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級甲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一臨床醫學院,對外稱西南醫院。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高灘巖,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前身系國民政府中央醫院,1929年建于南京,1941年遷至重慶,1949年由西南軍政委員會接管,1950年命名為西南醫院,1975年改稱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6年轉隸軍委訓練管理部,2017年轉隸陸軍,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總體情況。醫院有臨床醫技科室60個,展開床位2900張。2019年,年度門急診量414.7萬人次,收容量14.6萬人次,手術量11.4萬臺次,平均住院日5.93天。儀器設備總值約22億元,擁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術中核磁、7.0 T核磁共振、TOMO刀、大型高壓氧艙群、神經導航系統等高精尖儀器設備。 學科人才方面。醫院擁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12個,軍隊“雙一流”重點學科1個,軍隊醫學專科中心14個,其中7個全軍研究所、7個全軍專科(專病)中心。2020年復旦大學醫院排行榜綜合排名全國第25,較上一年度上升3名,其中燒傷科位列全國第1,病理科位列全國第4,檢驗科位列全國第4,整形外科位列全國第8,康復醫學科位列全國第9,普通外科等12個學科上榜提名。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三級以上教授64名(在職8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2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名,國家杰青、長江學者、青年千人、萬人計劃、國家優青等特殊人才20名,博士生與碩士生導師共207名。 醫療技術方面。長期以來,醫院致力于臨床高新技術培育,創新性開展3D打印缺損修復、異種皮移植、心腎聯合移植、移動MRI等國際、國內領先的臨床新技術30項。現已形成了燒(創)傷、消化系疾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病、運動損傷與康復、臨床檢驗與病理精準診斷等優勢領域,培育了乳腺、關節、風濕病、新生兒重癥等專病特色,鍛造了大器官移植(心、肝、腎、多器官聯合)、全系列微創外科(各系統腹腔鏡、介入、內鏡、射頻)、干細胞與再生修復、腫瘤免疫與個體化診療、3D打印、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核心前沿醫療技術。 教學培養方面。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授權點32個,為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牽頭單位),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授權點34個),博士后流動站7個,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8個,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個。建成全軍首個臨床技能模擬培訓中心,獲批國際災難生命支持課程培訓基地、國家級災害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榮獲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特等獎,全國護理本科臨床技能競賽一等獎。參與編寫國家級規劃教材27部。 科技創新方面。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研平臺3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平臺25個。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領域第一個重大項目、國家“97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軍隊重大項目等在內的課題3000余項,年獲科研經費超億元。在軍事、臨床和基礎三大領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占全校3/7),二等獎15項,省部級一等獎以上成果50項。近年來,發表影響因子10分以上原創性論著70篇,20分以上原創性論著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單位在《Nature》、《Science》主刊發表原創性論著2篇。主辦亞洲唯一燒傷領域期刊《Burns & Trauma》,成為年度世界燒傷專業影響因子最高的雜志。 承擔重大任務方面。參加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新冠肺炎等國內重大災害救援行動,承擔維和醫療、援利抗埃等國際重大醫療救援任務,遂行“合作精神-2012”、“聯合救援-2016”、“核救—2019”、“生防堅盾—2019”等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圓滿完成國家和軍隊賦予的光榮使命。承擔埃塞俄比亞國防軍總醫院與國防大學附屬醫院海外援建任務,受到廣泛贊譽。同時承擔國家與軍隊指令性幫扶任務,精準幫扶幫帶軍地10家醫院,為邊防官兵和老少邊窮地區百姓提供人民軍醫的優質醫療服務,全面打造軍民融合一流服務品牌。
預約掛號
