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瑞金醫院盧灣分院)二級
瑞金醫院盧灣分院原名盧灣區中心醫院,其前身是上海著名的最大的私人醫院--南洋醫院, 1999年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合作成為瑞金醫院盧灣分院。瑞金醫院盧灣分院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是一所二級甲等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71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45000平方米,擁有16層的病房大樓,設施一流,為病人提供了一個比較舒適理想的醫療環境。醫院核定床位數400張,在編職工800多人,有9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瑞金醫院盧灣分院也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 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是一所包括內外婦兒等主要科室的綜合性醫院,包括消化、心血管、呼吸、血液、內分泌、神經內科、普外、胸外、骨科、小兒骨科、泌尿外科等專科。南洋放射免疫檢測中心和消化專科被評為上海市醫學領先特色專科。自從成為瑞金醫院分院以來,無論在管理、醫療技術、還是護理、后勤等各方面均有明顯的提高和發展,特別是總院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積極支持分院的提高和發展,如神經內科、血液科、內分泌科都由總院的科主任兼任分院的科主任,并派駐醫師長期在分院工作。全國著名的神經內科專家徐德隆教授也親自來分院解決臨床的疑難雜診。在鄭民華教授親自主持下,開展了微創傷手術。另外有10位總院的專家在分院開設專家門診。盧灣分院榮獲2000年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物價計量信得過"金獎單位。全體職工決心用精湛技術、熱忱服務,為病人解除疾苦,使病人能以二級醫院的消費享受三級醫院的醫療條件。 瑞金醫院盧灣分院南洋放射免疫檢測中心:瑞金醫院盧灣分院中的上海南洋醫學放射免疫檢測中心是一個在國內享有盛譽的,中國第一家科研和臨床相結合的檢測中心,成立于1986年,從1994年起連續被列為上海市醫學領先特色專科。 本中心集中精良設備、優秀人才,應用多種高新技術(放射免疫、熒光免疫、發光免疫、高壓液相、分子生物學、氣相質譜及超敏紅外成像等)。開展有關腫瘤早診斷、各種內分泌激素測定、過敏源測定,婦女病和不孕癥、各類感染性疾病診斷的200余項檢測。致力于為本市及周邊省市解決各種"疑難、繁、少、貴、新"項目的分析,為百余家醫院提供高質量、快捷的服務,向社會全面開放,并開展各種臨床科研合作。 在本市首先采用腫瘤相關物質聯合檢測(TSGF)開展惡性腫早診斷工作。該檢測對多達35種惡性腫瘤早期檢測靈敏度為85%(正常人假陽性僅4%),亦可用于內、外科治療的療效觀察和早期復發監測。配合臨床,已開設"惡性腫瘤早診斷"特色門診。 本中心又與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陳竺院士領導的國家人類基因南方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瑞金分子醫學診斷中心(南洋部?quot;,開展分子診斷工作。現已開展新生兒DNA指紋(個人獨特的終生標志)和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診斷:乙肝病毒熒光定量(HBV-DNA)、丙肝病(HCV-RNA)、結核桿菌(TB-DNA)、沙眼衣原體(CT-DNA)、淋球菌(NG-DNA)等熒光定性測定。 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消化專科:我院消化專科為上海市衛生局特色專科,擁有舒適的病房和一流的檢驗設備。除有獨立的消化道內窺室外,還在病房中專門設立了胃鏡室,常規開展消化道內鏡檢查和各種治療,如息肉摘除、消化道止血。 消化專科以治療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為特色。目前,消化道功能性疾病有增多趨勢,常見的癥狀為腹脹、燒心感、暖氣、反酸、惡心、嘔吐和便秘等,多屬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我們胃腸道多通道動力檢測儀、24小時胃電圖及胃食管PH檢測儀進行診斷,配合藥物治療和長期隨訪取得滿意的療效。 瑞金醫院盧灣分院膽囊微創手術: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是近幾年開展的新手術方法。手術時在病人腹部打三個洞,插入腹腔鏡、直視下使用器械完成腫囊切除。這種手術方法具有切口小、損傷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深受病人歡迎。 盧灣分院與瑞金總院合作開展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已數百例,效果十分滿意。我們聘請瑞金醫院外科鄭民華教授主持該項技術,竭誠為病人服務。 瑞金醫院盧灣分院哮喘專病門診:以許仁勇主任醫師為首的上海瑞金醫院盧灣分院呼吸內科曾是盧灣區醫學領先專科,對支氣管哮喘、慢阻肺、肺癌、氣胸、胸腔積液、慢性咳嗽等病,有較高的診療水平和一定的業務造詣。尤其是對支氣管哮喘,該科有一套比較完整、先進和正規的診治手段和措施。
預約掛號
-
上海市虹口區江灣醫院二級
