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上海長海醫院位于東海之濱、黃浦江畔,創建于1949年7月,始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附屬醫院,1951年7月改稱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1958年9月更名為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962年起對外稱長海醫院,2017年建制為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過70多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強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部隊醫院,發展形成“一院兩區三附屬”格局。 醫院本部位于楊浦區長海路,虹口院區位于虹口區東江灣路,下轄62個臨床科室,展開床位2700余張。擁有牽頭建設國家重點學科6個、參與建設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4個、全軍專科中心(所)16個,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在燒創傷救治、消化系統疾病診治、泌尿系統疾病診治、心腦血管及大血管內外科診治、全器官及造血干細胞移植和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等方面,具有領先水平和雄厚臨床綜合實力。 “十三五”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軍隊及省部級一等獎7項,是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中國研究型醫院示范醫院、示范高級卒中中心。自2014年納入上海申康績效考核體系,優勢病種綜合績效一直位居上海市各大單體醫院榜首。2020年上半年在《New England》《JAMA》《Nature》發表論著各1篇,充分彰顯醫院科技創新活力。 醫院醫療服務特色鮮明,擁有亞洲一流水平的門急診大樓,全球最先進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綜合技術最先進的消化內鏡診療中心,滬上首臺640層動態容積CT、新型PET/MR核磁影像設備和立體定向、射波刀、直線加速器等放射治療設備。自主研發的室間隔缺損封堵器、定位遙控膠囊內鏡機器人等贏得世界喝彩,服務百萬患者。1993年首批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9年榮膺“全國百佳醫院”稱號,先后被評為全國“支援西部地區醫院工作先進單位”,全軍“思想政治建設先進單位”“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為部隊服務先進醫院”“創先爭優全軍試點單位”,連續18屆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 醫院始終堅持“救死扶傷,服務軍民”優良傳統,先后組織100多支醫療深入西藏、新疆、寧夏、四川等邊遠艱苦地區對口幫扶,在上海世博安保、上合峰會、亞信峰會、城市地鐵核化生反恐演習等重大活動,以及“11.15”特大火災、“6·22”槍擊案、“8.2”昆山工廠爆炸、“6.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等應急救援中,展示了過硬的衛勤保障能力和創傷救治能力。進入新時代以來,醫院以強軍目標為統攬,助力海軍戰略轉型,聚焦打造深藍特色,不斷提升保障打贏能力,出色完成亞丁灣護航、和諧使命軍事外交、援非抗擊埃博拉疫情等重要軍事任務。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先后承擔馳援武漢、服務部隊、定點收治、支持駐地、入境隔離、境外援助6項任務,贏得國際與社會廣泛好評。
預約掛號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創建于1960年7月,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四大中醫臨床基地之一。近50年來,醫院堅持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走名醫、名科、名院之路。規模不斷擴大,中醫藥學術地位不斷提升,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中醫特色鮮明和中醫優勢突出的全國示范中醫院、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上海市精神文明單位8連冠。2008年12月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認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承擔惡性腫瘤和骨退行性病變的研究。龍華醫院總院占地面積52.3畝,位于上海城區西南面,建筑總面積87101.1平方米。2003年上鋼三廠職工醫院整,建制劃轉龍華醫院,成為龍華醫院浦東分院,醫院位于浦東世博園區旁昌里小區,占地面積13.95畝,總建筑面積9412平方米,編制床位703張,實際開放160張。目前,全院在編職工人數1474人,高級職稱醫務人員215人。全國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11名,上海市名中醫16名,博士生導師32位。醫院科室設置齊全,有臨床科室34個,醫技科室5個,藥劑科室3個以及心導管室、ICU、CCU、血液凈化中心等,擁有DR、CT、ECT、MRI、數字胃腸機等大型設備。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專病)、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 5個上海市優勢專科、9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醫院的中醫特色鮮明,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退行性病變、腎病、膽石病、風濕病、眼病、乳腺病、肛腸病、脾胃病、呼吸病、瘡瘍病等有顯著的療效;同時醫院有冬令進補膏方門診、冬病夏治門診、中醫特色體檢門診等,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患者前來就診。目前醫院年門診量達166萬人次,出院人次22500人次。醫院2005年全面實行中藥飲片小包裝,年膏方門診量18739料,年中藥飲片使用量達到3000余噸,年飲片配方逾890萬帖,均位居全市醫療機構之首。 