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東麗醫院二級
天津市東麗醫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1993年被天津市衛生局評定為二級甲等醫院,先后被評為愛嬰醫院、精神文明達標醫院、市衛生局指定交通事故急救中心和天津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指定醫療保險定點醫院。<br><br> 東麗醫院現編制病床300張,二期擴建后達到500張,三至五年內實現展開病床1200至1500張。擁有醫護人員500余人,其中8名博士,7名主任醫師,37名副主任醫師,34名主治醫師。醫院擁有先進的大型醫療器械設備如美國GE多螺旋四排CT、CR、四維彩超、高壓氧艙、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電子十二指腸鏡、超聲內鏡、氣管鏡、喉鏡、膽道鏡、膀胱鏡、宮腔鏡、陰道鏡等,擬購入核磁共振等世界最新的先進設備。醫院設有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腎內科、內分泌內科、普通外科、微創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科、泌尿外科、婦科、產科、兒科、新生兒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復理療科、營養科、中醫科、眼科、口腔科、皮膚科等臨床科室及藥劑科、檢驗科和放射科、功能科等醫技科室;開設了心血管、消化、呼吸、腦系、胸外科、腫瘤、骨病、腎病、婦產科、兒科等專家門診,由數十位主任醫師/教授或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應診。同時聘請知名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醫院成立了東麗區危重孕產婦搶救中心、東麗區急救中心、東麗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與國內多家大型醫療中心建立了醫療協作關系,2009年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辦學成立碩士研究生課程班,以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br>
預約掛號
-
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平津醫院)三級甲等
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全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醫學院附屬醫院)前身為武警天津總隊醫院,1984年開始籌建,1986年正式開診,2000年3月轉隸為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2001年4月醫院升格為正師級,是天津地區唯一一所正師級部隊醫院,今年10月份后展開床位1100張。擁有3.0T核磁共振、VCT-XT型64排螺旋CT、PET-CT、4排及16排螺旋CT、ECT、CR、DR、DSA、高檔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頭體部伽瑪刀等大型醫療設備,設備總值約4億元。醫院黨委始終將醫療質量管理作為醫院工作的核心內容常抓不懈,不斷加快重點學科建設,積極拓寬醫療市場,實行藥品、醫療設備和一次性耗材集中采購,并開通了無線查房與腕帶標識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醫院人才梯隊合理,學科建設齊全。現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0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4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省部級以上專業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9人,各種專業期刊編委26人。作為武警部隊唯一一所教學附屬醫院,設有21個專業教研室,承擔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主的8個專業和大專、本科、研究生三個層次的臨床教學任務,已培養醫學專業人才4000余名、博士生14名、碩士生88名,為全國(及武警部隊)培養高層次專業人員及進修醫師800余名。在教學管理上,嚴格了教學管理制度,定期組織了集中試講,規范了臨床教學查房,臨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走上了正軌。同時,建立了出科考核及帶教醫師一對一負責制,并應用手術直播示教系統進行臨床教學。 醫院現承擔各級各類科學研究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參與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天津市重大科技攻關課題6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天津市重大科技攻關培育項目1項,全軍醫學科研“十五”規劃項目1項,武警總部科研項目7項,中外合作項目6項。五年來,醫院共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發表科研論文540余篇,出版專著27部,舉辦大型學術活動30次。 目前,醫院的各項醫療數質量指標均達到或超過《醫院管理評價指南》所要求的三甲醫院標準值,其中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連續四年控制在33%以下,日均門急診量由4年前的523人次/日升至目前的1500人次/日,床位使用率由72.3%升至107.6%,床位周轉次數由19.8次/年升至35.8次/年,平均住院天數由14.3天縮短至10.2天,體系部隊對我院的滿意度達98.8%,地方患者對我院的滿意度達96.8%。醫院先后被評為天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先進單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單位、天津市百姓信賴的部隊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和諧中國•2006年度全國榮譽示范單位等稱號,2007年獲全國醫院人文管理榮譽獎。 