上海市江灣醫院位于場中路,新市北路口,正在虹口楊浦、寶山、閘北四區交界處。創建于一九五三年九月,是一所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并承擔一定教學和科研任務的二級綜合性醫院,是第二軍醫大學教學基地。連年被評為區精神文明單位,一九九五年被評為"愛安醫院",2000年被評為區質量管理先進單位。 醫院占地面積19820平方米,建筑面積29773平方米,院內花草錦簇,環境整潔優美,為病人的早日康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醫院新建落成的17000M2十四層病房大樓,內設有中央空調,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及健身房、小兒活動室、電視機房、淋浴室等,每個病區還設有等級床位。 醫院設有住院部、門診部、急診部。現核定床位264張,有12個病區,12個臨床科室(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傳染科、眼科、耳鼻喉科),12個醫技科室,28個專病專科門診。 醫院現有職工總數516人,醫師140名,其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28名,主治醫師42名;護理人員163名;醫技人員48名;衛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2%。 這幾年醫院發展迅速,通過大量的人才引進,選送外出進修及投靠三級醫院,聘請瑞金、華山醫院等專家來院業務指導,醫院培養了一支具有較高業務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目前,已形成了泌尿外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眼科、B超診斷等方面的技術優勢
預約掛號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東院(上海市同仁醫院東院)二級
上海市長寧區同仁醫院(又名ST.LUKEs HOSPITAL)創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上海地區成立最早的近代醫院之一,為美國圣公會所辦的教會醫院,曾經是圣約翰大學醫學院的附屬教學醫院,首任院長文恒理最初在今塘沽路大名路附近設立以門診為主的診療所,取名同仁醫局,兩年后擴大規模更名為同仁醫館,1880年醫院再加擴大,定名為同仁醫院,當時床位僅19張,后幾度遷址,1947年9月,定址今萬航渡路1561號,該院所需經費極大部分依靠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捐助,資金相當拮據,發展困難,許多病房為鐵皮活動簡房,解放初期,年門急診量僅2萬人次, 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強對該醫院進行扶植,195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衛生局正式接管該院,定名為上海同仁醫院,同時興建1200平方米的醫療用房,床位從79張增到119張,同年,國家副主席宋慶齡視察了該院的小兒科病房,對醫院的衛生,消防,工會等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心,1957年,該院劃歸長寧區政府領導,改名為上海市長寧區同仁醫院,1966年文革期間,更名為東方醫院,1977年,醫院遷址于上海市愚圓路786號,1979年恢復同仁醫院院名,床位增加到200張, 1988年,新建了建筑面積達5870平方米的八層病房大樓,床位增到330張,同年,該院成立了圣約翰大學醫學院校友會顧問團,指導,支持和協助同仁醫院醫療業務的開拓和專業技術的培訓工作,承擔了各科疑難病例的會診,重大手術的決策,手術指導和示范, 1989年,顧問團幫助該院開設了心血管內科病房,同年,該院成功地施行了心臟二尖瓣狹窄分離術,在同級區屬醫院中為領先,1992年,被市衛生局批準為第二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每年接納第二醫科大學,上海職工醫學院,松江衛生學校等大中專生的實習,承擔醫療,放射,護理等教學工作,1994年,該院評為二級甲等醫院,同年,急診大樓建成啟用,1995年又通過教學醫院的驗收,目前,該院占地面積3908.32平方米,使用建筑面積17303.4平方米,固定資產5887萬元,已走過一百多年歷程的同仁醫院現已發展為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長寧區文明單位。
預約掛號
-
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二級
醫院概況:創建于1934年,是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設立國際化藥物臨床I期病房。醫院開放病床1036張,臨床專業32個,年門急診百萬余人次,住院3萬余人次,手術1萬3千余例。有6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目前全院擁有高級職稱專家151人,碩、博士共200余人。博士研究生導師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2人。 醫院是上海大學和新疆醫科大學碩博研究生教學基地,新疆醫科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江蘇大學和南通大學的教學醫院。2013年1月中科院正式批準建立中科院上海臨床研究中心。2016年4月徐匯區—中山醫院醫療聯合體成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掛牌。 現有國家及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共4個,七個科室是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心內科、康復科、中醫科是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中科院葛均波院士設立心血管病工作站,專業居于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康復科是上海市醫學及殘聯雙重點專科,專業水平在國際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中醫科是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重點專科,并榮獲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上海市綜合性示范中醫科稱號,中醫腦病及針灸以"偏頭痛、針推治療頸腰椎病及骨關節病"為特色,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內鏡中心由國內外著名專家姚禮慶教授領銜,開展高難度復雜的治療手術,專業水平國際國內領先;