2001年醫院在國內首先開創名中醫工作室的傳承模式,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國得到推廣應用。目前醫院有上海市名老中醫繼承工作研究室13個,上海中醫藥大學名中醫工作室12個進入,醫院名中醫工作室26個。醫院于2000年7月成立龍華中醫醫院集團,集團內包括5家二級中醫醫院,我院通過專科專病建設和人才培養,扶持了一批特色專科專病在集團二級醫院的創立和發展。醫院名中醫工作室與徐匯區13家社區服務中心結對,定期為社區義務宣教和門診。醫院堅持"科教興院、人才強院",龍華臨床醫學院承擔上海中醫藥大學每年的本科生、7年制、研究生、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畢業實習等教學工作。目前有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骨傷科3個博士后流動站。2007年龍華臨床醫學院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通過上海市研究生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分別為上海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承擔多部國家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規劃教材的編寫工作。 "十一五"以來,醫院共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省部級以上項目百余項,獲得市部級以上科研獎項23項。目前進行臨床前新藥研究近20項。科研成果轉化5項。醫院始終秉承"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的辦院宗旨和"嚴謹、仁愛、繼承、創新"的醫院文化,以建設全國示范性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為契機,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不懈努力。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創建于1960年7月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四大中醫臨床基地之一。40多年來,醫院規模不斷擴大,中醫藥學術地位不斷提升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中醫優勢和中醫特色鮮明的全國示范中醫院、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上海市"十大"綜合性醫院之一。醫院連續十余年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的稱號。 龍華醫院占地52畝,位于上海城區西南面,毗鄰繁華的徐家匯商業區。"十五"期間,醫院進行整體改擴建,建成后醫院建筑面積可達7.5萬余平方米,現有床位650張,在編職工166余人,年門診量為100多萬人次。科室設置齊全,有一級臨床科室20個,二級臨床科室18個,以及心導管室、ICU、CCU、血液凈化中心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專病三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2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9個。全院擁有各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297名,其中主任、副主任140余名、全國名中醫8名、上海市名中醫10名,建有名老中醫工作室23個。按需分類開設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 醫院堅持"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的辦院宗旨和"嚴謹、仁愛、繼承、創新"的醫院文化。以太極圖作襯底的院徽,主旨陰陽平衡,太極圖象征中醫傳統醫學,紅色草體"龍"字充實圓內空間,如巨龍飛騰攀高,"龍"字第一筆(點)既是寓意目標向上的龍頭地位,又形似白玉...
預約掛號
-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三級甲等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為建于1921年的宏恩醫院。醫院擁有東、南、西、北四幢醫療主樓以及十多幢配套用房,院內林木蔥郁,環境十分幽雅。 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幾代“華東人”艱苦卓絕的奮斗,華東醫院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老年醫學為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立足上海、面向國內外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目前,醫院開放床位1300張,現有43個臨床醫技科室,員工20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正、副主任醫師)318人;醫療設備先進,擁有當今世界最新技術的數字化手術室、達芬奇機器人、雙源光子CT、高清晰度低射線量寶石CT、PET-CT、磁導航血管造影X光機、SPECT、3.0TMR、四維直線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診斷和治療設備。華東醫院現由院本部、市府大廈門診部、康平路門診部、閔行門診部及市級機關浦東集中辦公點醫務室組成,擁有11個臨床診療特色專科——老年醫學科、影像醫學科、膽胰外科、臨床營養科、泌尿外科、疝與腹壁外科、消化內鏡、腫瘤科、骨質疏松科、微創外科、乳腺疾病診療科。老年醫學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同時為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重點學科)、中醫老年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院內設有上海市老年醫學研究所(下設老年癡呆與抗衰老研究室、老年骨質疏松研究室、老年臨床醫學與保健研究室、流行病學研究室和老年藥學研究室)、上海市老年醫學臨床重點實驗室、《老年醫學與保健》雜志社和WHO社區老年保健合作中心,是復旦大學老年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康復醫學會、上海市臨床營養質控中心掛靠單位。 