近年來,醫院將學科建設的重心傾斜在專業技術人員相對密集、不同層次人才梯隊合理、醫療資源份額與診治患者數量比重較高、臨床教學科研實力強勁的專業科室,包括心血管內外科、神經內外科、燒傷整形外科、婦產科、器官移植等重點學科、專業,并兼顧其他學科同步協調發展,從而在較短時間內提高了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完善人才梯隊、加大設備投入、提升科研水準、加強學術交流等方式,樹立起了心血管內外科、神經內外科、燒傷整形外科等品牌科室,在天津市、武警部隊乃至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強的影響力。目前,武警部隊心血管病研究所、腦創傷與神經疾病研究所、燒傷整形外科中心、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天津技術中心、骨科創傷中心及腫瘤治療中心設在我院,其中心血管內科開展的心臟介入性手術和神經外科開展的腦血管介入性手術與顱腦腫瘤手術,其例數和手術難度均居于天津地區及武警部隊系統內同級醫療機構的首位。
預約掛號
-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長征醫院)三級甲等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醫療機構,是天津市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承擔預防、醫療、保健和中醫藥研發、處方篩選、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等工作,172種院內制劑廣泛應用于臨床,是天津市通過ISO15189醫學實驗室監督評審首家中醫醫院,第五屆全國全國文明單位,天津市第六屆人民滿意的好醫院,國家首批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是一所以中醫為特色,匯集名醫、名科、好藥,致力于學術創新、行業領先、醫術精湛、患者信賴的三級甲等中醫醫療機構。 醫院坐落于老城區北門外的三岔河口地帶,毗鄰鼓樓文化街,自古就是商業繁榮、華洋雜處、中西匯通、人文薈萃之處,也是津沽文化的發祥之地。現開放病床600張,日均門診量達5000余人次。擁有國家衛健委重點臨床專科4個:皮膚科、腎病科、針灸科、臨床藥學,其中皮膚科為國家中管局重點學科。國家中管局重點專科7個:腎病科、皮膚科、脾胃病科、針灸科、推拿科、瘡瘍科、臨床藥學。醫院腎病科2018年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醫學診療中心。天津市中醫重點專科10個:心病科、推拿科、瘡瘍科、骨科、糖尿病科、腦病科、腫瘤科、藥劑科、護理學、治未病科。針灸科、皮膚科、腎病科、推拿科、腦病科、脾胃科成為天津市首批新入職護士中醫培訓基地。婦科等為院內中醫特色專科。醫院注重發揮中醫優勢,建設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在中醫“治未病”方面創新探索,創建了中醫護理專家門診,傳承、創新多項中醫護理技術,豐富了中醫護理內涵,為患者提供科學、安全的特色服務。還創建了以皮膚兒科為主的高品質、專業化兒科診療中心,整合院內資源與專家優勢,為緩解兒童看病難開拓新路。還設有肺病科、腫瘤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醫院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在減輕患者病痛、提高臨床療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深受廣大患者認可。 市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擁有臨床研究所、中藥研究所、基礎研究所、實驗中心、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中醫腎病研究所、中西醫結合瘡瘍研究所、有效處方篩選中心8個研究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Ⅱ級實驗室2個及符合GPP標準的制劑室1個,同時也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國家藥監局認定的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是天津市性傳播疾病診療中心,是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腎病分會,以及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動診療咨詢中心等10余個學術團體掛靠單位,還有《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編輯部。2012年,“津門醫粹”博物館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全院在崗職工1335人(含人事代理及派遣制242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14人(含人事代理及派遣制182人),高級職稱人219人(含人事代理及派遣制2人)。近年來,醫院以樹名醫、建名科、創名院、做好藥的“三名一好”為階段性發展戰略,積極落實人才興院計劃。目前,醫院擁有一批全國乃至國際著名的中醫專家,其中,國醫大師1名(張大寧),天津市名中醫10名(張大寧、高金亮、栗錦遷、李競、武成、張曾譻、李振華、張宗禮、張智龍、劉華一),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4名(張宗禮、張智龍、劉華一、車樹強),國家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6個(張大寧、高金亮、李競、栗錦遷、張曾譻、丁素先),醫院現擁有享受政府特貼及授銜專家12人,在職的5人,博士導師7人,碩士導師63人。醫院在創新中發展,堅持走精品醫院之路,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六項,取得科研成果83項,專利29項,著作26部,發表論文2900余篇,其中SCI論文25余篇,現在研課題51項,獲科技進步獎37項。 醫院秉承精誠博愛、救死扶傷的辦院宗旨。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堅持中醫方向,以“學術創新、行業領先,醫術精湛、患者信賴”為發展目標,以優質護理為導向,傳承中醫藥文化,發展中醫藥事業,努力將醫院建成具有國際化標準、設施完善、管理先進、服務一流的中醫醫療、科研、教學中心。 服務時間(上午8:00—11:30,下午13:30—16:30)
