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是由香港知名實業家邵逸夫爵士捐資、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建設,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公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1994年5月開業運行。醫院現有慶春、下沙、雙菱三個院區,設有47個臨床醫療科研部門,102個護理單元。作為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目前有31個博士點和42個碩士點,設有29個教研室和教研組。
醫院于2006年12月順利通過了國際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的評審,成為中國大陸首家通過國際醫院評審(JCI )的公立醫院;2017年通過國際醫療信息化最高級別認證HIMSS7;2017年成為中國首家加入MAYO CLINIC醫療聯盟的公立醫院;2019年亞洲首家通過磁性醫院認證。2013年1月,醫院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4—2020年,醫院連續六年榮獲“中國醫療機構最佳雇主”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人文愛心醫院”榮譽稱號;2020年榮獲浙江省人民政府質量創新獎,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18年、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考核結果排名,邵逸夫醫院在全國2398家三級公立醫院中居全國綜合性醫院第11名,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參評醫院僅有1%的A++序列;2020年度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全國第48位,連續兩年在全國“進步最快排行榜”位列第一。邵逸夫醫院牽頭建設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共建綜合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牽頭組建微創器械創新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醫院致力于傳統醫院管理模式的變革,探索出與國際接軌的“邵醫模式”。國內首家“門診不輸液”醫院、國內首家“全院不加床”醫院、國內首家設置入院準備中心醫院、國內首推門診、輔助檢查中心化預約醫院、國內首推“一人一診室”、國內首家“無痛醫院”、國內首家設立中心化靜脈輸液配置中心、國內首推門診病歷檔案、一人一病歷號、國內首家推行Attending負責制(主診醫生負責制)、國內首家實行委員會制度的醫院等。醫院平均住院日4.93天,藥品比例22.5%,始終保持國內醫院最低水平。
同時,醫院不斷傳承、借鑒、創新,以創新領跑“互聯網+醫療”模式,于國內率先實現醫療服務全流程改造,“掌上邵醫”打通就醫所有環節;率先實現醫保用戶全流程移動就醫,改變“三長”局面,全流程移動化真正實現了100%患者全覆蓋;建成國內首家有實體醫院背景的“云”醫院,更多患者“看病最多跑一次”,持續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成為探索“互聯網+醫療”模式的典范,多次參與國務院相關文件的起草制定,并獲2019年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簡報(第59期)刊文向全國推廣,“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典型案例入選2020國家衛健委辦公廳通報表揚的全國十家醫療服務機構之一。創建“邵醫精品手術演示會”“邵醫咖啡”“邵醫講堂”“邵醫教育學院”“邵醫健康云”“邵醫微信公眾號”“邵醫之聲”等多個“邵醫系列”,進一步彰顯邵醫品牌的價值與活力。
二十多年來,醫院致力于微創外科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和推廣,以臨床結合科研的路徑,引領了中國及世界腔鏡外科的發展。醫院微創手術量占總手術量的80%,多項技術和手術方式國際首創。普外科創建了國內首個微創醫學學科,在完全腔鏡繞肝帶法二部肝切除術等多項技術和手術術式上國內首創,填補國內微創領域多個空白。微創技術覆蓋普外科、婦產科、泌尿科、頭頸外科、骨科、胸外科、肛腸外科等幾乎所有外科領域。微創肝膽胰手術、角膜移植、下腰痛診治、輔助生殖、復雜冠心病和房顫診治等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二十多年來,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量持續保持年均20%增幅;國際頂級學術雜志Nature專題報道醫院最新學術進展2項;取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等重大標志性成果;牽頭建設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并參與共建綜合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成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搭建浙江省腔鏡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等重要省級科研平臺14個。
二十多年來,醫院充分利用國際化的建院背景,加快國際化進程,向全球頂尖水平醫院不斷邁進,先后與美國羅馬琳達大學、梅奧診所、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澳大利亞皇家外科學院等國外多個頂尖醫療機構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是海外醫學生及住院醫生輪轉培訓在中國首選的醫療機構。
二十多年來,醫院充分發揮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推進“山海提升”工程,先后與浙江、江蘇、新疆等等二十余家醫院建立幫扶關系。2016年2月,醫院下沉8000萬資金建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中微創醫學中心”。2017年11月,與德清縣人民政府合作簽約共建“健康中國示范縣”,打造健康中國樣本和綜合醫改示范。2018年,與紹興市上虞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