-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三級甲等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始建于1944年,前身是國民黨軍政部陸軍醫院,1950年改編為西南軍區總醫院,1955年轉隸第七軍醫大學,為第二附屬醫院,對外稱新橋醫院。1975年改稱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17年改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現址由賀龍、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選定。現已建設發展成為一所設備先進、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衛勤、為軍服務等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教學醫院,是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也是重慶市首批“涉外定點醫院”。醫院展開床位2860張,擁有國際一流的重癥監護病床293張和現代化層流凈化手術室52間;其中百級層流手術室22間,雜交手術室1間;擁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320排640層容積CT、PET-CT、手術導航系統、雙源CT系統、移動式X射線術中放療系統等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3.1萬余臺件,儀器設備總價值16.54億元。醫院設有臨床和醫技科室49個,其中,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5個(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腫瘤科、口腔科)、國家級重點學科10個(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普通外科、肝膽外科、普通胸外科、整形外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1個(中西醫結合腎臟病重點建設專科),全軍醫學研究所4個(呼吸、心內、心外、腫瘤),全軍醫學專科(病)中心6個(腎內、超聲、骨科、神外、血液、口腔),優生優育中心學科3個(婦產、兒科、泌外),重慶市研究所4個(心內、腫瘤、呼吸、腎內),重慶市重點實驗室6個(心內、呼吸、腫瘤、血液、腎內、內分泌),重慶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呼吸、消化、神內、血液、腎內),重慶市科普基地1個(心內),重慶市工程中心2個(血液、醫工)。醫院是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學科2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29個。國家住培專業基地24個、專培基地2個。有7個重慶市質量控制中心(血液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腎移植醫療質控中心、心臟大血管外科(含心臟移植)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美容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臨床輸血質量控制中心、護理質量控制中心、醫學裝備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醫院年門(急)診量266萬余人次,年收治病人13萬余人次,手術量8萬余臺次,均居國內三甲醫院前列,患者來自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外阜患者就診率達33.60%,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9.30%,治愈好轉率99.43%。醫院是國內最早一批組建呼吸內科、胸心外科、肝膽外科、腫瘤科等特色專科,最早一批開展胸心手術,甲狀腺手術等特色技術,最早一批實施ARDS、酸堿失衡、腫瘤保器官綜合治療等相關特色項目的醫院。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臟衰竭、腎臟衰竭等重大、疑難、危重疾病救治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年開展心臟介入手術6000余例、心臟外科手術2700余例、脊柱微創手術3700余例、腦血管疾病介入手術1500余例、消化內鏡診療5.7萬余例、血液透析8萬余例,造血干細胞移植累計1900余例,腎移植手術累計開展4100余例,居國內第一方陣,是重慶市首家開展心臟移植的醫療機構。醫院已形成以肺、心、腦、腎、脊柱、血液、胃腸、口腔頜面、皮膚等器官系統疑難疾病及腫瘤、重癥創傷救治為特色的強大綜合救治實力。成功開展了4對胸腹聯體嬰兒分離、2例異位心矯治以及雙頭單體女嬰救治,被總后勤部首長稱贊為“敢治別人不敢治的病,能治別人治不好的病”的為軍為民服務模范醫院。醫院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首屆中國醫師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為代表的優秀拔尖人才群體;現有教職員工464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98名,博(碩)士導師161名,博(碩)士學位獲得者1000余名。醫院承擔有10個專業層次的臨床教學任務。為首批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有25個專業基地。是首批國家級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有心血管病學、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學3個專業。44名教員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銀獎。近三年來,先后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軍隊“十三五”重點課題,重慶市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在內的國家、軍隊、省市級課題318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獎項6項;先后獲包括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內的軍隊(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45項。內、外科學教研室獲評總后優秀教學團隊,《內科學及野戰內科學》列入國家衛生部“十一五”規劃統編教材。獲評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項,獲全國醫學院校青年教員教學基本功比賽特等獎1名,一等獎2名;獲陸軍院校“教壇之星-2018”比武競賽二等獎。代表大學獲全國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西南
預約掛號
-