預約掛號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四醫院(天津254醫院)三級甲等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三醫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黃緯路60號,是駐天津市唯一的一所軍隊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始建于1949年,1954年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四醫院”。現為全國藥品不良反應重點監察醫院、全國臨床藥物試驗機構、全軍臨床藥理基地、第二和第三軍醫大學、白求恩軍醫學院、武警醫學院教學醫院,南開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天津市交通事故定點醫院和首批醫保定點醫院。醫院專科特色明顯,設有38個科室,46個專業,擁有全軍冠心病介入治療中心、北京軍區生殖健康技術中心和泌尿外科、骨科、消化內科等重點專科。醫院技術力量雄厚,現有教授24名,碩士生導師10名,碩士以上人才75名,高級職稱人員100余名,先后獲國家、軍隊、天津市科技成果獎300余項,國家專利21項,填補天津市技術空白25項。醫院診療設備先進,有數字減影機、手術磁導航系統、消化內窺鏡、腫瘤診療系統等國內一流的大型設備161件,信息化水平在天津市名列前茅。醫院休養環境優美,院內曹錕私人花園遺跡保存完好,綠化面積達46%,親水環境為國內少有。醫院人文氛圍濃厚,奉行“醫患關系零距離、醫護質量零缺陷、醫療保障零障礙”的“三零”服務理念,承諾“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交費”,先后被評為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天津市“十佳醫院”、“物價信得過醫院”。
預約掛號
-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三級
概況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創建于1989年,前身是世界人工晶體中國天津培訓中心,是由國際友人捐資建設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眼病專科醫院,是天津醫科大學唯一附屬眼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眼科學博(碩)士點、眼視光學碩士點。 1999年,我院二期擴建順利完成,面積由1780平方米增至4670平方米。2007年,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的三期擴建工程正式啟動。新址建筑面積達2.4萬平方米,擁有27個診室、12個手術間、建設床位200張,就診環境舒適,交通便利的新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在天津西南部落成啟用。 2010年5月29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順利完成三期擴建工程,新址正式開診。2012年3月,天津醫科大學眼科研究所和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正式在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掛牌。該研究所是集眼科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眼科新技術與新產品開發于一體的專業科研機構,下設眾多專業實驗室,成為實現科技創新、促進交流合作的平臺,并將不斷推動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臨床跨越式發展。 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在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的建立是醫院科研學術水平里程碑式的標志。通過此次資格認定推動了醫院眼科藥物臨床試驗的發展,保證了藥物臨床試驗的質量,提升了臨床科研能力和藥品管理質量,為解決更多眼科危重病疑難雜癥提供臨床試驗平臺。 學科布局 我院自1989年建院以來,即為國內首家治療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技術培訓中心,在人工晶體植入技術方面始終與國際接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同時,我院每年都邀請國際知名眼科專家來醫院講學并手術示范,使我院的眼病診療技術始終緊跟國際先進水平發展的步伐。 擴建后,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逐步形成了“八個學科一部一所四中心”的8114”學科框架:八大學科即:白內障科、青光眼科、玻璃體視網膜與眼外傷科、眼眶病與眼整形科、屈光與角膜病科、眼底病與神經眼科、葡萄膜炎與免疫眼科、中醫眼科,一部即:視力矯正部,一所即:眼科研究所,四中心即: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準分子激光治療中心、斜視與兒童眼病診療中心、低視力康復中心。 醫院文化 我院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辦院宗旨,體現以人為本的辦院思想,高度重視醫德醫風建設,時刻踐行“團結、創新、仁愛、奉獻”的院訓,秉承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緊跟國際眼科領域技術前沿,不斷提高自身診療水平,做到了眼科診療技術先進,全院醫務人員把為病人解除病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作為最高追求;杜絕收取患者的紅包、開大處方、拿回扣視等行為。二十三年來,醫療“零事故”,“紅包”零投訴,被患者譽為醫療行業的“一方凈土”,實現了職業道德建設與醫療技術發展雙豐收。 人才培養與國際交流 在發展過程中,我院始終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學術骨干的選拔上,注重貫徹“德高醫粹”以德為先的校訓,著力建設一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人才梯隊。