外科由國內外著名肝外科專家周儉教授領銜,著名膽道專家劉厚寶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知名專家陸品相為執行主任,科室技術力量雄厚,專業水平領先;泌尿外科由中山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郭劍明教授擔任學科帶頭人,醫學博士王煒為執行主任,以泌尿系結石和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微創診療為特色;婦科由留德醫學博士李敏任主任,以婦科疾病的微創治療(腹腔鏡、宮腔鏡、盆底重建)為特色,已實現腹腔鏡下婦科微創手術15000例以上無事故;眼科以白內障治療為特色,是徐匯區特色專科,整體醫療技術水平處于同級醫院領先行列;骨科由我國老一輩骨科專家朱克聞教授創辦,率先在全國開展硬膜外腔注射膠原酶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由朱海波主任領銜以:脊柱微創治療為特色,是徐匯區特色專科;內分泌科由國內著名內分泌學專家,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高鑫教授領銜,在糖尿病,脂肪肝、甲狀腺、垂體、腎上腺疾病和內分泌高血壓等內分泌疾病診治具有豐富經驗;腎內科由中山醫院腎內科主任丁小強教授擔任學科帶頭人,馮建勛主任為執行主任,血液凈化治療質量水平業界領先;消化內科由中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沈錫中教授擔任學科帶頭人,熊文堅主任為執行主任,擅長對早期消化道腫瘤的篩查、診斷與治療;血液科由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澎教授擔任學科帶頭人,熊紅博士為執行主任,以復發難治性血液腫瘤等的化學免疫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以及難治性血細胞減少癥的治療為特色;呼吸內科由復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肺部感染研究室副主任王葆青領銜,余榮環主任為執行主任,以"慢性氣道疾病診治為特色;口腔科由中山醫院口腔科主任余優成教授擔任學科頭人,開展各種牙列缺損的種植修復、固定修復、正畸等口腔綜合治療;神經科擅長腦出血微創治療、腦血管支架和腦動脈介入治療;影像科由中山醫院放射科主任曾蒙蘇教授任指導專家,許永華教授任主任,在國內率先開展磁共振導航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腫瘤;腫瘤科侯安繼主任主持工作,腫瘤介入診療專家方世明任副主任,形成了以介入微創、腫瘤化學治療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特色的多學科治療團隊。在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腫瘤、淋巴瘤的化學治療和靶向治療上處于領先水平,對消化道惡性狹窄的介入性綜合性診療達國內外先進水平;麻醉科擅長老年危重患者的麻醉管理,擁有先進的麻醉設備和監測手段;耳鼻喉科、皮膚科、急診科等科室均具有雄厚的基礎。 徐匯云醫院是醫院推出的上海首家智慧醫療平臺,標志著疾病視頻診療新模式的開啟。自2015年12月16日落地并正式運行以來,已簽約400余家機構,就診人次達到16萬人次。將醫療服務從上海、江蘇輻射至云南、江西、甘肅,觸角足跡從街道、居委延伸至百姓家中。通過:視頻看醫生為患者百姓提供便捷、經濟、規范、安全的醫療健康服務。 醫院擁有PET-CT、SPECT、3D腹腔鏡、海扶刀、1.5T及3.0T核磁共振、16排及64排螺旋CT、高檔DRF、DSA、多臺DR、菲利浦C臂X線機、醫療影像采集傳輸系統(PAC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3500-5500型串聯質譜儀8臺、彩色超聲心動儀、電子內窺鏡、高壓氧艙、CCU和ICU監護系統等先進的現代化臨床診療設施。 近5年來,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項目2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項,國家衛計委吳階平醫學基金重大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衛生部科研課題1項;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科技專項1項;獲上海市科委資助課題17項、上海市衛生局
預約掛號
-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暨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創建于1910年,1993年成為衛生部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04年,醫院整體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實行屬地化管理。2012年受上級委托管理上海市皮膚病醫院。2016年實際開放床位數1800張,出院人數81395、手術人數42782、手術例數49489、平均住院日7.49天、床位使用率93.49%、三四級手術比例80.80%。 現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消化內科、護理學科、中醫心病學),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重點學科1個(護理學科)、上海市中醫心腦血管病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視覺復明臨床醫學中心(共建)、上海市創傷急救中心、上海市骨腫瘤研究所、上海市甲狀腺疾病研究中心、上海市腦卒中防治中心(北區),是上海市護理質控中心的掛靠單位;建有同濟大學腸道疾病研究所、同濟大學甲狀腺研究所、同濟大學泛血管病研究所、同濟大學介入血管研究所、同濟大學微生態臨床研究與診治中心、同濟大學癌癥中心;合作共建國家教育部“心律失常分子遺傳重點實驗室”,掛牌中國胸痛中心及全國首批“心血管病專科護理及技術培訓基地”(雙認證);先后成立葛均波院士、黎介壽院士、孫穎浩院士、魏于全院士、劉志紅院士等院士工作室。 