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城縣人民醫院(通城人民醫院)二級
通城縣人民醫院位于風光旖旎的幕阜山下,湘鄂贛三省的交匯處,有一座花園式的二級優秀綜合醫院,這就是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湖北省“文明單位”。 通城縣人民醫院占地面積 110 畝,建筑面積近 5 萬平方米。開放床位 320 張,固定資產過億元。年門診 26 萬人次,出院病人 2 萬余人次,手術 5000 余例,年業務收入 7000 萬元。 通城縣人民醫院有高級職稱專家 77 人,有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津貼專家及碩士研究生等高學歷人才。醫院科研氛圍濃厚,近幾年開展新項目 70 余項,在各級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 800 篇,譯文 70 余篇。主編出版了醫學專著 12 部。有 6 項科研課題通過省級鑒定,分別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和國內先進水平。專科建設日新月異,其中心血管內科、肝膽胰外科、泌尿外科被評為市級重點專科。各項醫療質量效率指標持續保持強勁上升態勢,連續 6 年在咸寧市醫療質量綜合考核中排名第一。外埠就診患者占全院工作量的 30% 以上。 通城縣人民醫院管理科學、嚴謹,各項制度健全,理念先進。全面實行了信息微機管理及電子處方。多項設施設備在湘鄂贛毗鄰地區處于領先水平,配置了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 1.5T )、螺旋 CT 、腹腔鏡、 CR 、 C 臂、電切鏡、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子胃腸鏡、人工腎、多人高壓氧艙等大型設備 100 余臺(件)。裝備了中心吸引、中心給氧、床邊呼叫和冬季水暖供暖四大系統。 通城縣人民醫院始終堅守“關懷、服務”的理念,秉承“誠信、仁愛、務實、創新”的院訓,高揚“為人民奉獻、為事業創新、為團隊進取”的旗幟,向著建設“成為湘、鄂、贛三省周邊地區現代化醫院”的目標,揚帆奮進。
預約掛號
-
赤壁市人民醫院(赤壁人民醫院)二級
赤壁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46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是“赤壁市120急救中心”、“鄂南創傷急救中心”、中國醫科大學在赤壁市設立的“脊髓損傷創傷研究中心”,是咸寧學院醫學院的教學實習基地。 赤壁市人民醫院建設用地133.43畝。門診樓為四層玻璃頂“井”形結構,建筑面積14712平方米,住院樓為13層,建筑面積18595平方米,另還建有獨立的感染科樓及綜合樓。業務用房面積4萬平方米,設置病床數450張,臨床科室17 個,設計門診病人日流量2500人次。 赤壁市人民醫院擁有一批較為先進的診療設備及設施,其中,450萬元以上設備1臺,300萬元以上設備2臺件,200萬元至300萬元之間的設備3臺件,5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的設備8臺件,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的設備30余臺件,設備總價值超過5000萬元。主要有飛利浦6層螺旋CT,美國GE公司生產的多功能數字化直接攝像系統(簡稱DR),TH—600高頻X線胃腸機,NC100 C型臂X線機以及彩色多普勒(彩色B超)、腹腔鏡等,尤其是裝備一新的現代化的層流凈化手術室,各病房設置的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和中心呼叫系統,以及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等一大批設備和設施的配置,與醫院現代化的建筑設計遙相呼應,為醫院邁入科技化、現代化、自動化發展之路提供了堅強的物資基礎,居全省縣市級醫院之首,為廣大患者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科學可靠的依據。 赤壁市人民醫院有正式職工783人(不含招聘制職工),其中在職崗在冊職工535人,離退休職工182人,內退職工66人,另有招聘制職工45人。在崗職工中,從學歷結構來分,研究生7人,本科155人,大專170人,中專240人。近年來,醫院以服務求質量、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優化專業技術隊伍。目前,醫院擁有正高職稱15人,副高職稱76人,中級230人,初級154人,形成咸寧市衛生行業強有優勢的技術陣容。 赤壁市人民醫院不斷拓展醫療業務范圍,以普外科、骨外科為重點專科,促進多學科多專業同步發展,在骨傷、肝膽、心胸、腦外、泌外、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五官、婦產、新生兒疾病及小兒腎病等疾病的治療方面,在咸寧市同級醫院中外于領先地位。醫院開展的新技術、新業務十余項獲國家、省、地、市級科技成果獎,百余篇論文參加各種學術會交流并在各級醫學刊物上發表。 赤壁市人民醫院以人為本,大力倡導“服務是基礎、質量是根本、創新是源泉、健康是福音”的服務理念,積極推行服務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優化管理、深化改革,拓展醫療業務范圍,夯實醫院發展基礎,醫療、教學、科研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業務水平日新月異,各項事業形勢喜人,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醫院”、“愛嬰醫院”、“示范醫院”等榮譽稱號,多次被省及咸寧市消協授予“消費者滿意單位”,物價部門授予“明碼標價示范醫院”。
預約掛號
-
京山縣人民醫院(京山縣醫院)二級