并堅持選送技術精、醫風正、年齡輕的骨干出國培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的業務學術骨干隊伍。 同時,暢通的、活躍的國際交流也是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事業發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我院從成立之初就建立并保持了與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密切合作的國際暢通的學術交流渠道。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吸收、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眼科新技術,并把成熟的診療手段推廣到基層醫院為廣大患者服務。 至今,我院先后舉辦了53期全國白內障、青光眼、眼表疾病與角膜屈光手術培訓班,學員遍及全國(含臺灣)及世界其他國家,共培訓學員5000余人次。舉辦了8屆國際性眼科學術會議,極大吸引了國內外眼科同道學習了解眼科先進技術,先后派出50余人次醫護人員到國外進行長期進修學習。 科研成果 截止2012年底,我院共計承擔課題共142項,其中國家級22項;省部級22項;局級68項,共獲課題資助達1246.4萬元。完成科研成果鑒定15項。獲天津市科技獎勵5項,其中: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天津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3項。引進天津市衛生系統應用新技術空白項目43項。發表學術論文600篇,其中SCI收錄51篇;國家級期刊(中華系列)100篇;出版專著20部。 2003年,孫慧敏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白內障學組委員。2007年李筱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委員。2008年李筱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委員,趙少貞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病學組委員,2011年汪建濤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委員,2011年何彥津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整形眼眶病學組委員。 公益服務 多年來,我院把做好醫療公益事業,作為我們義
預約掛號
-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第一中心醫院)三級甲等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是一所以器官移植、急救醫學、耳鼻喉專業學科為特色,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天津市醫學中心之一。醫院始建于1942年,原名天和醫院,后與中紡醫院、郵電醫院、恩光醫院合并,于1956年更名為“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醫院擁有1200多張病床,42個臨床專業科室,其中3個國家重點臨床專科(重癥醫學科、重點實驗室、中西醫結合科)、2個市級重點專科(器官移植中心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6個市級研究所(天津市器官移植研究所、天津市急救醫學研究所、天津市耳鼻喉研究所、天津市影像醫學研究所、天津市血栓與止血研究所、天津市醫院系統工程研究所),擁有衛生部危重病急救醫學重點實驗室和臨床醫學博士后工作站。醫院年門診病人15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5萬人次。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現有衛生技術人員20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344人,博碩士469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1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73人。 醫院承擔著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中國武警醫學院、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六所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理論授課和臨床帶教工作,承擔天津市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以及臨床醫學博士后工作站的教學任務。 近年,醫院取得科研成果150多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會科技獎3項,天津市科技進步獎21項,中西醫結合學會獎2項,中國抗癌協會科技三等獎1項,第十一屆“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醫學、藥學獎等。 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PET-CT、3.0T磁共振、雙源CT、DSA、DR、OCT、ECT、乳腺機鉬靶定位、實時四維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液分析流水線系統、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基因分析儀、鈥激光、血管內超聲、內窺鏡超聲系統等與世界同步領先的大型設備。 在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醫院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器官移植、急救醫學、耳鼻喉等學科的臨床診療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器官移植中心于1998年由我國著名的器官移植專家沈中陽教授創建, 2002年建立了天津市器官移植研究所。