在職職工2722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346名,醫生隊伍中博士生比例32.6%、研究生比例83.0%。擁有碩士點17個、博士點11個,碩士生導師182名、博士生導師72名。擁有國家“杰青”2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市領軍人才、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近10人。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尤其是近年來引進與培養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顯著專業特色和學術地位的學科帶頭人,通過推進若干疾病中心建設、臨床重點專科專病建設、重大疾病臨床研究尖峰計劃、MDT建設等,關注并改善病種關鍵療效指標,持續推進轉型發展,形成了一批優勢學科,如冠心病和房顫介入、腦血管疾病微創治療、腦部腫瘤及神經重癥、脊柱微創治療、關節與運動傷、急診復合傷、復雜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炎癥性腸病、甲狀腺疾病綜合診治、輔助生殖、泌尿腫瘤微創治療等。 近五年獲得國家863、973、國家自然基金等國家級項目357項,發表SCI論文1488篇,最高影響因子27.363;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等30余項,其中獲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項目2項、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3項、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3項、科技部重大項目5項、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一等獎1項。培養本科生700余人/年,研究生500余人/年,在培住院醫師230人/年。醫院獲全國優質服務“百佳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連續十一屆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連續8年社會滿意度調查名列全市前茅,連續5年在市級醫院院長績效考核中獲得A檔,獲2017年中國最佳醫院管理團隊獎。 醫院擁有醫療設備七億余元,設備精良、流程科學,檢驗科通過國際ISO15189等質量體系認證,后勤保障處和醫學裝備處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13個專業取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11個專業取得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資格,16專業取得個上海市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資格,全院實現計算機網絡化管理。 百年滄桑鑄品牌,春秋走筆譜華章。全院職工將藉百年之力,承大愛之魂,秉承“同舟共濟、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醫院精神,堅守“醫澤申城、濟世人間”之心,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為把我院建設成為“高水平、精品化、綜合化”的醫學中心而不懈努力。(2017年10月30日)
預約掛號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前身“伯特利醫院”創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九人民醫院,1964年正式成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200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正式合并,改名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2014年11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前身寶鋼醫院,屬三級綜合性醫院)資源整合,南北院區,統一布局,統一管理。2015年10月,上海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市教委同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整建制并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九院”)九院是經上海市衛生局核準登記的政府主辦的非營利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有南部院區(制造局路639號)、北部院區(漠河路280號)、浦東院區(高科西路1908號)和浦東科教園區(錦尊路115號)。醫院承擔本市區域基本醫療服務,主要從事急危重癥和疑難疾病的救治,是上海市120的定點醫院,上海市口腔干部保健醫療定點醫院。九院總占地面積127.9畝,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總核定床位數2150張,口腔綜合椅位1000張。臨床科室64個,其中醫技科室11個。全院職工4846人。九院擁有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整復外科專家張滌生教授、口腔頜面外科專家邱蔚六教授、骨科專家戴尅戎教授、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專家張志愿教授、眼眶病眼腫瘤專家范先群教授,醫院現已成為一所學科特色鮮明、具備一定臨床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國內知名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中國最佳醫院聲譽排行榜2020年度綜合排名全國第23位,整形外科全國第一,口腔醫學排名全國第三,耳鼻喉科排名全國第七,眼科排名第九,骨科獲提名。