有影響的、和諧的口腔醫(學)院而不斷努力。
預約掛號
-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三級甲等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是吉林省唯一的集科學研究、醫療服務與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專門機構。多年來,醫院始終堅持“科技興院、人才強院、質量建院、特色辦院”的辦院方針,各項工作穩步發展。特別是2013年下半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集全院職工智慧,進一步凝練和提升了“醫道天德”之文化內涵,堅定不移地走“學科、專科(專項)、專病(專題)”的發展模式,確定了“凝聚先進文化,富有突出的地域特色和鮮明學科優勢,一流的中醫藥科學院”的發展目標,各項工作走上了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為全面開創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始建于1958年8月,原名為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所,1984年更名為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2007年9月正式命名為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在經歷了由研究所——研究院——科學院50多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已發展成為吉林省最大的中醫藥科學研究中心和醫療、教學、生產的重要基地。是全國7所重點中醫藥研究基地之一,衛生部中藥臨床藥理基地,國家中藥化學重點實驗室和吉林省中藥新藥研究開發中心,吉林省首批博士后創業基地。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整體規模橫跨長春市三大區域,院區格局呈南區(科研院區)、中區(總院)、北區(附屬醫院)三點一線跨越式分布,擁有650張開放床位,規模不斷擴大、醫療實力不斷增強、學術地位不斷提高。 全院現有職工996人,在崗專業技術人員460人,其中高級職稱880人、中級職稱195人;博士和碩士95人;有吉林省終身教授1人;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7人,吉林省省管優秀專家5人;吉林省拔尖人才12人;國家級名醫4人,省市名醫16人。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在國內中醫藥科研領域始終處于領先地位,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國家級和省市級實驗室;已取得科研成果139項,獲各種獎勵116項,其中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牽頭的“66種常用中藥材質量標準及其對照品的研究”曾榮獲200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九五”期間國內中醫藥行業科研領域里頒發的最高獎項之一。已開發新藥70余項;獲國家衛生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證書52項;獲臨床批號31項;現有在研課題136項。先后與省內外200余家藥廠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直接或間接為企業創產值300多億。2008年9月,由周建民院長任項目組長的衛生部中醫藥防治重大傳染病專項課題落戶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項目資助資金6350萬元。2010年4月,吉林省四個創新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在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落戶(即中藥、化學、生物藥、公共信息服務),彰顯了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在吉林省中醫藥研發領域的實力。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臨床醫院)始終以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為主導、堅持倡導“中西醫并舉”,積極為百姓提高“方便、廉價、安全”的醫療服務。近年來,在醫療技術實力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日益加強的同時,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醫院現有的4個國家級重點專科建設已形成明顯的專科優勢,11個省級重點專科在中醫肺病、兒科病、老年病、心血管病、腎病、腦病和針灸按摩等重點領域形成顯著優勢。 目前在臨床方面擁有李立新、蔡鴻彥、陳路德、項顆、艾長山、高洪波等一大批德才兼備、學術造詣深厚的省內外知名的中醫專家和學科帶頭人,擅長治療各類常見病、多發病和各種疑難病癥,尤其對兒科病、心血管病、呼吸病、腎病、老年病、中風康復和消化系統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一定特色,療效顯著。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是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長春分中心的設置地,是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網站所在地,擔負著為全省中醫藥科研、醫療、教學、生產提供科研情報和文獻資料的重任,是吉林省中醫藥學術與情報交流的重要園地。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積極倡導“愛崗敬業,爭創一流,拼搏進取,只爭朝夕”的科學院精神,秉承“以病人為中心、以人才為根本、以科技為先導、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目的”的辦院方針,堅守“仁愛、博學、求實、創新”的院訓,以人為本,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扶持下,在吉林省衛生廳、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構建“和諧、服務、創新型”科學院,為振興吉林省經濟和建設吉林省中醫藥強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預約掛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