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兒童專科醫院二級
醫院創辦于1937年,其前身是成都兒童醫院,于1991年更名為"成都兒童專科醫院"。是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公立醫院,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是西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一所二級甲等兒童專科醫院。醫院現有兒科醫療專業技術人員200余人,其中兒科專家40余人,包括成都市名老中醫"寇小兒",小兒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余興文、血液腎病專家、主任醫師蔡晶娟等名醫專家。醫院現有開放床位150余張,小兒呼吸、消化、神經內科、血液腎病、普外及泌尿外科、兒童預防保健、兒童中醫、口腔科是醫院的重點科室。擁有先進的實驗室及影像檢測設備;按照GINA方案對小兒支氣管哮喘進行規范化治療;開展了極具中醫特色的兒童多動癥(抽動癥)治療,治愈抽動癥患兒過萬例,享譽海外。小兒外科使用微創小切口治療小兒腹股溝疝、鞘膜積液、離斷性腎盂輸尿管吻合術和包皮圈套環切術、陰莖畸形矯正術具有專業特色。開展了兒科特色的生長發育評估、骨齡測定、微量元素檢測等檢查項目。醫院重視新技術建設,近年來開展了中藥離子導入(中頻)治療、肺功能檢查、腦電地形圖、小兒無痛電子胃鏡檢查、性早熟門診、矮身材診治、丹佛智力篩查、鼻腔負壓置換、鼻耳內鏡檢查、中醫"挑疳"療法、降鈣素原檢測、EB病毒抗體檢測、小兒無痛電子胃鏡、小兒中醫推拿等20余項新技術。小兒中醫推拿技術,由中醫醫學博士主理,對疾病康復、增進小兒食欲、促進兒童生長發育起到很好的作用,減少患病寶寶吃藥打針苦惱。2015年醫院斥資100余萬元新建了兒童重癥監護室(PICU),擁有先進的德國elisa呼吸機及全套監護設備,為危重患者保駕護航。擴建后的口腔科打造為按照公立醫院標準收費、享受高端服務的全新模式,引進華西口腔專業碩士數名,開展兒童和成人的各類齲病、牙髓及根尖病變、牙周及粘膜病的治療,窩溝封閉、兒童及成人牙頜外科(拔牙、牙槽骨修整等),小兒舌系帶成形術、各類牙體牙列缺損、缺失的修復,還開展先進的隱形義齒、烤瓷冠橋、整鑄支架義齒修復、兒童及成人各類牙列畸形的正畸治療。醫院根據兒童特點自制的藍板感冒沖劑、退熱顆粒、麻杏咳喘顆粒、山楂消食顆粒、玄黃清咽糖漿、地霜等十余種院內制劑已有數十年歷史,其中藍板感冒顆粒是四川省第一個通過省FDA批準的院內制劑,自制外用地塞米松乳膏專治嬰兒濕疹,在市民中享有極高聲譽。醫院自制藥品因其口感好、療效確切、劑型適合兒童,已廣泛深入人心。醫院是成都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也是中英人壽、中國人壽、泰康人壽等商業保險公司定點醫院,開通保險網上直接支付系統,為您帶來便捷的報銷結算服務。2015年在省內率先開通支付寶網上預約掛號及支付功能,減少了掛號繳費的排隊等待時間,為廣大患者和家屬帶來了全新的就醫體驗。2015年醫院通過了四川省數字化醫院評審,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為醫院的管理、醫療質量和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醫院的服務宗旨:德高、業精、公益、安全。
預約掛號
-
青羊區中醫醫院(青羊區第六人民醫院)三級
青羊區中醫醫院(成都市青羊區第六人民醫院),建筑面積八千平方米。2002年7月1日進行改制。改制后醫院投入巨資,引進大量高科技醫療設備,包括進口CT、紅外線新生兒搶救床、彩超、多參數監護儀、多功能麻醉機、自動生化分析儀、電擊除顫系統等ICU搶救設備;引進大量高技術人才,有北京協和醫院的醫學研究生、華西醫大的研究生、美國Dklahoma醫學博士(心連心診所)、臺灣的醫學研究生及北京、上海醫院的主任醫師等數十名醫療技術骨干,大大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 醫院具有中央供氧、中心負壓、電子呼叫等高檔醫院先進配置。擁有病床200張,病房環境舒適,有小陽臺、衛生間等。是一所設施先進,科室齊全,服務溫馨,技術水平較高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國際愛嬰醫院,市、區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全院現有職工120人,其中中高級以上職稱專家、教授30余人,醫技護人員比例占80%以上。 青羊區第六人民醫院以“竭誠醫療,健康回家”為服務宗旨,引進國外先進管理,融入國外服務理念,以優質的服務、優惠的價格,贏得病員群眾的信賴,成為醫療市場改革浪潮中的典范。二、科室簡介 急診科:24小時應診,全科醫務人員均經過急救醫學培訓,具有高度的急救意識。急診科急救設備齊全,保證你和你的親友在第一時間,得到第一流的搶救和治療。
預約掛號
-
成都骨科醫院(成都骨科醫院)二級
成都骨科醫院是全國久負勱名的專科醫院之一,地處川西平原的成都市區內。傍依風景秀麗的府南河畔,南臨東門大橋,向西毗鄰東風大橋,交通便利,環境條件優越。 成都骨科醫院是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成都中醫學校、萬縣中醫學校的臨床教學、實習基地。基層骨科醫師進修、學習基地。《中醫正骨》、《中國骨傷》雜志編輯部四川分部所在地。作為基層骨科醫師培養的搖籃,她每年為外院輸送近百名骨科人才,被評為四川省高等醫學院校臨床實習基礎合格醫院。 成都骨科醫院由中華全國中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骨傷》雜志顧問、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著名中醫骨科專家楊天鵬主任醫師始創于本世紀二十年代。在科研成果方面,已有二項科研成果被評為市科技成果獎。醫院現建筑面積12000多平方米,醫院由急診科、門診部、中西醫結合部、股骨頸治療中心、椎間盤治療中心、住院部、附屬制藥廠等部分組成。 門診部設有中醫骨科、頸椎病診療科、小兒矯形科、腰腿痛診療科、疼痛專科等專科病室,同時設:奮中醫內科,外科、針灸科、理療科、西醫內科、外科、防保科等30多個臨床科室及生化室、放射科、放射介入室術室、CT室、手術室、功能康復室、微機室等醫技科室,年門診量達30萬人次,年收入2600余萬元。 住院部開設病床260張,年收治病人1800余例,病床使用率90%以上。醫院現有職工312人(含退休職工90人,聘用人員35人),專業隊伍技術力量雄厚。科室人才梯隊合理,醫技人員中,專家級5人,高級職稱18人,中級職稱60人,師(士)級58人,行管人員21人,工人28人。 成都骨科醫院醫療設備有C型臂電視X光機、低劑量便攜式X光機、500毫安攝像的X線機及其它各型X線機十臺、程控頸椎牽引椅、全電腦程控腰椎牽引床、骨科手術牽引床、骨質增生治療儀、腰椎間盤切吸鏡、高頻電刀、心電監護儀、骨密度監測儀、心電圖儀、肌電圖儀、超聲波儀、全自動生化儀等現代化骨科先進醫療設備。 成都骨科醫院是我區唯—一家取得“大型制劑許可證”的單位。制劑室設藥品質量檢驗室、內服制劑室和外敷藥制劑室,其中內服制劑室設粉碎間、酒劑配制間、內服配制間、潔凈間、庫房,外敷藥制劑室設在郫縣團結鎮,房屋獨立,無污染源,采用傳統的水碾操作方式。