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第一醫院)三級甲等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以綜合實力雄厚,醫療質量過硬,學科特色鮮明享譽海內外;同時也是浙江省醫療、教學、科研指導中心。建院至今,形成了“以卓越的醫療品質促進人類健康”的使命和“成為國際一流的醫學中心”的愿景,創立了“嚴謹求實”的核心價值觀和“以嚴謹的教育培養為基石,創新的科學研究為引領,卓越的醫療技術為保障,一流的健康服務為目標,依托科學的規范化管理,實現員工自我價值,創建國際一流醫學中心”的發展思路。 追溯歷史,1947年11月,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遠見卓識,運籌于胸,宏圖甫展,創建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浙大醫院),立志要把醫院創建成“國內一流醫院”。開院之初,設施簡陋,諸多不備,舉步維艱。員工66人,床位65張,人稱“弄堂醫院”。首任院長王季午教授言傳身教,不辱使命,秉承求是學風,以科學的理念管理醫院,培育學術氛圍,使“嚴謹求實”成為醫院深厚底蘊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文化基因和元素,貫穿醫院整個歷程,文化血脈一直延續,內涵日臻豐富,對醫院的發展影響深廣。在后來六十余年的歷史演繹中,醫院勵精圖治,成效卓著,碩果累累,為我省乃至我國的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彪炳史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建院于1947年,是浙江大學創建的首家附屬醫院,秉持“嚴謹求實 卓越創新 國際一流”的發展理念,以綜合實力雄厚、醫療質量過硬、學科特色鮮明享譽海內外。醫院是首批“輔導類”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單位、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綜合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牽頭單位、全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醫院,擁有慶春、總部一期(余杭)、之江、大學路、城站、錢塘六大院區,現總占地面積519畝,開放床位5000余張。現有職工10000余人,擁有一支院士、國家杰青等高層次人才領銜的頂尖人才隊伍。 醫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多年來在器官移植、傳染病、血液病、腎臟病、泌尿系統疾病、臨床藥學等領域享有盛名,成功開展肝臟、胰腺、肺、腎、小腸和心臟等多器官移植手術,是國內開展大器官移植門類最齊全的醫學中心之一。2021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結果中,醫院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6、浙江第一,等級A++,全國前1%。2021年11月,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中,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10,連續12年保持浙江第一,8大專科進入全國前10。2021年10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中,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4,10大專科進入全國前10,傳染病學、消化病學雙雙名列全國第1名,其中傳染病學連續8年位列全國第1位。 醫院堅持科教協同發展,擁有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2個,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建國以來教育、衛生系統唯一)、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近十年每年到位科研經費保持在一億元以上,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科研經費突破3億元,2021年國自然基金獲立項項目139項,獲批浙江省醫學領域首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醫院高度重視醫學教育,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的臨床醫學院,是國家首批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中國精英教學醫院聯盟”創始成員單位,在首屆全國高校附屬醫院臨床實踐教育質量評價位列全國前10,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主編/副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42部。 醫院堅持黨建引領,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秉持救死扶傷、生命至上的人道主義精神,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作為全省集中收治危重癥患者的省級定點醫院,實現了患者“零死亡”、疑似“零漏診”、醫護“零感染”。發布28種語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救治手冊》,連線全球50余個國家的政府與醫療機構,為全國乃至全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貢獻了“浙一力量”,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光明日報》等重要媒體多次報道。醫院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等國家級榮譽10余項。(數據更新于2022年4月14日)