該中心包括移植外科、移植內科、移植ICU、移植隨訪、麻醉、影像、病理、超聲、移植實驗室等科室,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移植團隊,是國內可以同時開展肝臟移植、腎臟移植、胰腺移植、小腸移植、心臟移植的醫療機構,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該中心創造了肝移植患者術后存活時間最長、手術**、累計手術總例數最多、生存患者總數最多、術中不輸血等多項全國紀錄,肝移植手術例數連續十幾年全國第一。該中心成功地開展了多器官聯合移植、多米諾肝移植、劈離式肝移植、活體肝腎移植等十余項新技術、新術式,先后規范、完善了經典轉流、經典非轉流、背馱式、改良背馱、減體積肝移植術式。該中心率先在國內采用“拉米夫丁+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用藥方案預防肝移植后乙肝復發,供肝切取與保存技術被國內多家移植中心采用。該中心主任沈中陽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主任委員。該中心曾指導全國50余家醫院成功地開展了首例肝移植,為推動我國肝臟移植技術在臨床常規開展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重癥醫學科由我國著名的中西醫危重病急救創始人王今達教授于上世紀70年代創建,是我國最早的專業重癥急救醫學科室,1983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急救醫學研究機構“天津市急救醫學研究所”,1994年被國家中藥管理局批準為全國中西醫結合急救診療中心,1997年建立了衛生部危重病急救醫學重點實驗室。急救醫學研究所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對膿毒癥,多臟器衰竭患者的救治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出對感染性多臟衰“菌毒并治”新理論及膿毒癥MODS中西醫結合“四證四法”治療原則至今在全國仍具有指導意義,制定的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癥診斷標準至今仍為全國同行廣泛采用。 耳鼻喉頭頸外科是國內著名耳鼻喉專家林必錦教授于上世紀50年代創建,1989年建立了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臨床和學術地位處于天津市的龍頭地位,在國內也達到領先水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國內較早開展了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和下咽癌手術、喉部分或全切除術等。 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消化科、普通外科、骨科、婦產科、泌尿外科、放射科等都有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瓣膜病變、大血管病變、心臟腫瘤等疾病的手術治療、心臟介入治療、人工關節置換術、鈥激光治療前列腺、全膀胱切除再造等方面技術處于天津市領先水平。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為天津市國際診療中心,以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承擔著在津外賓、離休干部和高知人群的醫療保障任
預約掛號
-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中醫一附院)三級甲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始建于1954年,現為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全國中醫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 醫院總占地面積233畝,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分南、北兩個院區。設56個臨床和技術科室,54個專病門診,裝備3.0T MRI、寶石能譜CT、DSA等醫療儀器千余臺(架)。醫院開放床位2500張,日均門診量近1萬人次,年出院患者6萬余人次,醫、教、研及綜合服務水平位居全國中醫院前列。 醫院在職員工2500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中國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3名,岐黃學者3名,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13名,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13名,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名,天津市政府授銜專家5名,天津市名中醫、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26名,博士生導師24名。“針刺治療腦病研究”和“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先后進入教育部創新團隊計劃。醫院是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風病、冠心病),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30個,包括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內科學),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重點專科4個(針灸科、兒科、推拿科、腫瘤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0個(中醫心病學、中醫腎病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中醫神志病學、中醫痹病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護理學、推拿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3個(兒科、針灸科、腎病科、腫瘤科、推拿科、血液病科、風濕病科、急癥部、心血管科、內分泌科、骨傷科、心身科、護理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6個(針灸科、心血管科、兒科、腫瘤科、骨傷科、推拿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1個。