制劑室擁有成套制劑設備,除生產傳統劑型的膏、丹、丸、散、酊劑外,還生產新劑型片劑、膠囊、熱敷劑等產品,現有產品20個,各類劑型藥品選料精細、按方遣藥、依法炮制、藥精力專、效宏價廉。醫院制劑室房屋、設施、設備、物料、衛生均按國家標準設置、配備。所配制劑均按國家藥品標準和地方藥品標準及衛生部門頒布的制劑規范等進行配制,并經有關部門批準、注冊,所用處方多沿用于我院經驗方和楊天鵬老師驗方。 成都骨科醫院業務范圍:主治各種類型的創傷疾患、骨病、骨腫瘤、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皮(肌)瓣轉移術、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椎間盤病變、肋骨凹陷性骨折、骨折遲緩愈合或不連接、骨質疏松癥等病。另新增設腦外科。 成都骨科醫院始終以全心全意為廣大傷病員提供優質服務為宗旨,多次榮獲市、區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稱號,是省、市、區社保及保險公司定點醫療單位,是成都市“120”急救網絡中心成員單位之一。
預約掛號
-
成都市武警醫院(成都武警醫院)三級
成都武警醫院是川內知名的部隊編制醫療機構。多年來在部隊首長的領導下,我院醫療技術取得長足的發展。先后參與了抗擊非典,海嘯救援等一系列重大醫療活動。院內設備齊全,環境幽雅。名醫專家匯集,科研醫療結合。現共有主任專家28名,博士15名,碩士20名及大批技術精堪的醫務人員。為廣大官兵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是川內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神。多次榮獲部隊嘉獎。
預約掛號
-
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創建于1949年,是直屬于四川省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和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非營利性公立醫療機構,醫院現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和預防保健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綜合醫院,是四川省、成都市醫保險定點機構,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區域聯盟中心醫院,德國瑪瑞恩醫院中國合作醫院,該院還是四川省干部醫療保健基地和成都市120急救網絡醫院,承擔著四川省政府、省級機關、中央來川首長、外賓、知名人士及省級大型會議或活動的醫療保健康復任務和衛生部的外援醫療工作,服務范圍覆蓋四川乃至全國。 醫院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位于“中國十大商業街”春熙路旁,緊鄰四川省人民政府。目前,醫院共有兩個院區,4個院外門診部,總建筑面積5萬余平米,編制床位800張,開放床位1000余張,在崗職工1200余人,其中,擁有博士、碩士學位近100人,副高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150余人,在國家、省、市醫學專委會擔任副主任、理事等職務的專家50余人。 近年來,醫院立足醫院實際,瞄準行業發展前沿,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確立了慢病和微創的發展方向。設有臨床醫技科室37個,擁有四川省重點醫學甲級專科、特色專科2個。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醫院搭建發展平臺,先后成立了四川省醫學甲級重點專科睡眠呼吸疾患、老年疼痛微創等診療中心,現正全力打造西南地區中德脊柱、關節微創診療培訓中心。 建院60多年來,醫院秉承“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遵循“崇德、敬業、求精、圖強”的院訓,高揚“病人滿意、醫院發展、職工幸福”的辦院理念,把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醫院”,作為始終不渝不斷追求的“省四夢”。近年來,在四川衛生系統目標管理考核和社會滿意度調查中均名列前茅,先后榮獲原衛生部、全國總工會、四川省委省政府、省衛生計生委等上級部門的嘉獎,授予集體榮譽稱號20余個和先進個人表彰100余人次。<br><br>
預約掛號
-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都醫學院附屬醫院)三級甲等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坐落于成都市北部,毗鄰新都區寶光寺。醫院始建于1948年5月,是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和康復于一體的國家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預約掛號
-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成都婦女兒童醫院)三級甲等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是經市政府批準,在整合成都市第九人民醫院·成都市婦產科醫院、成都市婦幼保健院、成都市兒童醫院醫療資源的基礎上新建的一所集我市婦產科、兒科、婦幼保健、康復、急救、培訓、科研為一體的國內一流的綜合性三級甲等婦女兒童醫療保健機構。 2011年7月16日掛牌為重慶醫科大學非直管附屬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由此,以醫療為主的中心醫院將逐步成為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并重的專科醫院。 中心醫院的規模居全國同類醫院前列,是一所集“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園林化、環保、節能、可持續發展”于一體的現代化醫院。本部院址設在:成都市青羊區西三環外日月大道1段1617號,建設用地100畝,建筑面積95136平方米,開放床位655張;實業街院區位于成都市青羊區實業街32號,占地10.2畝,建筑面積16768平方米,開放床位145張,太升南路院區位于成都市青羊區太升南路137號,占地7畝,建筑面積9356.18平方米;雙楠門診位于成都市武侯區雙楠路166號,建筑面積598平方米。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是以婦女兒童專科為主的醫療機構,承擔著成都市、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的婦女兒童危重疾病病人的救治、轉診、會診等臨床工作,為區域內的婦幼人群提供了高質量、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婦產科、兒科疾病的診治規模、技術水平等在西南地區位居前列。 