預約掛號
-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
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又名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名珠海市拱北醫院,位于拱北夏灣,毗鄰澳門,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市直屬綜合性醫院,每年為40余萬本地及澳門等地患者提供醫療保健服務,1994年通過國家愛嬰醫院評估,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br> 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9780平方米,新住院大樓已于2006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開放床位512張。全院現有員工49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比例占83%,高級職稱人員86人,中級職稱人員113人。<br> 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現設有臨床科室20個,醫技科室4個。醫院重點學科有骨科、腦外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婦產科,其它有特色的專科有心內科、消化內科、男性科、不孕癥專科、風濕病科、肝病科、康復理療科、肛腸科等。醫院設備先進,配備大量進口先進儀器,如四排螺旋掃描CT、800MA數字化X線造影機及500MA專用X線拍片機、C型臂X光機、鉬靶X線機、新型高檔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12導聯動態心電分析儀及動態血壓分析儀、彩色經顱多普勒血流儀、腦電圖機、電子胃鏡、腸鏡、腹腔鏡、宮腔鏡、陰道鏡、膀胱鏡、裂隙燈、鼻咽纖維鏡、電測聽、電腦視力篩選儀、全自動生化儀、細菌培養分析儀、自動血凝分析儀、體液分析儀、多功能麻醉機、高壓氧倉等,以滿足廣大患者的診療需要。<br> "永遠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院的服務宗旨,祝您健康是我們的心愿。第二人民醫院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預約掛號
-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珠海醫院)三級甲等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原為珠海市中醫院,建于1987年,為三級甲等中醫院 。2002年4月并入廣東省中醫院,更名為“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珠海醫院”。 醫院現有病床400張,專業技術人員400多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8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中級技術職稱的70多人。醫院日均診療人次為2000多人次,年出院人次近8000人次,手術例數為2500多例。 醫院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肝科、耳鼻喉科、眼科、肛腸科、皮膚科、按摩理療科、口腔科、心胸外科等臨床科室以及30多個專科專病科室,其中神經內分泌專科、中西醫結合骨關節病專科是廣東省重點專科,脊柱病專科是廣東省中醫藥局重點建設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十五”重點專科(專病)建設項目。 醫院目前醫療設備總值8000多萬元人民幣,擁有磁共振、數字化X光機、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螺旋CT、數字化胃腸機、電視遙控X線機、彩超、骨密度儀、肌電圖儀、經顱多普勒儀、動態心電(血壓)分析系統、胃腸功能測定儀、電子胃腸鏡、椎間盤鏡、關節鏡、腹腔(胸腔、宮腔、鼻竇)內窺鏡、人工心肺機、全自動大型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五分類血細胞儀、體外振波碎石機、血液透析機等儀器和設備。 醫院在管理上大膽創新,實行干部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社會化,依托廣東省中醫院的技術后盾,積極培養和引進人才,發揚 “仁愛、敬業、務實、進取”的精神,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精湛的技術、滿意的服務、良好的信譽贏得社會的信賴和支持。
預約掛號
-
汕頭市中醫醫院(汕頭中醫院)三級甲等