重慶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重慶市人民醫院是重慶市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14年8月,經重慶市政府批準由原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和重慶市中山醫院合并組建。醫院是重慶市首家涉外醫院、重慶市干部保健醫院、重慶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四川醫科大學教學醫院、重慶市交通事故綠色通道定點醫院、重慶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重慶市工傷醫療保險定點醫院。醫院現有三院院區、中山院區和江北院區三個院區,已規劃設計在重慶市兩江新區照母山北麓建設新院區。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投入使用。 醫院擁有重慶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重慶市心肺血管疾病醫療研究中心、重慶市骨傷骨病醫療中心、重慶市臨床檢驗中心、重慶市眼耳鼻咽喉科醫院。2016年,醫院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進國家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學科領軍人物韓德民院士。醫院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過敏反應科;重慶市重點學科心血管外科、骨科、老年病學科、耳鼻咽喉科學、醫學檢驗科;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重癥醫學科、醫學檢驗科、骨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老年病科、神經外科、醫學影像科;市級醫學重點實驗室腎臟病透析治療研究室、臨床檢驗質量控制研究室、重慶市唯一的結核基因診斷中心實驗室;康復醫學科是市級特色醫學專科。按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醫院設有三大診療中心:心臟中心、骨科中心、呼吸中心,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三大中心開展“醫生圍著病人轉”的新型服務模式。中心內科專家、外科專家、輔助科室專家圍繞疾病協同作戰,對疾病做出綜合判斷,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醫院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916人,高級職稱416人,博士60人,擁有一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重慶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市級學科帶頭人、碩士生兼職導師。醫院開展了一批占據學科發展前沿,引領技術潮流的臨床專項技術:全胸腔鏡心臟手術、心血管雜交手術、心血管微創切口手術、全胸腔鏡外科消融術、全胸腔鏡下肺癌或食管癌根治術、鼻內鏡下鼻竇球囊擴張術、鼻內鏡下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橈動脈PCI手術、惡性心律失常的ICD植入技術、左心耳封堵術、后鞏膜增強術、腹腔鏡下胃腸腫瘤根治加聯合臟器切除術、三鏡聯合治療膽道、胰腺疾病、經皮球囊椎體后凸成型術、肩、肘、髖、膝、踝關節置換術及術后翻修、動態鎖定鋼板骨折內固定術、反向牽引微創內固定術及術后快速康復等。醫院擁有領先水平的日本東芝Aquilion CX128層螺旋CT機、德國西門子MAGNETOM Verio-3.0T核磁共振、美國瓦里安Clianc iX直線加速器、冠心病一站式復合手術室系統,PHILIPS 128層納米平板CT、DR等各種數字化放射檢查設備等。 重慶市人民醫院堅持醫院公益性,把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用5-10年時間,將醫院打造成為專業學科優勢凸顯,人才隊伍結構合理,技術設備全市一流,綜合管理精干高效,人文環境和諧向上,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長江上游醫學中心。我們將認真履行人民醫院為人民的使命和責任,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活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歷史淵源: 重慶市人民醫院三院院區前身是1929年創立的國民政府中央醫院。1939年中央醫院遷至重慶市。1945年在學田灣設立城區門診部。1947年該門診部遷至原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地址渝中區枇杷山正街,更名為國民政府中央醫院重慶城區分院,即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前身。1955年正式命名為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1991年增掛重慶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牌子。1993年成為重慶市首批國家“三級甲等”醫院。1997年增掛重慶市臨床檢驗中心牌子,2003年,增掛重慶市眼耳鼻咽喉科醫院牌子,2006年增掛重慶中俄友好醫院牌子。 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前身是1935年創立的重慶義林醫院,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一路。1950年命名為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1961年按中央衛生工作會議決定進行學科調整,組建成全國唯一的外科醫院即重慶市外科醫院,同期建成中國第一個肝膽外科臨床科室。1995年增掛重慶市心肺血管疾病醫療研究中心,1996年增掛重慶市骨傷骨病醫療研究中心。2001年更名重慶市中山醫院。2012年與創建于1956年的重慶市肺科醫院合并組建成新的重慶市中山醫院。 重慶市人民醫院江北院區前身是重慶市肺科醫院,該院區創建于1956年,是一家具有近60年歷史的老院,以呼吸疾病尤其是結核病防治為主,是西南地區較大的治療各種肺部疾病和重慶市指定治療結核病專科醫院,有重慶市唯一的結核基因診斷中心實驗室。醫院曾用名為重慶市江北干部療養院,后更名為重慶市第二結核病醫院,1984年被重慶市政府正式定名為重慶市肺科醫院。1996年經市政府批準增掛重慶市第十二人民醫院牌子。2012年與原重慶市中山醫院正式合并成立新的重慶市中山醫院。 三院院區: 聯系電話:023-63515265(總值班) 傳真:023-63513...