京山縣人民醫院創建于1950年3月,是全縣醫療、急救、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和計劃生育服務的中心,是國家“二級甲等醫院”、“二級優秀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京山縣緊急救援中心”和“京山縣開平法醫司法鑒定所”設在該院。年門診量達24萬余人次,年出院量1.7萬余人次,年手術量580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101. 5%。專科設置齊全,其中神經內科、骨外、普外、婦科、產科、檢驗科、放射科是醫院重點建設學科。京山縣人民醫院技術力量雄厚,現有在職職工530人,其中正高職稱醫務人員7人,副高職稱醫務人員36人,中級職稱醫務人員208人,有12人分別當選市、縣級科技拔尖人才。一批知名專家分別擔任省、市醫學會的學術職務,使醫院在省、市內享有一定的學術地位。京山縣人民醫院設備精良,擁有磁共振、雙層螺旋CT、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色B超、電視腹腔鏡、手術顯微鏡、經尿道前列腺電切鏡、電子胃(腸)鏡、長程心電圖機、血液透析機、經顱多普勒、體外震波碎石機、腦電圖機、活動平板、宮腔鏡、陰道鏡、利蒲刀、嬰兒高壓氧艙、鼻腔鼻竇內窺鏡、進口麻醉機、UF-50尿分析儀、PCR檢測儀等高新技術設備40余臺(件)。為臨床各類疑難疾病的診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京山縣人民醫院積極開展新業務、新技術。目前已能開展顱內深部腫瘤切除、膽囊、闌尾、腎上腺囊腫、婦產科宮外孕、良性腫瘤(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以及不孕癥的腹腔鏡手術、肺肝葉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婦癌根治、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腫瘤的放化療和介入治療、輸卵管阻塞不孕癥的介入治療、血液透析、心臟起博器植入、冠狀動脈造影、全髖關節置換術、斷指再植術、前列腺電切術等高難技術項目。京山縣人民醫院環境優美,住院病房均裝備有中心吸引、中心供氧、中心呼叫、中央空調、中心供暖等系統,門診大樓實行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摸屏、導醫服務員、導醫指示標志等導診服務。醫院全面實施了硬化、綠化、美化,景色宜人。京山縣人民醫院十分注重加強內涵建設,堅持“管理立院、科技興院、質量強院”的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認真強化服務意識、管理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經營意識、目標意識、不斷深化全面質量管理、成本核算、全員崗位培訓、全身心的誠信承諾服務,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醫院協調、持續、健康和跨越式發展,綜合實力居全省同級醫院前列。京山縣人民醫院近年來先后被授予省、市、縣“文明單位”、“質量信得過單位”、“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十佳窗口服務單位”、“誠信醫保定點機構”、“廉潔行醫、誠信服務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預約掛號
-
孝感市精神衛生中心(孝感市康復醫院)三級
孝感市康復醫院(孝感市精神衛生中心)是孝感市一所以精神、神經疾病的診療預防為主要服務內容的專科醫院。 孝感市康復醫院創建于1970年,占地面積32畝,實際開放床位300張。現有在職職工278人,年門診量為15400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860余人次。 醫療業務范圍:各種精神疾病,心理障礙、心身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偏癱,癲癇等各種神經系統疾病,老年疾病康復,各種骨折,頸、肩、腰、腿痛類疾病及常見的內、外、婦、兒科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臨床研究。開展普通外科手術及精神司法鑒定、勞動能力鑒定、人格、心理測評、智力測驗、各類成癮物質的脫癮治療等。
預約掛號
-
孝感市中醫醫院三級
孝感市中醫院成立于1984年,是一所集科研、教學、臨床于一體,具有濃郁中醫特色的綜合性三級中醫醫院。<br><br> 醫院開設病床400張,設有17個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和17個專科專病門診。肝病專科是湖北省“十一五”重點中醫專科,腦病專科是湖北省“十二五”重點中醫專科建設單位,康復專科是孝感市市級重點中醫專科。<br><br> 醫院擁有一批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60人,中級職稱153人,被湖北省衛生廳授予全省“知名中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人。擁有CT、彩超、腹腔鏡、CR影像系統、電子胃鏡、經顱彩色多普勒、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專業醫療設備近百臺套。<br><br> 近年來,有1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科研成果《路皂茵陳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獲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br><br> 醫院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病人”的服務理念,奉行“仁愛、精誠、進取、奉獻”的院訓,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服務環境。醫院被孝感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單位”,多次被省、市衛生主管部門評為“先進集體”。