醫院兒內科為省級甲級重點學科,產科為省級乙級重點學科,更年期婦女保健綜合指導中心、兒童急救與重癥醫學為省級甲級重點專科,婦產科學、小兒血液/腫瘤病學、小兒急救與重癥醫學、小兒神經精神病學為市級重點學科,新生兒科、兒童呼吸內科、產前診斷(實驗室)為市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目前,中心醫院已形成了有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專科,市級重點學科、重點專科等不同層面、不同專業、各具特色的重點學科(專科)群,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全院醫、教、研工作的全面發展。 醫院開設的診療科目有:婦產科(婦科、產科、計劃生育科、生殖健康與不孕癥、優生學、產后康復等專業),婦女保健科(青春期保健、育齡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婦女心理衛生、婦女營養等專業),兒內科(新生兒科、呼吸科、消化科、腎臟科、神經科、血液腫瘤科、心血管科、內分泌科),兒外科(新生兒外科、心血管外科、骨科、腫瘤科、普通外科),、兒童保健科(兒童生長發育、兒童營養、兒童心理衛生、兒童五官保健兒童康復等專業),預防保健科、急診醫學科、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康復醫學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新生兒ICU、兒童ICU、婦產科ICU)。其中醫院通過整合院內外資源,建立了以孕產婦危急重癥、新生兒危急重癥、兒童危急重癥救治院前急救為主要目的的呼叫轉運咨詢工作站。 全院現有在職職工208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825人;博士學位25人,碩士學位172人,正高級專家62人,副高級專家17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四川省衛生廳學術帶頭后備人才7人,成都市衛生系統學術技術帶頭人15人,成都市學術技術帶頭后備人才2人。中心醫院現有參與教學的博、碩士導師12人。 醫院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兒科、婦產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小兒外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麻醉科也是四川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聯合基地。四川省婦產科、兒科專科護士培訓基地。 醫院現承擔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臨床教學、實習等任務,還承擔四川省、成都市基層醫院骨干醫師及師資培訓任務。是重慶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瀘州醫學院、川北醫學院等的教學醫院。 中心醫院承擔全市婦幼保健的組織和管理職能,負責對全市群體性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相應業務的管理工作和業務指導,并開展監督與質量控制,形成了規范的婦幼保健網絡服務體系。 2012年3月,中心醫院發起成立了“成都婦幼健康聯盟”,旨在大成都范圍內編織一個覆蓋城鄉、雙向協同、功能完善的婦幼衛生網絡,對婦女兒童的健康形成網絡化管理,實現婦女兒童醫療保健優質資源的全域覆蓋,實現政府不斷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的目標。以孕產婦急救網絡、產前篩查與新生兒篩查網絡與兒童急救網絡為主要協作路徑,聯盟成員間將開展全方位的業務協作,形成規范合理的業務分工與層級服務體系,實現無障礙的管理輸送、雙向轉診、培訓教育、監督指導、遠程醫療、信息傳遞和資源共享。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病人至上,大醫精誠,仁德為先”的核心價值觀和“一切為了婦女兒童健康”的宗旨, 以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良好的醫德和科學的管理把醫院打造成位居全國前列的國際化婦女兒童醫療與保健中心,全面實現婦幼衛生三圈一體網絡化管理,為保障廣大婦女兒童的健康,為推動成都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預約掛號
-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婦產兒童醫院)三級甲等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源于1896年成立的仁濟女醫院,開設婦產科和兒科。1987年原衛生部批準華西婦產科和兒科從原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遷出單獨建院,成立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又名華西婦產兒童醫院。2000年醫院更名為“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婦產兒童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預算管理醫院和全國首批“三級甲等”婦女兒童專科醫院,是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西南),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大學附屬醫院。1993年被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授予“愛嬰醫院”稱號,1998年被評為國家“三級甲等婦產兒童專科醫院”,2003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女職工先進集體”稱號,2008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旗幟,2009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12年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2015年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2018年獲“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全國擂臺賽”西南賽區“創新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第二名并入選十大價值案例,獲2018年度全國改善醫療服務最具示范案例、2020年度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醫院2018、2019連續兩年度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位列婦產醫院(含婦幼保健院)專科系列第一名。