華東醫院的特需醫療中心是上海為外籍人員提供醫療服務時間最早、歷史最長的醫院。以歐美、日本患者居多,可以為日本持有海外旅行損害保險卡的患者提供免付現金的醫療服務,廣受海外患者和各界人士的信任與青睞,2010年通過英國Bupa機構“管理服務質量”資質認定并獲銀牌。 醫院醫風嚴謹,醫德淳厚,實施“質量建院、服務立院、科教興院、人才強院”戰略。經過六十多年的實踐積累,在基礎與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國內外矚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對老年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骨質疏松癥、多臟器功能衰竭及腫瘤等疾病的診斷、治療和搶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膽胰外科、疝與腹壁外科、消化內鏡、特需醫療、齒科、營養等領域也成績顯著。自1989年承擔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原為上海醫科大學)教學任務以來,共為國家培養了3000多名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建院以來,在履行好三甲醫院公益性職能的同時,兢兢業業為保障好各界知名人士、民主人士、科學家、藝術家的身體健康做出了杰出貢獻,成功救治了大量高齡、危重的老同志,受到中央領導及上海市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除醫療保健外,華東醫院每年為上海及全國各地患者提供180余萬人次門急診醫療服務及近3萬多人次的住院醫療服務。 今天,全體華東人在各級領導和院黨政班子的帶領下,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公益性的辦院方針,秉承“樂于奉獻,勇于開拓,關愛生命,追求卓越”的院訓,創新醫院管理理念,優化醫療內涵發展,強化學科人才建設,升化科研教學水平,為開創華東醫院發展新局面而頑強拼搏、砥礪奮進。
預約掛號
-
兒童醫院(瀘定路院區)三級甲等
暫無
預約掛號
-
上海紅房子醫院三級甲等
上海紅房子醫院分黃埔院區、楊浦院區兩個院區,是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紅房子醫院現有核定病床820張,職工800余名,其中在職正高職稱專家17名,副高職稱專家69名,博導12人、碩導34人。年門診量近130萬人次,住院病人4.6萬人次,年門診量、住院病人手術數均為上海婦產科專科醫院之首。 上海紅房子醫院現設有: 婦科、產科、計劃生育、中西醫結合、新生兒科、乳腺外科、宮頸疾病診療科等十個病房; 圍產門診、新生兒門診、產后門診、內分泌遺傳、生殖免疫、婦科腫瘤、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盆底功能、月經失調中西醫門診、圍絕經期門診、宮頸門診、性病門診、針灸門診、疑難雜癥會診門診、乳腺疾病門診、婦科體檢部等普通和專科特色門診; 有市級醫療中心:上海市中西醫結合月經病診療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診療中心、上海市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診療中心; 1998年醫院與美國遺傳與實驗生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中美合作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 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1)婦科腫瘤(2) 產前診斷與妊娠高血壓疾病 (3)生殖免疫 (4) 產科肝病 。 上海紅房子醫院患友熱評疾病:不孕不育,子宮肌瘤,婦科病,宮頸炎,卵巢囊腫,月經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輸卵管堵塞,畸胎瘤,子宮腺肌癥,習慣性流產,宮頸癌,陰道炎,婦科腫瘤。 上海紅房子醫院患友熱評大夫: 1,趙文潔 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醫師。擅長中西醫治療不孕不育,月經失調,多囊卵巢綜合癥,婦科炎癥等內分泌失調疾病。點擊查看趙文潔大夫相關點評 2,隋龍 婦科,主任醫師。擅長宮頸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宮頸癌等常見婦科疾病。點擊查看隋龍大夫相關點評 3,陸鵬榮 婦科,副主任醫師。擅長治療不孕不育,卵巢囊腫,宮頸炎等常見婦科疾病。點擊查看陸鵬榮大夫相關點評 4,華克勤 婦科,主任醫師。擅長治療婦科良惡性腫瘤、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妊娠合并卵巢囊腫等常見婦科疾病。點擊查看華克勤大夫相關點評 5,孫紅 婦科,主任醫師。擅長治療子宮肌瘤,婦科腫瘤,卵巢囊腫等婦科內分泌疾病。點擊查看孫紅大夫相關點評 更多大夫點評請查看好大夫在線 [www.haodf.com] 上海紅房子醫院 黃浦院區地址:上海市方斜路419號(住院部);上海市大林路358號(門診部) 郵編:200011 附近交通:公交直達線路有18、43、23、218、955、984、931、大橋一線、大橋二線、南佘線、軌道交通8、9號線 咨詢電話:021-33189900-8515(婦科);021-33189900-8256(產科) 楊浦院區地址:上海市沈陽路128號 郵編:200090 附近交通:地鐵4號線大連路站可換乘公交25、137路可達,853、155、申川線、317五條線路停靠平涼路眉州路口。
預約掛號
-
上海長航醫院二級乙等
長航醫院建立于1960年。科別設置:設有內、外、婦、兒、骨科、泌尿外科、口腔科、五官、中醫、皮膚、針灸推拿、肝炎、腸道、檢驗科等。個臨床科室和個醫技科室。技術力量:現有職工273名,其中副主任醫師15名。儀器設備:現有東芝500MAX光機,C-臂機,阿洛卡SSD-650B超,奧林派斯系列內窺鏡,惠普HP43420動態心電圖,惠普HP75860A中心監護儀,西德Laica冰凍切片機,自動生化分析儀等。主要業務:醫院可開展全胃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直腸癌根治術,門脈高壓分流術,全髖人工節植換,腰椎管狹窄癥的診治及手術,臨時靜脈起搏及永久起搏器的安裝及急慢性肝炎治療等特色專科。
預約掛號
-