2020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研究排行榜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14位,整形外科排名全國第一,口腔醫學排名全國第三,耳鼻咽喉科學排名全國第七,眼科學排名全國第九。2020年度上海市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排行榜中,九院綜合排名全市第3位,其中口腔醫學、整形外科學、實驗診斷學均排名第1位,眼科學排名第2位,耳鼻咽喉科學、骨外科學、麻醉學排名第3位,內分泌學排名第4位,急診醫學排第5。九院學科建設水平不斷發展。現擁有國家口腔醫學中心1個,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口腔臨床醫學、整復外科、骨科等3個國家重點學科,口腔基礎醫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骨科、口腔頜面外科、牙體牙髓科、牙周病科、口腔修復科、眼科、整復外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黏膜病科等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8個;上海市教委IV類“高峰學科”1項;上海市教委“高峰高原學科”建設項目1項;口腔醫學、整復外科與組織工程學等3個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學科;還有口腔疾病、修復重建外科、創傷骨科與骨關節外科等3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口腔黏膜病科列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血管外科為全國第一批外周血管介入診療培訓基地;組織工程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優勢學科)、口腔修復和生物材料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口腔基礎醫學、眼科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修復重建外科為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眼科、耳鼻喉科學為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重點學科;內分泌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醫院掛牌中國房顫中心,是上海交通大學血管病診治中心、疝與腹壁外科疾病診治中心單位,神經內科是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中心之一。在國際合作方面,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頭頸與腫瘤培訓中心單位、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協會(IAOMS)口腔腫瘤外科與修復重建培訓中心單位和口腔頜面外科國際內固定學會(AOCMF)顱頜面分會培訓中心單位,建立了國內首個國際認證的麻醉護理教育基地,并掛牌美國心臟協會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十三五”以來九院學科臨床綜合實力逐年提升。整復外科現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整形外科醫學中心和國內最大的整形外科醫教研中心。口腔頜面外科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牙體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兒童口腔科、口腔預防科、口腔種植科、口腔綜合科等各類牙科診療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國際先進水平。骨關節外科和脊柱外科處于國內優勢地位。眼整形眼眶外科、眼腫瘤治療達到全國領先水平,耳神經顱底外科在亞專業領域的國內排名近年始終位居全國前三,輔助生殖中心是全國輔助生殖中心中診療不孕癥婦女平均年齡最高的輔助生殖中心。心血管介入治療、鈥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療、周圍血管疾病治療、疝與腹壁外科疾病診治、病理性肥胖手術治療、腦卒中介入治療等方面,處于本市領先水平。2021年醫院門急診人次數為460多萬人次,住院人次數13余萬人次,住院手術人次數11余萬人次,門診手術操作人次數18余萬人次,平均住院日5.4天。截至2021年底,醫院共有博士
預約掛號
-
上海市東方醫院三級甲等
我們的醫院: 上海市東方醫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始建于1920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南北兩址,分別位于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世博園區,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開放床位2000張。 我們的中心: 眼部整形美容中心是上海東方醫院重點科室之一,是具安全整形理念的技術精湛、設備、人才實力雄厚的醫療美容整形機構。中心秉承三甲醫院的質量水準、結合國際化管理服務體系,下設整形美容中心 / 注射微整形中心 / 皮膚激光美容中心 / 畸形修復中心 / 中歐整形技術交流中心,為廣大愛美女性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醫療服務和安全塑美體系。安全低事故,在業界享有較高口碑。 我們的規模 中心坐落于上海市上海浦東新區即墨路150號,診療面積160000平方米,采用全套環保裝飾材料,環境舒適典雅。五個專業診療中心,不同規格的住院休息室,可滿足不同需求的求美人士。醫療設備總價值 數千萬,獨創“醫美安全保障體系”,著力打造一體化聯合診療服務,讓您安全和效果更! 