預約掛號
-
十堰市人民醫院(十堰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醫院暨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成立于1982年,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急救、預防、保健于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際愛嬰醫院、國際急救網絡醫院、全國衛生先進集體、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范百佳醫院、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湖北省三甲示范醫院、湖北省三級優秀醫院、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早于2004年7月在全省衛生系統率先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雙項認證,醫療輻射鄂豫陜渝周邊毗鄰地區近3000萬人口,綜合實力居湖北省市州醫院前列、全國地市級三級醫院50強。 院本部占地200畝,編制床位2700張,開放病床2300張,開設臨床一級科室59個,年門診量近120萬人次、出院病人近7萬人次。總資產近15億元,擁有3.0T超導核磁共振、64排128層螺旋CT、1250大型數字減影X光機、手術導航系統、高能直線加速器、腫瘤早期診斷檢測和熱療系統,三維彩超、超聲胃鏡以及各種門類齊全的腔鏡等尖端醫療設備,設備總值達5億余元。 2011年底以來,醫院啟動了院史上規模最大的醫療區改擴建工程,先后建成高28層、使用面積達4.6萬㎡的十堰衛生第一高樓——醫技內科大樓;高19層、使用面積達3.5萬㎡的急診綜合大樓;高5層、使用面積1.5萬㎡的新門診樓,新建業務用房10萬㎡。同時,正在加緊建設在市區僅次于六堰人民廣場、地上地下總面積近4萬㎡的人醫廣場。待2015年醫療區改擴建規劃全部到位后,醫院建筑總面積將達26萬㎡以上,成為全省市州醫療業務用房面積最大、環境最美、流程最優、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醫療中心。 醫院現有員工3300余人,其中高中級職稱技術人員1200余人,博士57名(含在讀),碩士512名。擁有十堰市第一位醫學博士、留美博士后、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湖北省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入選者王家寧,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家庫成員、“湖北試管嬰兒之父”張昌軍,著名消化內科專家徐少勇、骨科專家張功禮、肝膽外科專家陳先祥、腫瘤專家陳萍、口腔專家胡圖強、十堰醫學界首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女博士譚艷,著名子宮內膜容受性研究專家刁紅錄博士后、神經內科專家蔡志友博士后、生殖醫學專家杜昆博士等一大批精英專家。 醫院擁有心血管內科、生殖醫學科、急診科、口腔科、中醫糖尿病專科、腫瘤科、醫學美容科、臨床護理等42個省、市級重點專科,以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手術治療癲癇、碘131治療甲亢三大特色為代表的技術叫響全國,心腦血管介入治療,系列腔鏡技術,各類急危重癥救治,手術導航引導下的神經外科微創手術,脊柱側彎矯治術,消化內鏡技術,冠狀動脈搭橋,顯微根管治療等一大批技術區域領先、國內先進。 作為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的教學醫院,通過聯合培養研究生、帶教本科生,為醫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臨床醫學研究所、生殖醫學研究所是“胚胎干細胞省級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以來,醫院承擔國家、省、市級各類科研課題600余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開展新業務、新技術1100余項。僅2005年以來,就在國際、國內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20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40余篇,獲得省、市級政府科技進步獎70余項。 立足十堰,輻射周邊。醫院實施外延發展戰略,形成“一主五院”辦院格局——開全國地市級公立醫院跨省、跨區域辦院之先河,在陜西省白河縣開辦十堰市人民醫院白河醫院;在十堰經濟開發區開辦白浪院區(骨科中心)、十堰市人民醫院白浪醫院(十堰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在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設濱江醫院,在北京路建設十堰市人民醫院眼科中心(北京路院區),獨家承建武當機場醫療中心;主導建立了湖北十堰周邊縣市人醫集團、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三級醫院聯盟、十堰城東醫療聯合體、十堰秦楚醫療聯合體,推出了不受地域限制的扶貧惠民工程,14年來累計為38余萬名貧困患者減免費用7300余萬元,成為全省衛生系統唯一獲得湖北省扶貧獎的醫療單位。
預約掛號
-
十堰市太和醫院(十堰太和醫院)三級甲等
