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安縣中醫院二級甲等
江安縣中醫醫院始建于1992年9月,2012年創建為國家二級甲等等中醫醫院,為全縣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的中心,瀘州醫學院教學實習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省級放心藥房,宜賓市消費者滿意單位,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市緊急救援中心120網絡醫院,新農合醫療定點醫院,道路交通事故急救中心,縣級精神文明單位和先進衛生單位,十佳精神文明服務窗口。醫院占地面積9畝多,業務用房有門診大樓、住院大樓、綜合樓、骨科大樓,總面積約9000余平方米。醫院整體遷建項目于2011年初通過縣政府批準立項,已于2014年6月底進場開工。遷建項目用地50畝,建筑總面積50101㎡,新院建成后開展床位400張,新建業務用房將結合《中醫醫院建設標準》、《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的通知》和《四川省中醫醫院評審標準》等要求,按照三級中醫醫院基本標準進行建設。遷建項目建成后將有力促進醫院事業的發展,真正解決廣大病員"看病難"等問題,保障全縣中醫藥事業健康快速發展。醫院現有編制床位180張,實際開放床位256張,臨床一級科室設有:內一科、內二科(糖尿病科)、外科、急診科、骨傷科、婦產科、針灸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住院病區分設有:內一科、內二科(糖尿病科)、外科、骨傷科、婦產科。在"樹名醫、創名科、建名院"的發展思路指引下,醫院建成宜賓市市級中醫重點專科:骨傷科、糖尿病科(內二科)和針灸科,特色專病有:心腦血管病、肝膽病、腫瘤病、腎病綜合征、胃病、眼病。醫院,擁有螺旋CT機、500MA電腦X光機、CR、腹腔鏡、美國進口彩超、意大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計數儀、經顱多普勒腦地形圖機等的醫療設備,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
預約掛號
-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坐落于素有“西南半壁”、“萬里長江第一城”、“中國酒都”美譽的四川省宜賓市中心,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現代化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際愛嬰醫院、國際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宜賓市心血管技術培訓中心、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宜賓市規范化手術技術培訓基地、四川大學華西網絡醫院、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和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實習基地,是西南醫科大學、川北醫學院和成都醫學院非直管附屬醫院,先后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三八”紅旗先進單位、全國“民生示范工程”榮譽單位、國家衛計委“創新服務示范醫院”、全國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四川省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四川省“十佳”城市醫院、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和四川省抗震救災工人先鋒號。醫院現有A、B、C、E四個主體院區,編制床位1333張,開放病床2035張;在崗職工2100余人,有高、中級職稱人才600余人,博士42人(含在讀) 碩士256人,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拔尖人才等各類優秀專家60多人。 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醫院以“科教興院、人才立院、管理強院、文化榮院”作為發展方針,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實施“數字化醫院”建設,首創醫療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城鄉協同醫療服務網絡,依托國內頂尖醫院推動學科建設,聘請國內一流專家定期來院工作,打造一流醫療團隊。以求真、務實、陽光、民主的工作作風,狠抓內涵建設,積極推進特色醫療,管理創新,不斷提升區域醫療中心龍頭醫院地位,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將以更大的規模,更好的環境、更精的技術、更優的服務為宜賓人民提供優質的健康保健服務。 醫院宗旨:醫術精益求精 服務全心全意 醫院愿景與目標:學科特色鮮明、醫療管理規范、院區環境優美; 患者信任,職工幸福的人文型醫院 醫院功能任務:成為名副其實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現代化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擔當第一人民醫院的責任,讓宜賓周邊的百姓享受到比較好的醫療技術和服務。
預約掛號
-
宜賓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宜賓縣人民醫院始建于一九五二年,迄今已有60余年的建院歷史,于2004年成功創建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2007年、2012年連續通過省衛生廳五年一輪的復查評審。是全縣醫療、教學、科研、健康體檢、預防保健、孕產婦急救中心。承擔著市、縣境內和高縣、翠屏區、屏山縣以及云南省水富縣等近300萬群眾的診療和院前急救工作。 醫院總占地面積15039.32平方米,建筑面積25403平方米;編制床位499張,實際開放床位620張;醫院擁有固定資產7178萬元,其中醫療設備4492萬元,建有三級醫院使用標準的潔凈手術部及ICU的凈化系統,有美國GE16排螺旋CT、德國愛克發CR、普愛移動DR、普愛高頻移動C型臂X線機、西門子ACUSONX300、飛利浦HD6彩超、雅培ARCHITECTC1600、日立71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SURDIAL55血液透析機、彈道碎石機、德國狼牌腹腔鏡等先進的儀器設施設備。 全院職工人數543人,其中正高級職稱6人,副高級職稱39人,中級職稱67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專業思想牢固、年齡梯隊及技術機構層次合理的人才隊伍。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