我們的結構 一個高級公立機構:醫學美容整形中心; 兩個診療區:“醫學美容整形中心”和“健康管理體檢中心”; 三個世界高端美容激光廠家(美國科醫人、以色列飛頓、美中互利)中國區臨床教學培訓基地; 四個榮譽機構:上海市涉外定點醫療醫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整形外科教學點,微笑列車唇腭裂矯治項目定點醫院; 五個中心:整形美容中心 / 注射微整形中心 / 皮膚激光美容中心 / 畸形修復中心 / 中德整形技術交流中心 我們的團隊 中心匯集了中國整形界先進、激光美容全國美學設計組、微創精雕權威等一批技術精湛的國內整形精英。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數十名,一支以博士和碩士為主體的專業整形外科、注射美容、激光醫學、毛發移植、口腔美容專業醫療隊伍,作為上海市涉外定點醫療機構,重視科技創新,積極開展與國際高端整形美容機構和權威美學設計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且與韓國首爾大學形成戰略聯盟,長期邀請韓國、美國、臺灣、英國等國際著名整形美容美學設計進行學術交流會診。 我們的力量 中心擁有高級職稱人員10名,中級職稱人員15名,博士學歷5人,碩士學歷2人,國內外特邀知名美學設計10余名;醫生中碩士、博士以上學歷人員占80%以上,護理人員全部為大專或本科以上學歷。 我們的科研 中心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擁有國家多項專利技術,如“微創內窺鏡動感隆胸”“神經阻斷法瘦小腿”“360°環周/淺表吸脂塑形減肥術”“內窺鏡除皺”“5S個性化鼻雕“ 等。且2013年5月26日由國家繼續教育項目委員會授權,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主辦,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隸屬醫院-上海東方醫院醫學美容整形中心承辦的‘2013·內窺鏡與微創技術在整形美容外科中心的應用與推廣暨鼻微整形學習班’,在上海東方醫院核磁共振三樓學術報告廳正式開班授課。 我們的理念 恪守對醫療技術“精益求精、追求好”的高標準要求,秉承“安全誠信,健康塑美”的服務理念,時刻牢記醫務人員的神圣職責,將顧客的安全和健康作為美麗的追求,以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為核心,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完善服務細節,為顧客再塑好人生。
預約掛號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三級甲等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是滬上一所百年老院,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省部共建研究型中醫院,位列上海十大綜合性醫院之一,全國示范中醫院,全國文明單位。1984—2018年十八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上海市衛生系統唯一),多次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和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2001年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中醫醫院。2010年以來,醫院7次獲得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市級醫院院長績效考核A級。 醫院擁有東西二院,核定床位1200張,開放床位1320張。醫院2018年各項業務指標、效率指標均位列全市三甲綜合性醫院前列。 醫院中醫特色顯著,優勢突出,現擁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3個: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藥學(中藥制劑、中藥臨床藥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衛健委臨床重點專科6個,中管局重點專科14個。中醫急診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急診基地,制劑室是全國中藥制劑和劑改基地,神經內科是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基地。 醫院開設的專病專科各具特色,獨樹一幟,享譽全國。近年來,醫院堅持加強中醫內涵建設,切實做好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傳承工作,建立了2個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9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22個上海市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 醫院擁有多個重癥監護室,醫療設施先進,內外婦兒科室設置齊全,2012年成立中西醫結合生殖醫學中心,2014年恢復產科,已具備了較強的綜合救治能力,成為上海市公共衛生防治體系六個重點單位之一、浦東地區三個急救中心之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監測中心和上海市中醫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也設在院內。 醫院目前配備了3.0T核磁共振儀、128排雙源螺旋CT、SPECT/CT、PET/CT、全數字X光攝片機、全數字乳腺鉬靶成像系統、骨關節成像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O臂機、高清電子胃腸鏡、高清腹腔鏡手術系統、鈥激光手術系統、四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手術導航系統、脊柱微創手術系統、四桿聯動液相質譜聯用儀、高內涵藥物篩選系統、基因芯片掃描儀、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模塊式生化儀、熒光定量PCR檢測儀等大型醫療設備,在藥學部門配置了全自動發藥機、全自動包藥機等先進設備。 