十堰市太和醫院(原鄖陽地區人民醫院)位于世界文化遺產道教圣地武當山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中國商用車生產基地車城十堰。太和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康復、培干等為一體的大型國家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國家級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國家全科醫師培養基地、中西部市州級區域醫療中心,醫療輻射鄂豫陜渝毗鄰地區6地市州2600萬人。 歷史沿革 1965年,原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53名醫務人員舉家搬遷來到鄂西北山區建立了鄖陽地區人民醫院。武當山古稱太和山,自古醫道同源,為傳承道教醫藥文化,弘揚大醫精誠品質,1995年湖北省鄖陽地區行署與十堰市合并,醫院更名為十堰市太和醫院。 醫院規模 目前醫院擁有一個本部、兩個分部(東院區、太極湖院區),托管兩家醫院(鄖陽區人民醫院、神農架林區人民醫院),兩個支援型緊密聯合體(市西苑醫院、竹溪縣人民醫院)。總資產24.2億元,建筑面積35.7萬平方米,編制病床3540張,員工5000名,其中,高級職稱專技人員631名,博士82名,碩士797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名,湖北省突出貢獻專家6人,湖北省政府特帖專家4人,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人,湖北省“百人計劃”人才2人,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有國家二級崗位12人,三級崗位16人。醫院2015年門診量170萬余人次,出院病人13.3萬余人次,手術量5.9萬人次。 學科建設 醫院設有58個臨床科室、16個醫技科室。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康復科),1個國家級重點專科(針灸科);3個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內科學、外科學、麻醉學); 25個湖北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心內科、風濕免疫科、感染科、普外科、神經外科、骨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康復醫學科、麻醉科、放射科、檢驗科、藥學部、病理科 、輸血科、臨床護理科等);2個國家級中醫藥研究與開發實驗室;1個湖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人胚干細胞實驗室)和1個臍帶血造血干細胞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特色技術 醫院在細胞治療技術、斷肢再植技術、介入放射技術、創傷修復技術、康復醫學技術、腫瘤防治技術、外科腔鏡技術、內窺鏡診療技術、微創外科技術、骨髓移植技術、試管嬰兒技術等方面形成鮮明的技術特色和優勢,是國家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湖北省小兒先心病治療基地、湖北省產前診斷中心定點機構、湖北省聽力診斷定點醫院。 醫療設備 醫院擁有PET—CT、3.0T磁共振、128排CT、IGRT直線加速器、10M回旋加速器、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等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 科研成果 醫院注重科技創新和科研轉化,有230多項科研成果通過鑒定,18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教育部、衛生部及省、市科技進步獎,承擔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成果數量及獲獎等次在同級別醫院中處領先水平。發表國家科技部統計源期刊以上論文15000余篇,其中SCI論文170余篇,出版專著120余部。 教學工作 醫院承擔湖北醫藥學院的本科、專科教學任務及研究生培養工作,是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武漢大學醫學部、湖北中醫藥大學和福建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80多人,有22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醫院管理 太和醫院注重管理創新,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推動醫院快速發展:“三扶戰略”、“五定方針”——引導學科科學發展;精益管理——優化流程,減少浪費;綜合績效管理體系——促發展,調結構;三級質控體系——將全面質量管理落在實處;持續開展主題年活動——每年一個主題,補長短板;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引領醫院永續發展。 集團醫院 醫院不斷創新辦院模式,大力發展醫療聯合體和健康服務業,托管鄖陽區人民醫院、神農架林區人民醫院,兼并武當山旅游特區人民醫院,創辦太和健康投資管理責任有限公司,成立太和技能培訓中心,建設十堰市首家母嬰照護會所和十堰市首家醫養結合養老會所,逐步形成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產業集團。 文化建設 醫院始終高舉公益旗幟,致力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的持續改進。“崇德、精醫、和道、濟世 ”是太和核心價值觀;“弘敷仁愛、澤被群生”是太和的主體文化;“和而不同、和衷共濟”是太和的文化理念;“問道武當、尋醫太和”是太和的文化品牌。
預約掛號
-
襄陽市結核病防治院二級