醫院現核準床位1580張,其中華西院區730張,錦江院區850張,有24個臨床科室和7個醫技科室。婦產科學和兒科學均為國家重點學科,婦科、產科、兒科新生兒專業、超聲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醫院為國家更年期保健、新生兒保健、孕產期保健特色專科建設單位。婦產科學、兒科學、母嬰醫學和應激生物學為博士學位授權點,婦產科學和兒科學為博士后流動站。醫院擁有“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國家衛健委時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藥物制劑體內外相關性技術研究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早期發育與損傷的基礎與臨床嵌合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婦科惡性腫瘤診治、小兒血液病及小兒腫瘤診治、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防治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為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學科重點項目。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全國救治農村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區域協作中心、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四川省產前診斷中心、四川省人類精子庫、四川省婦產科、兒科、婦幼檢驗、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四川省生育力保存質量管理中心、四川省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等機構及中心掛靠我院。我院為國家衛生健康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新生兒圍產期醫學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產前診斷培訓基地、先心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全國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訓項目培訓基地、婦女保健專科能力建設區域培訓基地、助產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全國基層產科醫師培訓項目四川省培訓基地、四川省專科醫師、專科護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四川省護士、藥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醫院承辦《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國際輸血與血液學雜志》(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三本國家級雜志。醫院現有職工3865名,其中正高級師資134名,副高級師資217名,博士生導師81名,碩士生導師146名。教育部重大人才計劃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計劃青年學者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學者8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獲得者各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7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9人,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07人,享受國家級政府津貼和部、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5人。我院在全國學術團體中,在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等國家級學會/協會下設委員會和學組中擔任主任委員、候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等學術任職30余人次;還有四川省和成都市醫學會婦產科、兒科、生殖醫學、遺傳、藥事管理專委會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委員多名。醫院承擔成都市、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的婦女兒童危重疾病病人的救治、轉診、會診等大量臨床工作。2021年醫院門、急診338.5萬人次,出院8.8萬人次,手術和操作12.6萬人次,分娩1.8萬人次,平均住院日為5.09天。醫院開設婦產科、兒科多種亞專業普通門診、特需門診、名老專家和知名專家門診,以及專科專病的特色門診,許多婦產科、兒科疾病的診治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醫院建立了婦科惡性腫瘤的篩查、診斷、手術、化療、放療全程管理體系,其疑難重癥收治數量和微創手術占比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21年在四川省率先使用第四代達芬奇Xi手術機器人開展包括婦科惡性腫瘤(子宮內