復旦大學兒科醫院三級甲等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創建于1952年,系國家衛計委預算管理單位、三級甲等醫院,是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全國兒科學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單位,最早被國家授予兒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中國醫院科技競爭力排行榜、復旦大學發布的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和北京大學發布的中國醫院最佳臨床學科排行榜,我院兒科學均名列第一。連續八次榮膺上海市文明單位. 醫院宗旨:一切為了孩子。醫院使命:建樹醫學典范,呵護兒童健康。醫院定位:立足上海、服務全國、輻射亞洲。醫院愿景:亞洲一流的兒童醫學中心,兒科醫學教育向全國輻射的中心,中外兒科學術交流的重要橋梁。醫院院訓:團結、奮進、嚴謹、創新。醫院理念:尊重、平等、熱情、關愛。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2008年2月29日,座落于閔行區萬源路399號的新醫院經過將近4年的建設正式啟用,醫院主體從楓林路搬遷至新醫院,原址保留普通兒內科門診服務功能,以滿足周邊地區病人的需求。新醫院占地153畝,現有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截止2015年底,在職職工1622人,高級職稱專家140人,博士生導師30名,碩士生導師33名。 目前醫院開放床位689張,年門急診服務量逾228萬,出院病人突破3.9萬人次,住院手術1.8萬。醫院專業設置齊全,共設45個臨床專業醫技科室,擁有7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包括:新生兒、重癥醫學科、小兒消化科、中醫兒科、新生兒疾病重點實驗室、小兒外科、臨床護理。新生兒、外科、心血管、傳染病等專業曾先后被列為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專業。新生兒科是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兒科學是上海市重中之重重點學科,小兒外科是上海市小兒外科疑難重癥臨床醫學中心,呼吸急救專業是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 醫院有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分別為衛生部新生兒疾病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點實驗室。2012年醫院啟動“騰飛計劃”(1125人才工程),利用985創新平臺、重大科技項目或海外特聘教授崗位等吸引海內外著名學者來院開展科研合作,先后引入24位國內外知名教授作為雙聘PI。科研實力雄厚,近10年來,承擔590項科研課題,縱向經費2.8億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衛生部行業專項、國家“863”、“97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等重要項目。在《The Lancet》、《Pediatrics》、《Journal of Pediatrics》和《Pediatric Research》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836篇(近4年515篇),獲省部級以上獎項37項。出版《實用新生兒學》、《實用新生兒小兒外科學》、《實用新生兒護理學》、《小兒感染病學》、《現代實用兒科學》等二十余部重要專著。主辦《中國兒科循證雜志》進入國家核心期刊,并與美國兒科學會協作主辦《Pediatrics中文版》。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兒科學系設在兒科醫院,每年承擔12個專業400余名醫學生的臨床教學與實習培養;每年在讀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00余名。醫院擁有國家兒科和兒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以及13個上海市兒科亞專科醫師培訓基地,每年培養100余名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醫院每年培養長期進修學員250名,短期進修學員300名,至今已經為全國各地培養進修醫生7000余名。每年舉辦50-60期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 醫院先后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22家國際上知名的醫學機構和國內60多個單位建立密切協作關系。每年接待外賓講學、交流100余次。多次主辦或承辦大型兒科國際學術會議,包括第43屆太平洋小兒外科年會、第16屆國際兒科腎臟病大會、IMFAR亞太區孤獨癥論壇以及上海新生兒論壇、兒科心血管研討會等等。 幾十年來,兒科人以“一切為了孩子”為宗旨,以“團結、奮進、嚴謹、創新”的院訓勉勵自己,貫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構建和諧穩定的醫院文化,營造規范有序的工作氛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預約掛號
-
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衛生中心
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衛生中心成立于1958年9月,位于浦東新區康橋地區,是市民政局下屬事業單位,也是通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市二級專科醫院,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二精中心院址前身為“翊園”,因仿哈同花園的格局,故又名“小哈同花園”,始建于1921年,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清末民初風格的上海市花園單位。全院占地面積34039平方米,建筑面積11043平方米,綠化面積60%以上。院內環境優美,古樹參天,綠樹成蔭,靈石巧疊,曲橋穿連,亭閣隱現。全院現有床位420張,主要收治上海市“三無人員”及貧困人群中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各類參保與自費人員中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為他們提供醫療、護理、康復服務,擁有醫技樓、病房樓、康復活動中心及后勤保障中心等功能區域,醫療、康復設備配置符合市二級專科醫院要求,是一處歷史文化和近代建筑風格完美融合,適合精神障礙患者康復和療養的佳地。 二精中心連續12年在福利中心系統目標管理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先后榮獲“全國民政系統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示范單位”、“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社會工作示范單位”、“上海市花園單位”、“上海市財政預算信用等級A類單位”、“上海市職工最滿意企(事)業單位”等光榮稱號。