襄樊市結核病防治院地處襄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黃金地段(新華路26號),是襄樊市唯一的結核病防治專業機構。承擔著市區結核病人的發現、診斷、治療、督導管理及所轄縣、市、區結核病防治業務的技術指導等工作,是襄樊市及周邊地區結核病防治中心,整體工作水平位于全省同行業前列。<br> 襄樊市結核病防治院成立于1979年,占地面積7.5畝,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現有職工128人,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67名;院內設有門診住院部、項目科、檢驗科等11個科室,開設有結核病和肺科疾病兩大病區,共80張病床;擁有500mA程控X光機、奧林巴斯纖維支氣管鏡、西門子primaB超、西森美康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結核菌快速培養儀等一批先進的診療設備。<br> 襄樊市結核病防治院是政府指定的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的具體實施單位,經醫院確診的、符合項目免費條件的肺結核病人,均可享受全療程免費抗結核藥物治療,根據病情實施最佳治療方案,并在醫務人員的直接督導下,完成全療程,確保規范治療,保證治療效果,項目實施以來,共免費治療肺結核病人5000余例,治愈率達95%以上。醫院對復治、難治性結核病的治療具有獨到的經驗,在肺部腫瘤等肺科疑難雜癥的診療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br> 近年來,院黨支部一班人團結帶領全院干部職工堅持“病人第一、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辦院宗旨,勤奮務實,開拓創新,以雄厚的實力、精湛的技術、舒適的環境竭誠為廣大患者服務,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先后榮獲“市級最佳文明單位”、“市級安全文明單位”、“市直衛生系統先進單位”、“物價收費信得過單位”、“醫保定點醫院先進單位”等稱號。<br> 挑戰與機遇同在,困難與希望共存,結核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結防院全體干部職工正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及“開拓進取,追求卓越”的精神,一心為民,嚴謹治醫,為促進結防事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而努力奮斗。
預約掛號
-
襄陽市婦幼保健院(襄陽婦幼保健院)二級
襄陽市婦幼保健院于1993年6月由原地區婦幼保健院和市兒童保健所合并而成,集保健、醫療、教學、科研、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為一體,是湖北省首批愛嬰醫院、三級優秀婦幼保健院,先后榮獲全國婦幼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價格誠信單位和省級文明單位等稱號。分設在襄城檀溪路、樊城春園路的兩個工作區占地28.39畝,業務用房9000平米,正在興建8000平米江北業務樓工程。固定資產2600余萬元。 襄陽市婦幼保健院現有員工307人,衛生技術人員占70%,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130人、初級69人。設黨政辦公室、保健部、醫務科等11個職能科室;開設婦產科、兒科、兒童保健、婦女保健等專科業務,兒童生長發育、婦女宮頸疾病專科為省級重點專科;現有病床100張;配備實時三維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腹腔鏡、宮腔鏡、陰道鏡、TCT、染色體核型分析系統等萬元以上設備169臺件。2011年門診20萬人次,出院近6000人次,手術1600余臺次。 建院以來,襄陽市婦幼保健院秉持婦幼衛生工作方針和正確的辦院方向,推進科學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以保健為中心,以生殖健康為目的”。相繼開展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愛嬰醫院創建、出生缺陷監測、新生兒疾病篩查,指導全市開展“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母嬰安全工程”、“婦女病普查”等項目,帶動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和“放心產房”建設,監管全市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全市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等重要指標優于全省平均水平。 ——“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開展染色體核型分析,迄今發現7例世界首報的異常染色體核型;開展陰式子宮切除術、宮頸癌根治術、無痛人流、無痛分娩;積極投入防治手足口病等公共衛生應急工作;建立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搶救成功率在98%以上;積極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啟動預約就診服務。 ——“面向基層、面向群體”。依據《母嬰保健法》及其管理辦法,按照《湖北省孕產婦系統管理實施細則》,規范推行以高危妊娠管理、圍產期保健為重點的孕產婦系統管理,形成系列化保健服務品牌。婦保科常年堅持城鄉婦女病查治,開展婚前保健、孕前咨詢與生育指導、婦女營養評價指導、產后康復、更年期保健等,不斷滿足群眾需要。認真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治療和隨訪。《宮頸癌篩查治療管理流程研究》、《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模式研究》等五項課題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預防為主”。與市婦聯合辦“女性健康家園”,定期開展保健講座和優惠活動。