預約掛號
-
重慶大坪醫院(大坪醫院)三級甲等
院所由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對外稱大坪醫院)和野戰外科研究所合并而成。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坐落在兩江環抱、風景秀麗的佛圖古關上,南俯長江,北瞰嘉陵,山水輝映,是全軍唯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軍隊醫療衛生機構,為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中央首長來渝指定保健醫院,重慶市首批涉外定點醫院、醫療保險定點醫院。 院所占地總面積近20萬余平方米,建筑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擁有目前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先進,集人性化、智能化、數字化為一體的單體病房大樓,總建筑面積近12萬平方米。 人才實力 院所形成了院士領銜,以領軍人才、拔尖人才為骨干,以優秀中青年人才為主體的人才方陣。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000余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200余名;博士、碩士生導師近20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科技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軍隊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2人;總后“三星人才11人; 重慶市學科學術帶頭人18人。 學科建設 院所學科專業齊全,外科學所有三級專業均為國家重點學科。現有野戰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經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眼科、消化內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軍隊“2110”重點建設學科(野戰外科學)。有全軍戰創傷專科中心、全軍胸外科專科中心和全軍交通醫學研究所;高血壓代謝病、青光眼病、內耳疾病以及便秘為全軍專病中心;婦產科、小兒科、泌尿外科為全軍優生優育中心。戰創傷醫學、胸心外科、眼科學、神經內科、生物醫學工程、腫瘤治療學為重慶市重點學科,高血壓病研究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所、交通醫學研究所、創傷愈合與組織工程研究所、宮頸癌防治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為重慶市研究所,皮膚科為重慶市高校皮膚組織工程研究中心。 教學科研 院所所有臨床學科和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均為博、碩學位授權點,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承擔了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大專5個層次13個專業的教學任務,年培養各類學員1800余名,年招收進修生500余名,已建成臨床示教、手術轉錄及遠程教學系統和臨床技能訓練中心。《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為國家精品課程;“創建現代軍事醫學學科體系培養新型軍事醫學人才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為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衛生部內鏡診治培訓基地、國家衛生部介入診治培訓基地、國家衛生部腹膜透析培訓基地、軍隊及重慶市臨床藥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鄉村醫生培訓基地...。 院所具有良好的科研條件,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擁有全軍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全軍“重中之重”建設實驗室—戰創傷基礎研究實驗室和全軍重點實驗室—交通醫學實驗室。高血壓病實驗室、創傷基礎實驗室、交通醫學實驗室、車輛生物安全碰撞實驗室為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承擔了以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級為代表的重大科研課題,課題總數660余項。先后獲得軍隊、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勵150余項 ,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軍隊、省部級一等獎24項,軍隊、省部級二等獎118項。近五年發表SCI、EI期刊高質量論文650余篇;5分以上SCI論文60余篇;入選F1000的高質量論文7篇。2014年發表SCI論文202篇,5分以上20篇、10分以上3篇。成功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頂尖雜志發表論著。