預約掛號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華西口腔醫院)三級甲等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始建于1907年的成都仁濟牙科診所,被譽為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的發源地和搖籃。1912年擴建為牙癥醫院;1917年建立華西協合大學牙學院,是中國第一所高等口腔醫學院校;1928年仁濟牙癥醫院遷至華西壩,更名為華西協合大學口腔病院1951年更名為華西大學口腔病院;1953年更名為四川醫學院口腔醫學系、附屬口腔醫院;1985年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2000年華西醫科大學和四川大學強強合并后,2001年更名為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 100多年來,華西口腔醫學院始終秉承“選英才、高標準、嚴要求、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醫教研三位一體的現代管理模式,已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口腔醫(學)院。 華西口腔醫院是中國第一個口腔專科醫院,是國家首批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是國家口腔醫學中心,是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是國家部署在中國西部的口腔疾病診療中心、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與考官培訓基地(口腔類別)、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四川省口腔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擁有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實現了主要臨床科室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全覆蓋。醫院秉承“熱忱•關愛”的服務理念,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堅持醫院的公益性,積極開展臨床治療新技術,同時通過改善就醫環境、優化就醫流程、提升醫療質量等舉措,努力改進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體驗,得到患者和社會的廣泛贊譽,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先后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隊”、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最受歡迎口腔醫院。復旦醫院管理排行榜中國醫院總排行榜中,位列全國口腔醫院第一。 華西口腔醫學院堅持“全面素質為基礎、專業技能為中心、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辦學方針,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為己任,以高水平口腔醫學人才為培養目標。學院招收四年制、五年制、八年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留學生,構建完善了以口腔基礎醫學系、口腔內科學系、口腔頜面外科學系、口腔修復學系、口腔正畸學系、交叉學科系6個學科系,35個專業教研室組成的口腔醫學學科群,以及涵蓋口腔臨床醫學與口腔基礎醫學的國家級精品課程群。擁有口腔醫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口腔臨床醫學和口腔基礎醫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全面啟動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人文素質教育搭建國際化平臺,著力培養具有深厚人文底蘊、扎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口腔醫學人才。已有5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在教育部全國高校一級學科評估中,連續四次(20年)榮列口腔醫學第一名,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建設”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并多次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等稱號。2018年全國首次口腔醫學專業學位水平評估榮列A+,是教育部高等學校口腔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華西口腔醫學研究始于1936年成立的華西協合大學醫牙研究室,1949年擴建為口腔病研究室,1958年成立口腔醫學研究所,1983年成立口腔醫學中心實驗室,1989年建立衛生部口腔重點實驗室,2002年建立教育部和四川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科技部批準建設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質量的口腔疾病發病機制和臨床防治新技術為主線,凝練研究方向,匯聚研究團隊,組織多學科聯合攻關,開展廣泛國內外合作與交流,已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一流口腔醫學研究中心的橋梁;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口腔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012年科技部認定為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13年教育部批準建設口腔轉化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從基礎探索到轉化應用的高水平研究平臺;2013年教育部批準建設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16年科技部、衛計委、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批準建設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2009年創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英文雜志,2010年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數據庫和PubMed(MEDLINE)收錄,成為國內第一本SCI收錄口腔醫學英文雜志,影響因子位居全球口腔醫學SCI期刊Q1區。2013年創辦Bone Research 英文雜志,2014年被SCI數據庫收錄,引領我國骨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兩本雜志均為Nature系列合作期刊并雙雙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醫院發表SCI收錄論文數、SCI論文被引用數、“表現不俗”論文數等各類論文統計數據連續多年進入全國醫療機構排名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