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三級
概況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創建于1989年,前身是世界人工晶體中國天津培訓中心,是由國際友人捐資建設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眼病專科醫院,是天津醫科大學唯一附屬眼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眼科學博(碩)士點、眼視光學碩士點。 1999年,我院二期擴建順利完成,面積由1780平方米增至4670平方米。2007年,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的三期擴建工程正式啟動。新址建筑面積達2.4萬平方米,擁有27個診室、12個手術間、建設床位200張,就診環境舒適,交通便利的新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在天津西南部落成啟用。 2010年5月29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順利完成三期擴建工程,新址正式開診。2012年3月,天津醫科大學眼科研究所和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正式在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掛牌。該研究所是集眼科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眼科新技術與新產品開發于一體的專業科研機構,下設眾多專業實驗室,成為實現科技創新、促進交流合作的平臺,并將不斷推動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臨床跨越式發展。 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在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的建立是醫院科研學術水平里程碑式的標志。通過此次資格認定推動了醫院眼科藥物臨床試驗的發展,保證了藥物臨床試驗的質量,提升了臨床科研能力和藥品管理質量,為解決更多眼科危重病疑難雜癥提供臨床試驗平臺。 學科布局 我院自1989年建院以來,即為國內首家治療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技術培訓中心,在人工晶體植入技術方面始終與國際接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同時,我院每年都邀請國際知名眼科專家來醫院講學并手術示范,使我院的眼病診療技術始終緊跟國際先進水平發展的步伐。 擴建后,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逐步形成了“八個學科一部一所四中心”的8114”學科框架:八大學科即:白內障科、青光眼科、玻璃體視網膜與眼外傷科、眼眶病與眼整形科、屈光與角膜病科、眼底病與神經眼科、葡萄膜炎與免疫眼科、中醫眼科,一部即:視力矯正部,一所即:眼科研究所,四中心即: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準分子激光治療中心、斜視與兒童眼病診療中心、低視力康復中心。 醫院文化 我院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辦院宗旨,體現以人為本的辦院思想,高度重視醫德醫風建設,時刻踐行“團結、創新、仁愛、奉獻”的院訓,秉承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緊跟國際眼科領域技術前沿,不斷提高自身診療水平,做到了眼科診療技術先進,全院醫務人員把為病人解除病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作為最高追求;杜絕收取患者的紅包、開大處方、拿回扣視等行為。二十三年來,醫療“零事故”,“紅包”零投訴,被患者譽為醫療行業的“一方凈土”,實現了職業道德建設與醫療技術發展雙豐收。 人才培養與國際交流 在發展過程中,我院始終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學術骨干的選拔上,注重貫徹“德高醫粹”以德為先的校訓,著力建設一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人才梯隊。并堅持選送技術精、醫風正、年齡輕的骨干出國培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的業務學術骨干隊伍。 同時,暢通的、活躍的國際交流也是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事業發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我院從成立之初就建立并保持了與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密切合作的國際暢通的學術交流渠道。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吸收、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眼科新技術,并把成熟的診療手段推廣到基層醫院為廣大患者服務。 至今,我院先后舉辦了53期全國白內障、青光眼、眼表疾病與角膜屈光手術培訓班,學員遍及全國(含臺灣)及世界其他國家,共培訓學員5000余人次。舉辦了8屆國際性眼科學術會議,極大吸引了國內外眼科同道學習了解眼科先進技術,先后派出50余人次醫護人員到國外進行長期進修學習。 科研成果 截止2012年底,我院共計承擔課題共142項,其中國家級22項;省部級22項;局級68項,共獲課題資助達1246.4萬元。完成科研成果鑒定15項。獲天津市科技獎勵5項,其中: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天津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3項。引進天津市衛生系統應用新技術空白項目43項。發表學術論文600篇,其中SCI收錄51篇;國家級期刊(中華系列)100篇;出版專著20部。 2003年,孫慧敏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白內障學組委員。2007年李筱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委員。2008年李筱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委員,趙少貞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病學組委員,2011年汪建濤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委員,2011年何彥津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整形眼眶病學組委員。 公益服務 多年來,我院把做好醫療公益事業,作為我們義
預約掛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