汕頭市中醫院創建于1958年9月,2003年經汕頭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加掛“汕頭市中醫創傷骨科醫院”牌子,2008年經廣東省高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小組評審并批準,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在粵東地區第一家非直屬附屬醫院。醫院以骨傷科為龍頭,以專科專病為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院。 醫院長期擔負著粵東地區中醫藥傳承、人才培養、中醫藥文化傳播等重要任務,目前醫院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50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5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名,現仍在崗的國家、省、市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10名。先后有2位中醫專家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資格,現有當代名中醫1名、廣東省名中醫3名。 醫院為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中醫院,診療科室設置齊全,設有骨傷科、內科、急診、ICU、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科、肛腸科、眼科、皮膚科、口腔科、推拿科、康復科、感染性疾病科等臨床科室近20個;設有糖尿病、不孕不育、腎病、肛腸、脾胃病、男科等各類特色專病專科20多個,其中糖尿病科、不孕不育科為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個;骨傷科、腦病科、腎病科、婦科為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廣東省中醫名科1個,國家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1個,設有中醫重點專科研究室6個;設有住院病區9個,開放床位450張。擁有CT機、數字化X光機、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口關節鏡系統和胃腸鏡系統等一批先進醫療儀器設備。醫院年門急診量、出院病人居粵東地區中醫醫療機構首位。 醫院堅持運用人類文明一切有用的成果,汲取中醫藥治病防病精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努力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搶救和診治各種危急重癥和疑難病,取得顯著療效。骨傷科是醫院最具歷史的重點專科之一,專科人才梯隊特色明顯,各有所專,形成創傷、關節、脊柱“三位一體”的中西醫結合發展格局,以獨具中醫特色的夾板固定加中藥外敷內服、配合自研的“傷科紅樓膏”、“傷科藥酒”、“加味海七丸”、“傷科熱敷包”、“壯筋丸”等10多種內服或外用的特色制劑,綜合治療各類骨傷疾病,運用中醫、西醫兩套治療手段搶救各類復合性創傷、骨折,取得顯著療效,享譽粵東。 醫院堅持“以病人滿意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弘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打造一批名醫名科,建設粵東中醫名院。努力改善就醫環境,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發揮中醫藥“簡、廉、驗、效”的優勢,為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醫院先后榮獲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中醫院、汕頭市創建好班子活動先進單位、汕頭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醫院踐行“心中有愛、服務有情”的社會承諾,秉持“厚德、敬業、務實、創新”的醫院精神,奉行大醫精誠的價值觀,樹立“以病人滿意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醫特色發展道路,全面加強中醫內涵建設,強化特色優勢技術,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滿意的醫療服務。
預約掛號
-
深圳市寶安區松崗人民醫院(松崗人民醫院)二級
松崗人民醫院位于深圳市寶安區松崗鎮沙江路2號、107國道旁.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全民所有制的綜合醫院,1998年經省衛生廳批準為二級醫院。松崗人民醫院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開設病床250張。新門診大樓搬遷后,可增設至400張床位。醫院擁有美國GE螺旋CT、日本島津500毫安X光機、美國G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全自動細菌培養儀、德國進口麻醉機、百級層流手術間等一批現代化醫療設備。松崗人民醫院現有職工481人(院本部374人),衛生技術人員412人,正高3人,副高38人,中級53人,博士1人,碩士8人,本科94人。松崗人民醫院職能科室設有:醫院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門診部、財務科、總務科、設備科、感染科、社康科、保衛科、信息科(含計算機中心、統計室、病案室、圖書室)、健教室。臨床科室設有:急診科、內科、兒科、外科(分設普外、骨外、綜合外科病區)、婦產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醫科、康復科。