“十二五”獲得國家專利400多件,2014年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000萬元。每年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4~5次,每年接待外國專家來訪100余人次,每年100人次專家教授受邀出國交流。 臨床技術 以急危重癥和介入微創治療為標志的醫療高新技術國內領先。建成了全國最早的大型集中式重癥監護單元和西南地區最大的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以ICU、CCU、NICU、血液凈化透析中心等科室構建的急危重癥救治體系國內領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心、肝、肺腎等大器官移植,小兒心臟移植填補了國內空白,肺移植存活時間居國內第二;率先在國內開展了中子刀治療宮頸癌、脫鈣骨移植治療骨缺損、骨不連,游離空腸代食管術等新技術;開展了結腸重建食管術、體內雷管取出術、巨舌癥等國內罕見手術;擁有全國第四家規范化的“一站式復合手術”平臺,復合手術技術、腦血管病介入、心臟、肺、食管及肝、腸等微創手術、便秘外科治療以及青光眼、梅尼埃病、代謝綜合癥的診治等20余項技術邁入國內領先水平。擁有四大國家級技術培訓基地: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基地、衛生部腦卒中篩查及防控基地、衛生部內鏡診治培訓基地、衛生
預約掛號
-
重慶市九龍坡區第一人民醫院二級醫院
九龍坡第一人民醫院地處九龍坡區政治、經濟、商貿、文化中心——楊家坪,始建于1952年,經過5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發展壯大為一所技術實力雄厚、設備先進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 九龍坡第一人民醫院衛技人員386人,其中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53人,中級職稱96人,師級105人,同時還擁有區內名醫5人,區學科帶頭人12人。開設臨床、醫技等科室30多個,現設床位391張,年門診量約22萬人次,住院病人6000多人次。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等多功能為一體,同時還承擔了九龍坡區參加區內專科疾病的會診、搶救、鑒定工作,是區各類體檢、干部保健、企業法人保健定點醫院。 九龍坡第一人民醫院卓越的專業技術團隊:醫院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61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125人,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43人,九龍坡區名醫4人,擁有多名專家級醫護人員參加區內專家疾病的會診、搶救、鑒定工作,九龍坡區人才實力最強的醫院。 九龍坡第一人民醫院先進的醫療技術設備:設施設備先進,擁有核磁共振(MRI)、美國GE雙排CT、計算機數字成像系統(CR)、西門子數字X線機(DR)、飛利浦銳影彩超系統、24小時動態心電圖機、大型心電監護工作站、全自動呼吸機、日立70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纖維支氣管鏡、胃鏡、德國“WOLF”牌全套腹腔鏡、碎石機等,為臨床科研教學工作的開展和醫療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九龍坡第一人民醫院一流的診療環境:醫院為方便患者,開設24小時就診病人的綠色通道。傾力打造人性化服務環境:率先開展二級分診工作,形成了各診室“一醫一患”的個性化服務,從而簡化了就診流程,優化了診療服務。病房設備先進,布局合理,室內設有彩電、空調、獨立衛生間,病員每天均享受熱水淋浴,利于住院患者的治療休養,實行費用“一日清單制”,增加透明度,讓病人明白用藥。 九龍坡第一人民醫院特色醫療優勢明顯:經過多年的發展,醫院在醫療上已形成了以創傷急救和心腦血管為專科特色的重點科系。其中:急診科為區“標準急診科”,骨科、創傷外科為臨床重點專科,內一科為區示范質量管理科室。內科兩個病區分別為市區級“星級護理站”。 九龍坡第一人民醫院是衛生部認定的“國家愛嬰醫院”,重慶市首批“醫保”定點醫院、首批工傷醫療保險定點醫院、首批重慶市職工生育保險定點醫院,重慶市“十佳”醫院,市級“文明單位”,重慶市交通事故快速搶救機制定點醫院。
預約掛號
-
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院始建于1940年,與市級科研機構——重慶市三峽庫區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防治研究所實行院所合一管理,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創建單位并于今年初通過了重慶市等級醫院的評審。是重慶醫科大學等三所醫學院校教學醫院,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非直屬附屬醫院,重慶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是全縣120急救中心。醫院坐落在美麗的漢豐湖畔,位于開縣縣城商業中心地段,占地8.5萬㎡,業務用房15.5萬㎡,總資產7.9億元,開放床位1300張。2013年預計門急診人次65萬,住院人次5.1萬,手術臺次1.1萬。