預約掛號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三級甲等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創建于1921年,原為日本人開辦的福民醫院。1949年以后改名為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2000年7月,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合作成立第一人民醫院分院。2009年10月起第二輪合作。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是一所有610張床位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療機構。連續四屆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七次榮獲虹口區文明單位和五次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 醫院占地面積19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484.35平方米,在編人員799人,設有臨床科室18個,醫技科室4個,核定床位610張,其中醫技人員650人,管理人員14人,工勤91人,非醫技人員44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1人,副高級職稱67人次。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耳鼻喉科首創開展了人工鐙骨治療耳硬化癥手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獲全國科技大會成果獎;肛腸科運用祖傳的中醫療法治療復雜性肛瘺,具有獨到之處,享譽海內外,曾分獲衛生部嘉獎和上海市科研成果獎。中醫內科、中醫兒科在市內亦具聲譽。五十年代初期醫院抽調31名醫務人員作為主要醫療力量,支援黃浦區中心醫院的籌建與發展。五十年代后期,醫院成功施行了右心導管檢查術;二尖瓣分離術;肝右葉切除術;房間隔缺損體外循環心臟直視術等一系列先進的檢查手術項目。同期醫院成為全國多家醫療機構的教學、實習和進修基地,開辦護士學校,培訓護理人員。七十年代中期,醫院抽調232名人員支援組建金山石化醫院。1976年派出兩批醫療隊參加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八十年代后期,職防科在全市醫療機構年終考核評比中連續4年獲得第一名。1993年,醫院通過上海市醫院等級評審委員會評審,成為“二級甲等醫院”。九十年代末期,醫院醫療綜合樓落成啟用。2003年,醫院發現并診斷了全市第一例SARS病例。 自兩院合作以來,醫院依托總院堅實的技術優勢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有了新的發展,尤其是新技術、新項目的應用,一批新的特色品牌專科得到迅速發展。例如: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特色專科耳鼻喉科;上海市綜合性醫院示范中醫科(附設上海市前列腺疾病中醫特色專科);骨科、泌尿外科、消化內科為虹口區臨床醫療新品牌學科;“耳鼻喉激光微創診療中心”、“泌尿外科微創診療中心”、“普外胃腸道腫瘤診療中心”和“腦血管病診療中心”為虹口區醫學診療中心。比如:耳鼻喉科首創鼻顯微鏡下微創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使用先進的鉺激光技術,對粘連性中耳炎采用自體骨重建聽骨鏈,療效顯著。泌尿外科在經尿道汽化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膀胱腫瘤;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無張力尿道吊帶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微創手術,已達到市內先進水平。神經內科的“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療”、“急性腦血管病的綜合性治療”在市內具有影響,被上海市科委立為重點攻關課題。眼科在全面開展白內障、青光眼手術基礎上,又在全市二甲醫院中率先進行視網膜脫離手術,并已達到三級醫院治療水平。另外,總院多位著名專家在分院開設門診,分院各科都設有專家門診、專科門診。 醫院抓住了發展的良好機遇,較好的應對了挑戰,在醫療技術、醫療內涵、醫療質量、學科建設和科教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相信在新醫改的背景下,醫院將繼續延伸公益性的指導思想,深化優質服務理念,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預約掛號
-
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醫院二級乙等
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醫院建院于1962年,定名為“上海市吳涇醫院”。1994年被評定為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醫院位于閔行區劍川路155號,毗鄰國家科學園區——紫竹科學園區及華東師范大學、交通大學等高校。醫院核定住院床位315張,年門急診量51萬人次,年出院病人7000余人次,年住院病人手術近2000例次。2013年,醫院成為上海首家通過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五級認證的醫院。2014年,醫院在閔行區政府和上海中醫藥大學支持下,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成功開展合作共建,將吳涇醫院轉型發展為閔行區中西醫結合醫院,爭取在五年內將閔行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建成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并最終爭取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