醫技科室設有:藥劑科、檢驗科、放射科、病理科、手術室、供應室、理療室、功能檢查科(含心電圖室、B超室、彩色多普勒超聲、內窺鏡室、碎石室等)。另外,醫院下設22所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松崗人民醫院設有住院大樓和門診及辦公大樓,配備有電梯2部,病房安裝有中心供氧、太陽能供水及音樂欣賞系統,傳呼及監控系統,手術室及產房裝備達省內先進水平。醫院擁有日本島津500毫安X光機兩臺,美國ATL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日本阿洛卡B超、24小時動態心電圖、纖維胃鏡、瑞士全自動化分析儀、美國紐邦呼吸機、歐美達麻醉機、多參數監護儀、氣相色譜儀、體外震波碎石機、血球計數儀、胎心監護儀等現代化醫療儀器、設備。并在全市率先開展電腦網絡管理,成為華南地區首家全面引進國家衛生部計算機管理系統的醫院。松崗人民醫院以病人為中心,制定了一整套醫療、護理、醫技工作制度、職責和技術操作常規、考核標準,醫療質量大為提高。1998年榮獲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榮譽稱號。今天的松崗人民醫院正全面向正規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邁進。全院醫務人員在院長的帶領下,秉著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的宗旨,努力創造一所環境優美、設備先進、技術精湛、服務一流、管理科學的現代化醫院。
預約掛號
-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三級甲等
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又名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簡稱南山醫院),坐落于深圳特區西部的南頭半島中心區。這里氣候宜人、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通過深港西部通道(深圳灣跨海大橋)與香港對接,車程僅需30多分鐘。 南山醫院是特區西部最大的綜合性醫院及廣東省醫學院附屬教學醫院,服務轄區人口近200萬。目前醫院占地面積5萬6千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萬6千平方米,開放床位1100張。醫院現有職工1719人,其中正高技術職稱69人,副高245人。博士后3名,博士53名,碩士160名。按三甲醫院學科設置標準,設有46個臨床科室、15個醫技科室,行政后勤設7大部,下轄19個科室,醫院轄區內管理25個社康中心。2008年醫院日均門診量達到7000人次,全年門診量267萬人次,位居深圳市首位。 醫院實力雄厚、醫術精湛、設備先進、專科齊全。醫院投資三千多萬引進了廣東省第一臺雙源CT,還配備西門子SENSATION 4多排螺旋CT、1.5T超導型SYMPHONY核磁共振機、DSA、多臺數字化X光機等多項大型先進設備,初步形成了以微創技術、顯微外科技術、各類腔鏡等技術為主要診療手段的服務特色,擁有疼痛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等多個市、區重點專科。 在新一屆院領導班子的領導下,醫院非常注重與國內、國際知名醫學院校、醫院的友好往來,不僅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立耳鼻喉合作項目和心理治療中心,而且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建立姊妹醫院關系,開通了華西醫院在南山醫院的遠程教學和遠程會診中心;還與美國休斯敦醫療中心和紐約大學建立了醫療合作框架,每年選派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到美國進修學習,開展學術和科研合作。醫院業已多次承辦國家級和國際性大型學術會議,取得了廣大的好評。 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南山醫院前行的腳步也從未歇止,醫院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即將投資6億元興建新內科綜合樓,設計使用面積9萬多平方米,屆時開放床位2000張,總使用面積達23萬平方米,地下停車1200位,可以從空間和功能上更好地滿足醫療增長的需求,醫院也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醫院將圍繞“一個中心(以病人為中心)”,把握“二個基本點(讓病人滿意、讓職工滿意)”,依靠“三大要素(服務、技術、人才)”,以創三甲醫院為契機,以創品牌醫院為動力,力爭進入深圳市一流醫院行列,塑造高效低耗、和諧發展的可持續改進機制,構建成為一所技術型、服務型、學習型、創新型的現代化綜合醫院。 歷史篇: 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起源于1946年,前身是寶安縣衛生院,當時條件極其簡陋,工作人員只有二十余名。1954年寶安縣衛生院遷往市內(成為日后的深圳市人民醫院),留下部分醫務人員在原址成立了寶安縣衛生院南頭分院,其后曾更名為南頭公社中心衛生院、南頭地段衛生院、南頭區人民醫院,在1992年南山區成立后,改名為南山區人民醫院。 隨著深圳西部的飛速發展,南山區的人口數量急劇增加,南山區人民醫院的規模逐漸擴大,并開始面向全國招聘醫護人員。1993年8月,醫院遷至現今門診樓,兩年后首批被評為二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2003年深圳市醫療衛生界最高標準設計的新住院大樓投入使用,05年南山醫院的病床數增加至1100張,門診量逐年增長,至今已發展成為深圳西部最大的綜合醫院。 