承擔著開縣160多萬人口及周邊地區的部分病員的醫療保健任務。醫院先后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重慶市白求恩精神示范醫院”、“重慶市園林式單位”等榮譽,并連續三年被評為“重慶市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連續兩年成為西部五所、重慶市惟一一所成功躋身“全國百強縣醫院”的單位。 專業隊伍實力雄厚。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231人,其中高級職稱116人,重慶市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拔尖人才5人,專業學科帶頭人1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近100人。三年來,已立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廳局級科研項目18項;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2項;申報專利發明3項,發表統計源期刊及核心期刊論文170余篇。 學科發展優勢明顯。設臨床一、二級學科33個,獨立專業病區30個,醫技科室9個,綜合性門診部1個,健康體檢部1個。醫院目前擁有重慶市重點專科:重癥醫學科、急診科、檢驗科;重慶市特色專科:骨科、兒科。同時耳鼻喉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腫瘤內科、產科、腎病科等學科在本地區處于領先地位。 專業技術扎實過硬。開展了心臟介入手術、神經介入手術、髖關節置換術、適形調強放療技術、以及腹腔鏡等多項微創手術。可同期進行腦神經電生理、超聲心臟電生理學及其相關技術等一大批醫療技術項目,部分項目達市級醫院水平,已經形成了縣域內醫療技術龍頭。綜合實力居重慶市區縣級醫院前列,在渝東北地區享有盛譽。 診療設備設施先進。擁有64排CT、1.5T超導磁共振(MRI)、直線加速器、放射數字成像系統(DR)、大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數字胃腸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高檔數字彩超等現代化大型醫療設備500余臺件,總值近2億;建有高標準規范的層流手術室、中心ICU(重癥監護)、KCU(血液透析)、內窺鏡診療室、放射會診室、靜脈藥物配置室、消毒供應室、病理診斷室和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能為便捷、高效、準確、優質的醫療服務提供堅實的硬件保障。 管理理念務實創新。立足70余年“崇德、精業、鼎新、致和”的文化底蘊,堅持傳承白求恩精神,恪守“科技興院、人才立院、設備強院、管理富院、特色辦院”的辦院方針,追求“大醫精誠、止于至善”的執業操守,積極倡導“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一切,為了一切病人”的服務理念,促進制度化管理向規范化管理、文化管理向科學管理邁進。著力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全力建設全國區縣醫院典范。
預約掛號
-
重慶市開州區中醫院二級甲等
重慶市開州區中醫院(原開縣中醫院)始建于1952年,轄開州區精神衛生分院,與重慶市開州區中醫藥臨床研究所實行院所合一管理,系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創建單位。 醫院規模:占地面積45畝,建筑面積39644㎡,編制床位400張,實際開放床位600張。 人才隊伍:有正高級職稱9人、副高級職稱49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室指導老師1人、重慶市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1人、成都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1名與兼職臨床教師26名、區級名醫3人、區級拔尖人才1人、重慶市區縣級中醫藥師帶徒指導老師11人、全國中醫護理骨干人才1人、市級優秀青年中醫1人、區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碩士研究生16人。 科室設置:臨床科室19個(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腎病科、心血管科、脾胃病科、肺病科、腦病科、重癥醫學科、老年病科、針灸理療科、推拿康復科、骨傷科、婦產科、兒科、普胸肝膽外科、泌尿肛腸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治未病中心),醫技科室12個,職能科室17個。 學科建設:針灸康復科為國家級特色專科,腦病科、脾胃病科、肺病科為市級重點專科,中風病科、骨傷科、針灸康復科、肺病科、老年病科為區級重點專科。 醫療設備:擁有1.5T超導磁共振系統(MRI)、全身螺旋CT、DR,電子胃鏡、B超、四維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血球分析儀、血凝儀、血透儀、關節鏡、腹腔鏡、纖維膽道鏡、支撐喉鏡、前列腺汽化電切儀、鈥激光碎(取)石系統、數字化全景牙片機、電子鼻咽喉鏡等總值5000萬元國內外先進設備。 