大力推進健康教育,通過本院網站和主流媒體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健康教育資料多樣化,孕婦學校、新婚學校、父母學校活動經常化;開設24小時健康免費咨詢熱線;定期舉辦“健康寶貝”課堂;組織專家進社區、到學校、下基層,針對群眾所需舉辦保健知識講座,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手冊、撲克牌、VCD等資料,引導廣大群眾科學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健美兒評選活動自1985年起,每年從十萬余名兒童中通過生長發育監測、智力篩查評選出千名體格健壯、智力聰穎的兒童,活動覆蓋四縣三市、27個社區、106所幼兒園,引導著兩代襄陽人的科學育兒理念。孕產婦死亡病例年度評審等工作為政府制定干預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近年,襄陽市婦幼保健院積極投身婦幼衛生重大專項工作,一是健康明天行動。免費為全市0—6歲兒童開展12種疫苗的預防接種,對15歲以下兒童開展乙肝疫苗查漏補種,對全市8月齡—4歲兒童實施麻疹疫苗強化免疫。二是健康寶寶行動。開展農村適齡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努力提高人口出生素質。三是母嬰安全行動。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促進提高住院分娩率,進一步保障母嬰安全。四是關愛健康行動。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城市居民建立健康檔案,促進轄區居民獲得方便、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開創婦幼衛生工作新局面,夯實承接國家醫改政策平臺。
預約掛號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長陽縣醫院)二級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坐落于美麗的清江河畔,位于龍舟坪鎮清江路83號,系一所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綜合二級甲等醫院,是國際愛嬰醫院、國際緊急求援中心網絡醫院,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技術協作醫院,是湖北民族學院教學醫院、三峽大學等教學基地,2009年被宜昌市衛生局授予“二級優秀醫院”。醫院現有占地面積23505平方米,建筑面積35662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面積17658平方米。定編床位260張,實際開放床位280張。09年門診量13萬人次,出院11萬余人次。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現有職工43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74人,正高級職稱3人,副高級職稱32人,中級職稱175人,并有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醫院設有內一科、內二科、外一科、外二科、婦產科、五官科、兒科、感染科、120急救中心、重癥監護科(ICU)、麻醉手術科、糖尿病科、中醫科、慢性疼痛科、急診科、皮膚科、供應室、輸血科、放射科、功能科、病理科、內窺鏡室、藥劑科等臨床醫技科室。ICU順利通過宜昌市衛生局組織的市級重點專科評審專家組的評審驗收,成為我市縣級醫院第一個在重癥醫學方面的市級重點轉科,標志著我院重癥醫學建設和管理方面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在外科腹腔鏡手術、骨關節置換手術、婦科腹腔鏡手術、宮腔鏡手術、鼻竇鏡手術、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惡性腫瘤根治、食管癌、結腸、直腸癌根治術、肝病、風濕病、糖尿病、120急救、重癥監護等方面特色突出,是全縣醫療業務技術指導中心。擔負全縣41萬人口的疑難危重病的診斷、治療任務。 醫院醫療設備先進,擁有飛利浦雙層螺旋CT、GEC臂血管機、日立500毫安X光機、柯達計算機數字影像系統CR、DR拍片系統、血液透析機、關節鏡、高級手術顯微鏡、阿洛卡 5彩超、德靈全自動生化儀、史賽克腹腔鏡、奧林巴斯腹腔鏡、電子胃腸鏡、纖支鏡、史賽克鼻竇鏡、前列腺電切鏡、高壓氧艙、體外碎石機、動態心電圖(HOLTER)、婦科專用高頻電波刀(LEEP刀)、電子陰道鏡、中耳分析儀、動脈硬化檢測儀等大型設備,醫院還配備有先進監護儀器和搶救設備的重癥監護中心(LCU)病房。 醫院本著以病人為中心,以科技興院、品牌強院、文化立院、誠信弘院的發展戰略,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務、文明誠信服務,以優良的服務態度、優質的醫療技術、優美的療養環境服務于病人,奉獻于社會,為全縣經濟建設、人民身體健康做出了貢獻。曾被上級部門表彰為“宜昌市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明星窗口”、“全縣院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縣級文明單位”、“社會聯動先進單位”、“全縣衛生工作優勝單位”、“全縣社會保險繳費誠信單位”等榮譽稱號。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將立足于人性化服務,以不斷創新的精神,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用低廉的價格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的醫療需求。努力把醫院建設成為醫療設施、服務水平、綜合實力與長陽縣發展相匹配的現代化醫院,成為我縣一顆璀璨奪目的醫療明珠!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