醫療篇: 南山醫院總建筑面積為9萬6千平方米,現有病床1100張,病床使用率達到115%;設有臨床科室46個,醫技科室15個;下轄25個社康,服務人群達150多萬。醫院現有職工1719人,其中正高技術職稱69人,副高245人。博士后3名,博士33名,碩士133名。 醫院初步形成了以微創技術、顯微外科技術、各類腔鏡等技術為主要診療手段的服務特色,不僅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立耳鼻喉合作項目和心理治療中心,而且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建立姊妹醫院關系,建立了華西醫院在華南的首個遠程會診中心。遠程會診中心的建立,可以共享四川華西醫院的醫療資源,使更多的病人和疑難雜癥獲得權威專家的診斷和治療,并且減省了醫生異地會診和患者異地轉院就診所需的時間和費用。 為解決群眾對醫療技術日益增長的更高要求,醫院投資三千多萬購置了雙源CT(這是深圳市首臺雙源CT)、西門子SENSATION 4多排螺旋CT、1.5T超導型SYMPHONY核磁共振機、DSA、數字化X光機等多項大型先進設備。依托這些先進的設備,現可開展業務如下: 1.普通放射診斷:各種X照片診斷、胃腸檢查、排糞造影、各種尿路造影、瘺管造影、“T”型管造影、ERCP; 2.CT:各種常規CT檢查、CT高分辨率掃描、動態掃描、組織與器官的三維重建、CT血管成像、仿真內窺鏡、CT灌注成像、心臟冠脈成像及鈣化積分分析、肺功能分析、骨密度分析CT透
預約掛號
-
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南海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南海區地處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環抱佛山市禪城區,毗連廣州,鄰近香港、澳門。全區面積1073.82平方公里,轄6個鎮、1個街道,共67個村委會、18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262.19萬,其中戶籍人口122.51萬人,海外僑胞約40萬。南海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秦朝(公元前214年)設郡,隋朝(公元590年)置縣,曾涌現出鄒伯奇、陳啟沅、康有為、黃飛鴻、詹天佑、何香凝、陳香梅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近年來,南海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要求,以改革創新促轉型升級,以轉型升級促提速發展,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態勢。201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72億元,同比增長10.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13.1%。 自2008年區委、區政府提出全面開展區、鎮、村三級共建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以來,南海區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已完成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任務。共有區直醫院3家,全部為“三甲”醫院;鎮級醫院12家,其中8家成功創建“二甲”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點130個,建成了一個覆蓋全區的社區衛生網絡,15分鐘就醫圈基本形成。 2013年,南海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8個,“三甲”醫院3家,“二甲”醫院10家,“一甲”醫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點)128家,民營醫院3家,社會診所、門診部、醫務室259家。全區行政村均有社區衛生服務站或鎮(街)醫療保健機構覆蓋,行政村醫療保健覆蓋率達100%。全區床位總數7441張,執業醫師4948人,注冊護士6121人。總床位7441張,全區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2.87張、醫生(執業醫師)1.92人、護士(注冊護士)2.36人。全區行政村均有農村衛生站或鎮(街道)醫療保健機構覆蓋,行政村醫療保健覆蓋率達100%。 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地處珠三角腹地,是南海區規模最大、有66年悠久歷史的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前身是廣東省立第三醫院,是南海區三級醫療網絡技術服務龍頭,是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擁有先進的設備和高素質專業人才,具有較強的區域優勢和影響力。承擔著南海及周邊地區260萬人口的健康保障任務。 醫院現占地5.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5億多元。編制總床位數972張,實際開放床位1060張。現有一級科室16個,二級學科35個,專科專家門診82。現有職工1532人,其中醫技人員1240人,南海區名西醫11人,正高職稱55人,副高職稱142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人員158人,博士研究生12人。