醫院榮譽:先后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先進管理單位、重慶市中醫藥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重慶市中醫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重慶市衛生系統優質服務示范窗口單位、重慶市院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重慶市擁軍優屬模范單位、重慶市敬老文明號、重慶市巾幗文明崗、重慶市中醫藥行業協會先進集體、開州區全民創新先進集體、開州區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開州區群眾滿意醫療衛生機構等。 發展愿景:把醫院打造成為環境舒適優美、設備設施齊全、技術區域領先、人才結構合理、管理科學規范、服務優質高效、中醫藥特色突顯的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與高等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
預約掛號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三級甲等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是重慶市政府規劃,并于2007年11月經重慶市衛生局批準,投資6億元建設的西部新城唯一一家大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非營利性綜合性教學醫院,并按三級甲等醫院規劃建設,規劃床位1500張。醫院坐落在被譽為教育城、文明城、人才城、科技城、生態城之稱的重慶大學城,緊鄰重慶醫科大學縉云校區,占地面積136畝,環境優美、交通發達,服務人口近200萬。 醫院于2011年10月11日開業至今,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宗旨,依托重慶醫科大學優質的醫學教育資源和科研實力,依靠重慶醫科大學各附屬醫院雄厚的醫療技術支持,引進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多學科綜合性的醫療中心、特色鮮明的大專科”為服務理念,以系統疾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向患者提供全程協同的團隊醫療服務。2012年,醫院大公館分院康復院區正式成立。 經過短短三年的發展,醫院現已成為中華醫院管理協會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生育保險、工傷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市級單獨統籌離休干部定點醫療機構,重慶市母嬰保健定點醫療單位,重慶市“百萬白內障”復明工程定點醫院,沙坪壩區城鄉居民合作醫保特殊疾病鑒定醫院。 醫院科室設置遵循按器官和系統分類原則,住院患者實行以內外科聯合、多學科參與的模塊化醫療小組。現開展的診療科目主要有:內科、外科、全科、婦產科、急診醫學科、體檢中心、婦女保健科、預防保健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精神科、康復醫學科、麻醉科、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科、醫學檢驗科、放射科、超聲科、消毒供應中心等。2012年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經重慶市衛計委批準成立“重慶市心理健康研究中心”,2013年獲準成為市級重點學科創建科室,2012-2013年度與中國-世界衛生組織簽訂合作項目,成立《認知行為治療工作站》。2013年12月,我院創建西南地區首家遠程心電(無線)監護中心,目前重慶地區僅我院擁有這項先進技術及設備。醫院婦產科、兒科、全科醫療科等8個學科先后獲批成為市級住院醫師規培基地。 醫院各學科在發揚傳統診療技術的基礎上,積極適應現代微創及特色醫療發展需要,成功開展胸腔鏡(下肺大皰切除術、食道癌切除術、肺減容術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等)、宮腔鏡(子宮內膜電切術、宮腔粘連電切術、子宮肌瘤電切術等)下微創醫療技術和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冠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起搏器植入手術、先心封堵手術,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動脈導管未閉堵塞術、房間隔缺損堵塞術、腎動脈擴張+血管內支架放置術、室間隔缺損堵塞術、射頻消融術、腔內電生理檢查術等)、內鏡診療技術(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電子支氣管鏡、鼻內鏡)等特色醫療技術。同時,常規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手術、準分子激光矯正近視手術、青光眼手術、乳房病損微創旋切手術、消化道腫瘤切除術、全肺(葉或段)切除術、各段食管癌切除術等大型疑難手術。憑借雄厚的技術力量,先進的診療設備,醫院竭誠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合理、優質、安全的診療服務。 