醫院現有職工總數2055人,具有正高級職稱144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15名,入選國家級人才培養項目70人次,擔任全國和上海市專業醫學會副主任委員以上的專家100余名。現擁有全國名中醫2名,上海市名中醫20名、47名曙光名中醫、50名曙光高級中醫師,在充分發揮傳統醫學優勢方面,形成了“名中醫掛帥、高級中醫師當家”的曙光特色。 醫院以建設研究型醫院為目標,現有校級研究所5個、院級研究所9個,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5個。成立了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肝腎病證省部共建實驗室。具備國際標準的I期藥物臨床試驗病房,完成了中國首例接受世界衛生組織委托的臨床實驗項目。每年獲立項的科研經費約1.5億元左右。2018年獲得“上海市專利示范單位”稱號。 作為全國中醫院校中最先成立的臨床醫學院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的臨床基地、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曙光臨床醫學院現有教研室18個,博士研究生培養點7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2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博士生導師48名,碩士生導師189名。每年承擔1000人次以上的各類學生的臨床帶教工作。各教研室主編的“十三五”國家級統編教材18部,副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14部,與“十二五”同期相比增幅翻一番。 2008年曙光醫院被批準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交流合作基地”。隨后,醫院又接連承擔了ISO TC/249秘書工作以及WHO ICD 11工作。2015年,由曙光醫院和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市大學醫院共同建設的中國-捷克“中醫中心”由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揭牌,同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捷克總理索博特卡共同見證曙光醫院和捷方簽署《中國傳統醫藥在捷克發展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全面推動該中心項目在捷克的發展。曙光醫院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東歐國家中醫藥工作協作組首批成員單位。 曙光醫院以“大醫德澤 生命曙光”為核心理念,在全國首創“倫理查房”,鍛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曙光文化。黨的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醫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實現建設亞洲中醫臨床醫、教、研中心,打造亞洲領先、國際一流的大型研究型中醫院的戰略目標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預約掛號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55醫院)二級
上海455醫院院建于1937年,前身為上海市濟民醫院,1994年由原空軍上海第一醫院、第三醫院合并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醫院。開展36個專業,30個科室,800張床位,2011年醫療毛收入7億元,年收治病人2.1萬人次,門急診量46萬人次,年手術量9000余例次。醫院醫療設備齊全,擁有AMI導融共振治療儀、PET-CT、核磁共掁、DSA、全身伽瑪刀、60余臺進口血透機等一大批現代化的診療設備,醫療設備總值達到2.5億元,醫院先后出色完成了援外維和、抗震救災、抗雪救災、奧運安保、世博安保等重大保障任務。 ? ?醫院有甲狀腺科、面癱科、骨科、中醫腫瘤科以及精神科和皮膚科等科室、全軍胸部腫瘤診療中心、全軍網絡醫學服務中心,南京軍區腎臟病研究所,上海市長寧區婦科重點專科,婦科、男科、試管嬰兒為上海市特色專科,上海市長寧區臨床優勢專科等重點專科。同時,還擁有內鏡診療中心,腫瘤一體化治療中心,介入治療中心,生殖醫學中心等一批前沿學科。全院共獲得各類成果17項,其中軍隊二等獎以上3項;全軍立項課題4項,受軍區資助課題56項,地方省部級資助課題共計71項,1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共計資助經費達800余萬元。發表SCI論文20余篇,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0項。為配合科研工作的開展,醫院投入500萬元,建成了國家級的中心實驗室。
預約掛號
-
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市紅十字胸科醫院)