本著“質量立院、管理強院、服務譽院、科技興院、文化塑院”發展戰略,醫院緊緊圍繞以優質增強競爭力,以安全拓展影響力,以高效提高生命力,以降低醫療費用擴大影響力,調動全院職工的積極性,醫院業務節節攀升。 醫院配備的設備先進,擁有3.0T的MR、多排螺旋CT機、PQ2000CT機、西門子數字胃腸X機、飛利浦1250maDSA、AU2700奧林巴斯大生化分析儀、Drager麻醉工作站、瓦里安Trilogy直線加速器等一批大型高精尖設備。 醫院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科研工作,近5年我院有廣東省級課題5項,發表SCI論文8篇。擁有國家發明專利3項,與英國倫敦奧斯特大學合作啟動糖尿病科研項目2項。每年立項市級課題40余項,每年發表論文約230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30余篇。每年承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3-4項,省級繼續教育項目20余項。護理部獲得國家計生委PAC關愛基金證書。近幾年的科研工作極大的推動了整個南海區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促進了南海區與全國各家大型醫療機構及港臺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重視人才、依靠人才是我院長期以來的工作方針,為提升我院科研水平,醫院為每位博士提供5萬元的科研啟動基金。近三年每年都有國內名校的博士到我院安家落戶,對提升我院科研實力,保障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我院是廣東省臨床護理重點專科、廣東省老年病專科護士實踐基地。泌尿外科是中華泌尿外科學會華南泌尿系結石病因診斷及防治基地“佛山中心”,腫瘤科、麻醉科是佛山市的特色專科,南海區重點學科有11個。腫瘤放射治療中心擁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全套放療設備,躋身于廣東省放療專業高水平的醫院。 我院婦科為衛生部指定的廣東省8家婦科四級內鏡手術培訓基地之一。一直為全國各地培養腹腔鏡技術人才,至今已經培養了10余名碩士,每年接收來自全國各級的進修人員50余名。婦科帶頭人黃浩教授任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全國考評委員會委員、中國及亞太地區微創婦科腫瘤協會專家委員、廣東省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專家組委員、南海人民醫院首席專家、廣東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佛山醫學會婦產科副主委,南海醫學會婦產科
預約掛號
-
北京市延慶區醫院(延慶縣醫院)二級
延慶區醫院始建于1956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也是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北京市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北京急救中心延慶分中心設在該院,是全區危急重癥病人搶救和疑難病癥治療中心。2010年被確定為衛生部重點聯系的50家縣級醫院之一,是北京市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2014年12月28日,正式實施“醫藥分開”改革,成為北京市首家“破除以藥養醫”體制的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范圍輻射河北省懷來、赤城兩縣部分地區,直接服務人口60多萬人。 醫院現有職工1086人,其中在職職工865人。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108人,中級職稱362名,初級職稱343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人才隊伍。 醫院現開放床位540張,年門、急診量77萬人次,出院病人1.6萬余人次。醫院設有26個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1個120急救中心、1個健康體檢中心。打造了心內科,神經內、外科,消化內科,呼吸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急診科,婦產科等重點學科和肛腸科、康復醫學科、中西醫結合科等特色專科。 醫院根據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醫療保健需求,開展了便民門診、專病專科門診、普通門診、專家門診、疑難病多科會診、名老專家會診、健康體檢等多項便民服務措施。2010年9月,醫院與北醫三院遠程會診系統正式開通。這種“面對面”現場直播會診,使山區患者足不出戶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對緩解偏遠地區看病難、看病貴起到了積極作用。2014年,建立延慶縣臨床檢驗中心,對全縣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檢驗服務。 醫院堅持“以人為本、科技興院”的發展戰略,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嚴謹的科學態度、勤奮的學習精神、誠實的工作作風為院訓,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相繼開展了冠心病的靜脈溶栓、介入治療,微創外科、內窺鏡診療術、血液透析、人工晶體置換術、實驗室質量控制等均達到區域性先進水平。