【高素質的醫護團隊】 我院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46人,占職工人數的86.50%;其中中高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130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37.57%,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有105人。依托重慶醫科大學和重醫大各附屬醫院雄厚的醫療技術支持,敬業、專業的高素質醫護人員將竭誠為您提供高質量醫療、保健服務。 【先進的醫療設備】 我院擁有當今最先進的16排螺旋CT、放射數字成像系統(DR)、移動式C型X光機、超聲手術系統、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眼前后節OTC、眼科血管造影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血細胞分析儀、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尿殘渣分析儀、多道生理記錄儀、多導睡眠儀、肺功能檢測儀、腦血流儀、運動平板、動態心電圖、宮腔鏡、腹腔鏡、各種內鏡(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電子支氣管鏡、電子喉鏡)、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系統、準分子激光治療儀、氬氣刀、鈥激光系統、乳腺微創旋切系統、超聲乳化白內障治療儀、超聲波鼻炎治療儀、骨科專用牽引手術床等尖端醫療設備。 康復院區擁有運動心肺功能測試訓練與監控系統、運動心電測試系統、關節肌肉震動治療儀、沖擊波治療儀、全自動蠟療機、四肢聯動全身功能康復訓練器等專業復健醫療設備。 【數字化的信息平臺】 以健康卡和社保卡為載體搭建的診療、健康信息查詢為一體的共享信息數據平臺,將實現與重醫大各附屬醫院信息數據共享,為您建立規范、完整的健康檔案,呵護您一生的健康。 率先在市內啟用醫療物聯網。通過使用數據交換平臺,集成HIS、LIS、RIS、EMR、體檢系統、臨床系統等,進行信...
預約掛號
-
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重慶北部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急救、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二級甲等醫院,是重慶市城鎮、城鄉、工傷、生育醫療保險和離休干部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及北部新區民政救助定點醫療機構。曾先后榮獲了“重慶市衛生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區級優質服務醫院”、“區級精神文明單位”和“區級文化單位”等榮譽稱號。2010年重慶北部新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定位醫院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20畝,業務用房面積6.2萬m2(其中住院部1.8萬m2,門診部4.4萬m2正在建設,計劃201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醫院規劃床位800張,現開放床位498張。目前設有18個職能科室和22個臨床醫技科室,下轄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職工656人,其中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37人,中級職稱119人,研究生66人。消化內科是重慶市醫療特色專科,急診科是重慶市重點臨床專科創建科室,中醫康復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針灸理療康復特色專科建設項目。 醫院擁有64排128層全身螺旋CT、四維彩超、全自動制氧機、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電視膀胱鏡、關節鏡、鼻竇內窺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肺功能檢測儀、血液透析機、TCD、前列腺等離子PK刀、高清腹腔鏡及膽道鏡系統等先進的診療設備。今年擬購進MRI(磁共振成像系統)、DSA(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系統)、DR(數字化X射線成像系統)、產程三維導航系統、椎間孔鏡等先進醫療設備。 多年來,醫院緊緊圍繞綜合服務能力建設這個中心,一手抓內涵建設,一手抓外部支持。堅持“綜合辦院、特色強院”的辦院方針和“文化推動、特色發展”的發展道路,大力實施“學科、文化、信息”的發展戰略,積極推行“持續改進”管理理念,廣泛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和健康義診咨詢進社區等活動,努力把醫院建設成“患者放心、人民滿意”的醫院,實現醫院內部管理不斷規范,文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信息化建設協調發展,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不斷強化,服務能力與水平不斷提高,群眾認可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醫院保持了穩步、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