上海市胸科醫院(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創建于1957年,為我國最早建立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以診治心、肺、食管、氣管、縱隔疾病為主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被衛生部指定為全國心胸外科進修基地,2004年成為上海市紅十字胸科醫院。醫院先后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無煙單位”、“上海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八連冠等殊榮。 上海市胸科醫院創建于1957年,是新中國第一家以診治心胸疾病為主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我國心胸外科四大先驅中的三位:黃家駟教授、蘭錫純教授和顧愷時教授,擔任首任院長、副院長。同年即被國家衛生部指定為全國心胸外科進修基地,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心胸專科醫師,造就了“中國心胸專科人才的搖籃”。2004年冠名上海市紅十字胸科醫院,2005年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 追溯胸科醫院前身,曾經歷了同仁醫院(1866年至1903年)、廣仁醫院(1903年至1942年)、宏仁醫院(1942年至1954年)、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宏仁醫院(1954年至1957年)等四個階段。1957年11月2日,上海市衛生局、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第二醫學院在原宏仁醫院的基礎上共建成立了上海市胸科醫院。建院以來,醫院在心胸領域開創了諸多第一:我國第一架鼓泡式人工心肺機,國內首創塑料無縫人造血管、毛絨型滌綸人造血管,國內第一株人體肺腺癌細胞株,世界首例非血緣供體成人單側肺葉移植術,國內首例冠脈搭橋并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國內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胸部手術等等。 醫院核定床位580張,開放床位1000余張,設有10個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病區28個,還建有SICU、CCU、RICU、日間病房、臨床研究病房和MDT病房。職工近1500人,其中正副主任醫師160余名,博導25名,碩導44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5名,擁有一批國家衛健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優青、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高級別人才。 醫院聚焦胸部腫瘤與心血管疾病兩大學科群,掌握國內疾病譜最廣、門類最全的心胸疾病診治技術。年門急診量逾80萬人次,手術量超1.9萬例,三四級手術比例90%以上,居上海市級醫院首位,食管、氣管、縱隔腫瘤手術量居全國第一,肺部腫瘤手術量居全國第二。醫院擅長各類胸部疾病外科治療以及肺移植手術,微創外科手術技術處于全國先進水平,達芬奇機器人胸部手術量連續多年保持單中心全國第一。在國內最早開展肺癌的早期診斷、多學科綜合治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前沿技術,開展最高難度(四級)呼吸內鏡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超聲支氣管鏡、熒光支氣管鏡、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海博技術等治療肺癌,多次牽頭制訂肺癌診療相關臨床指南。醫院在復雜冠心病的內外科治療、心肺血管結構異常的介入治療、心臟起搏技術、心臟瓣膜手術、終末期心力衰竭內外科綜合治療等領域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左心耳封堵術等前沿技術達國內一流水平,房顫射頻消融手術量多年位居亞太地區前列。 醫院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心血管病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胸外科專業、心血管內科專業、心臟大血管外科專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胸外科、呼吸內科),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腫瘤科),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胸外科)等重點學科。醫院是全國首家國際認證胸痛中心,首批中國胸痛中心,首批中國心衰中心,首批中國房顫中心,上海市首批癌痛示范病房,上海呼吸內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房顫診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食管疾病診治中心。 醫院有上海市胸部腫瘤研究所、心肺血管轉化研究中心、中心實驗室、生物樣本庫四大科研支撐平臺,并建有高新技術轉化園區,承擔國家863攻關課題、國家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科研獎項。醫院擁有獨立的臨床研究中心,建有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三大專病數據庫,開展I期臨床試驗、器械臨床試驗、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等,牽頭腫瘤臨床試驗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多次作為國際牽頭單位開展抗腫瘤藥物的臨床研究,數次作為臨床試驗牽頭單位推動國內外抗腫瘤新藥注冊上市。 醫院是國家衛生部冠脈介入、心律失常、結構性心臟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衛生部呼吸內鏡培訓基地,國家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臨床教學示范中心、腔鏡實訓中心、心血管急救等具有專科特色的醫學模擬中心,獲RCS認證及AHA認證。面向全球推出國際臨床教育項目,吸引來自意大利、亞美尼亞、馬其頓、印度等諸國胸外科醫生前來接受規范化臨床技能培訓,并被亞洲胸腔鏡教育委員會授予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示范中心。同時,醫院還承擔著上海交通大學等多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