近年來,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平均住院日從9.65天下降至9.61天,患者滿意度達95%以上。2010年醫院在北京地區醫療機構住院服務績效排名第24名,同年在北京市衛生局對34家醫院開展的“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督導檢查中,綜合得分居各區縣醫院之首,全市位列第3名。 2012年榮獲“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2010年至2012年連續3年榮獲“全國百強縣級醫院”。 “以醫帶教、以教促醫”,是醫院提升科研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近五年在國家級、市級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276篇,四項首發基金申報項目獲得市局審批通過,其中三個項目已經結題,創造了醫院科研項目的新歷史,在北京11家區域醫療中心中名列前茅。2013年1項市級教學課題項目首次通過北京市衛生局審批。相繼主辦(承辦)了“北京市郊區影像學術會”、“第八屆環北京泌尿外科學術會”、“第二屆京郊骨科論壇”及“第四屆京郊呼吸論壇”等學術會議。 2013年延慶區政府與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簽約,將延慶區醫院建成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現在首都醫科大學3+2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工作步入正軌;2014年,醫院19名醫生取得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副教授、講師教學職稱任職資格。 醫院為了實現“三優”,為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優美的療養環境、優良就醫秩序,門診、病房均為低溫地熱水原熱泵中央空調;自動化監控和消防報警自動噴淋系統;三個病區還配有新風置換全套設備;中心供氧、中央吸引;建成了標準化的中心供應室、口腔科、病理科;擁有ICU、CCU病房和高壓氧艙等設備設施;手術室安裝了空氣層流凈化設備,逐步實現與三級醫院接軌。 醫院現擁有1.5T超導磁共振成像儀(MRI)、64排和16排螺旋CT機、大型數字平板血管造影X光機(DSA)、全數字拍片X光機、數字胃腸道造影X光機、口腔全景X光機、乳腺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酶免分析儀、電子胃腸鏡、電子腹腔鏡、電子宮腔鏡、電子關節鏡、電子氣管鏡、電子膀胱鏡、眼底照相系統及眼科激光治療儀、手術顯微鏡、高檔呼吸機、高檔麻醉機、中央多參數監護系統、高壓氧艙、血液透析機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430多臺套。 目前, 醫院改擴建工程基本完成,新綜合住院病房大樓即將投入使用,總病床700張,建筑面積達7萬平方米的區域性醫療中心,為患者提供寬敞舒適的就醫環境,極大地提高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實現百姓“大病不出區”的目標,更好地為百姓健康服務,為延慶的經濟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預約掛號
-
北京市肛腸醫院(北京二龍路醫院)三級
北京市肛腸醫院(北京市二龍路醫院)創立于1937年,是一所以治療肛腸疾病為特色,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醫保定點二級甲等醫院。2012年成立了“北京市肛腸疾病研究院”。醫院設有肛腸外科、內科、外科、婦科、中醫科、口腔科、眼科、五官科、骨科、針灸科、皮科等27個臨床科室11個醫技科室,下設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七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012年7月在西城區德外大街16號高科技園區內北院區投入使用,床位總量達到400張,醫院建筑總面積3.9萬平方米。 醫院肛腸外科在復雜肛瘺、痔、肛周膿腫和壞死性筋膜炎等疾病治療上保持領先地位。在采用肛腸專科傳統治療手段的同時,積極開展微創治療,小針刀治療肛裂術、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多普勒引導痔動脈結扎術,PPH術治療痔病,電腦多功能肛腸治療、內鏡下直腸息肉電切摘除術的微創體系,拓展了肛腸病治療的廣度和深度。 盆底中心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和胃腸功能性疾病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便秘、結腸炎為重點,以結腸傳輸試驗、排糞造影檢查等診查手段的綜合應用為切入點,探索出一條治病求本,標本兼治,治病與提高生活質量并重的治療途徑。 內窺鏡中心是一個設備領先、技術力量雄厚,集檢查、治療為一體的臨床科室。可以開展胃、食管疾病的診斷、大腸疾病的診斷、消化道息肉切除、消化道出血的內鏡診斷和治療、消化道早期癌的診治、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以及深受廣大患者歡迎的無痛結腸鏡檢查。 直腸腔內超聲檢查是輔助醫院肛腸科診療的一項特色檢查項目,應用高頻超聲探頭在直腸腔內、肛管及肛周探查,應用于肛管直腸瘺、肛周膿腫、直腸(肛旁)腫物、肛周軟組織感染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醫院按照醫療機構制劑配置質量管理規范(GPP)的標準籌建了制劑中心,總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凈化車間面積達500平方米,設置了栓劑、外用水劑、膏劑、口服制劑生產間,全部制劑均在凈化生產區內完成。