作為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已在全國建立60多個分中心。 醫院承擔天津中醫藥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的課堂教學及臨床帶教工作,現有教研室15個,具有課堂授課資格教師334人,具有臨床帶教資格教師657人,碩、博士生導師214人,其中博導24人。擁有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 近五年來,醫院共獲各級科研課題立項268項,科技成果77項,獲各級科技獎28項(次)。醫院先后與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60余個國家建立醫療合作關系,使中醫藥文化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醫院每年接待來訪外賓、外籍患者3000余人次,學習進修生數千人,名揚海內外,并連續兩年獲得“天津城市民生貢獻獎”,成為了天津市一道靚麗的城市名片。 醫院始終堅持“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維護健康,造福人類”的宗旨,堅持“發揮中醫優勢,突出針灸特色,堅持‘五專’模式”。“十三五”時期,醫院確立“12333發展戰略”,以增進和維護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中醫藥特色,堅持中西醫并重,以提高中醫藥治病、康復、養生能力為方向,以提升醫、教、研水平為重點,以繼續推動“三個轉變”(從單純的追求病人數量向追求醫療質量轉變、從以醫療為主向研究型醫院轉變、從經驗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為抓手,不斷提高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醫院全面協調發展。 醫院確定南北院區的發展格局,北院區以中國針灸中心為核心,以中醫針推技術的傳承創新為抓手,帶動整體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南院區以綜合醫療急救和康復慢病管理、治未病健康管理為方向,突出中醫特色,整合現代技術,形成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綜合性中醫醫學中心。 天津中醫一附院的發展與祖國的強盛緊密相連,同天津中醫藥事業的開拓者、建設者同呼吸,共命運。在64年的流金歲月中,醫院所實現的三次事業騰飛,得益于國家的改革開放和黨的中醫藥政策,得益于正確的辦院方向,得益于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得益于天津中醫一附院幾代人六十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和心中的夢想! 以思想而勤探究,博大精深;以智慧而啟未來,志存高遠。天津中醫一附院把握中醫特色鮮、現代水平高、臨床療效好、綜合服務優目標方向,努力把醫院建設成“國內一流、北方最大的以針灸為特色的現代化中醫醫學中心”。(更新于2018年12月)
預約掛號
-
天津市兒童醫院(天津兒童醫院)三級甲等
天津市兒童醫院的前身是婦嬰醫院,1951年更名為天津市兒童醫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它已經成為天津市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科醫院。它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是我國兒科醫療保健中心之一,其服務輻射華北地區。 醫院總面積55173平方米,其中醫療用房43864平方米。全院開放床位521張,年收治住院病人約2萬余人,門診量140余萬人。 醫院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兒服務”的辦院宗旨。2000年改擴建后,就醫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2001年獲全國首批“百姓放心醫院”稱號,2007年順利通過三甲醫院復審。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全院職工1330余人,擁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80余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00余人。天津市授銜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特貼18人,博士9名,碩士百余名。與加拿大、美國等國外醫療機構建立良好的醫療、教學及科研等合作關系。 醫院擁有萬元以上設備1100余臺,如亞洲第一臺超導開放式核磁共振儀、數字減影X光機、數字胃腸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臟診斷儀等。 醫院擁有較強的專業技術力量,內科ICU應用呼吸機治療呼吸衰竭的搶救成功率達90%以上;心臟內科應用介入療法治療動脈導管未閉、單純性肺動脈瓣狹窄、房(室)間隔缺損及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居國內先進水平;微創外科是全國兒童醫院中建立最早的學科之一,目前開展的手術種類有30余種,治療病種及手術例數居國內首位,在全國小兒微創外科占主導地位;心臟外科應用經胸膜外手術結扎未閉動脈導管、急癥手術救治先天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高危新生兒,最小年齡為生后14小時,獲得衛生局科技進步獎;耳鼻喉科在全國兒童醫院中最早獲得開展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資質,現已利用該技術幫助20余位聾兒重獲聽力和語言功能,效果良好。
預約掛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