生產的20余種肛腸疾病特色制劑,將為廣大患者提供療效好、價格低、安全可靠的制劑產品。 醫院配有美國64排螺旋CT機、美國高端數字胃腸機、日本數字X線攝像系統(DR)、數字化圖像處理系統等高新設備;內窺鏡中心配備了日本電子結腸鏡、電子胃鏡、經鼻胃鏡和超聲內鏡、以色列膠囊內鏡和電子直乙鏡和德國的海博刀;超聲科配備了美國GE高端彩色超聲儀、丹麥BK腔內彩色超聲儀;手術室全部配置了德國燈床塔、美國能量平臺、德國TEM;盆底中心配備了美國的3D固態直腸測壓儀、生物反饋治療儀、尿動力診療設備,醫療設備將達到國際水平。 醫院秉承數字化、信息化理念,完善了管理、醫療、科研、教學、健教等數字化功能。醫院數字化手術室和信息發布系統,實現了手術示教和遠程醫療;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站點對接,開展健康宣教和會診;建立了電子圖書館、深化數據統計分析、無紙化辦公,逐步實現管理信息化。 醫院與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醫改中心簽署了國內首家公立醫院改革教學基地,醫院秉承“團結、敬業、求實、創新”的院訓,為社會、百姓提供更有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聯系方式: 1、北院區 (1)北院區地址:西城區德外大街16號(郵編:100120),位于西城區德勝地區,在德外橋東北角,馬甸橋東南方向。 (2)北院區總機:010-57763114 (3)周邊公交線路:如您選擇自行前往北院,北院周邊有數條公交車可到達。315、909、625、55、670路德外關廂站下車即可到達。 (4)自駕車線路:馬甸橋(北三環)與德勝門橋(北二環)之間路東(德外橋東北角)即是。 2、南院區 (1)南院區地址:西城區下崗胡同1號,民族飯店北面(后面),百盛購物中心東面。 (2)總機:010-66014447 (3)周邊公交線路:公交車10路、37路、15路、88路民族文化宮站;47路、7路、38路、477路太平橋站;1路、52路、44路、地鐵2號線、1號線復興門站下車、沿長安街向東走半站地到達;地鐵4號線、1號線西單站下車,向西步行大約10分鐘到達 (4)自駕車線路:民族飯店北面(后面),百盛購物中心東面。
預約掛號
-
廣州市從化區中醫醫院二級
從化市中醫院創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醫療衛生、教學、科研、健康保健、康復科學于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新型中醫院,是從化中醫藥之臨床與科教研中心、從化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及商業保險機構的定點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實習醫院。<br><br> 從化市中醫院現有固定資產4000多萬元,業務用房11592平方米,可開放病床240多張。病房條件良好,每間均有冷熱水供應、衛生間、壁柜、中心供氧系統、病人傳呼系統等。職工340多人,高級職稱23人,主治醫師38人,主管護師29人,有兼職副教授15人,碩士研究生5人。<br><br> 從化市中醫院既重視技術人才的引進,又注重先進醫療設備的添置,近年來,在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的基礎上。購進大量先進設備,至今全院擁有美國GE全身螺旋CT、ATL三維彩色B超、日立500mAX光機、C臂X光機、電子胃鏡、超激光疼痛治療儀、日本頸腰椎牽引機、德國狼牌腹腔鏡、輸尿管鏡、纖維喉鏡、電子陰道鏡、宮腔鏡、前列腺電切儀、費森尤斯血液透析儀、血液凈化稀釋儀、英國潘龍麻醉機、經顱多普勒、結腸水療儀、運動平板、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多功能心電工作站、遙控中心心電監護儀及床邊心電監護儀、微波治療儀、紅外線乳透儀等總值2200多萬元。<br><br><br> 醫院科室設置齊全,功能完善,技術過硬,臨床一級科室有:急診科、中西結合腦病專科及昏迷專科、內科、外科、五官科、康復理療針灸綜合治療科、婦科、肛腸科、皮膚科、口腔、兒科等。內科以腫瘤科、腦科、心內科、呼吸內科、腎內科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中風、糖尿病、肝病、高血壓、腎病等效果顯著,在本地區形成優勢。骨外科、泌尿外科、顱腦外科、普外科也有較強的技術力量,能完成各種常見多發外科疾病的診治并開展難度較高的手術治療。急診科為廣州市中醫急癥重點建設單位并驗收達標,在本地區急癥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專科專病建設方面,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的特色,開設骨傷科、腰腿痛、腦病、皮膚、肛腸、肝病、結石等專病門診,深受群眾的歡迎。本院急診科、輸液區24小時對外應診。還承擔各單位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健康體檢及醫療保健。<br><br>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質價平的服務宗旨,提出“把病人當親人”的口號,狠抓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優美舒適的住院大樓、裝修一新的門診樓更使醫院如虎添翼,錦上添花。門診、住院病人逐年遞增,贏得了病人的高度信賴,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