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浦東新區傳染病醫院
浦東新區傳染病醫院前身是川沙人民醫院傳染科,1988年在傳染科基礎上成立浦東新區傳染病醫院。浦東新區傳染病醫院是浦東新區唯一一所專業收治各類傳染病的二級專科醫院。醫院占地面積7342平方米,床位數100張。設有肝科、腸道科、呼吸道科。2002年底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合作成立曙光醫院浦東肝病專科醫院,由曙光醫院著名的肝病專家陳建杰教授擔任院長,全院擁有各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20名,其中主任、副主任醫師7名。 門診設有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合作后醫院的診療范圍進一步擴大,新增皮膚性病科和中醫外科。并特聘上海市名老中醫王靈臺教授坐診肝病特需門診,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傳染病、各期肝硬化和晚期肝癌患者。開設了脂肪肝門診和冬令膏方門診,滿足了不同層次患者的需要。醫院擁有先進的肝病實驗室,完善的臨床檢查診療設施。如:PCR實驗室、流式細胞、X線數字胃腸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和體外腹水回輸儀等。2006年醫院將引進人工肝技術,是晚期肝病患者的福音。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倡導文明規范的就醫服務,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肝病為特色,在中西醫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3年醫院被上海市衛生局定為收治非典的次定點醫院。2005年申請了上海市中西醫結合特色肝病專科,并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為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基地。期望通過五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上海市內有影響的中西醫結合肝病臨床診療中心。
預約掛號
-
上海龍華醫院三級甲等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創建于1960年7月,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四大中醫臨床基地之一。近50年來,醫院堅持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走名醫、名科、名院之路。規模不斷擴大,中醫藥學術地位不斷提升,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中醫特色鮮明和中醫優勢突出的全國示范中醫院、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上海市精神文明單位8連冠。2008年12月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認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承擔惡性腫瘤和骨退行性病變的研究。龍華醫院總院占地面積52.3畝,位于上海城區西南面,建筑總面積87101.1平方米。2003年上鋼三廠職工醫院整,建制劃轉龍華醫院,成為龍華醫院浦東分院,醫院位于浦東世博園區旁昌里小區,占地面積13.95畝,總建筑面積9412平方米,編制床位703張,實際開放160張。目前,全院在編職工人數1474人,高級職稱醫務人員215人。全國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11名,上海市名中醫16名,博士生導師32位。醫院科室設置齊全,有臨床科室34個,醫技科室5個,藥劑科室3個以及心導管室、ICU、CCU、血液凈化中心等,擁有DR、CT、ECT、MRI、數字胃腸機等大型設備。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專病)、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 5個上海市優勢專科、9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醫院的中醫特色鮮明,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退行性病變、腎病、膽石病、風濕病、眼病、乳腺病、肛腸病、脾胃病、呼吸病、瘡瘍病等有顯著的療效;同時醫院有冬令進補膏方門診、冬病夏治門診、中醫特色體檢門診等,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患者前來就診。目前醫院年門診量達166萬人次,出院人次22500人次。醫院2005年全面實行中藥飲片小包裝,年膏方門診量18739料,年中藥飲片使用量達到3000余噸,年飲片配方逾890萬帖,均位居全市醫療機構之首。 2001年醫院在國內首先開創名中醫工作室的傳承模式,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國得到推廣應用。目前醫院有上海市名老中醫繼承工作研究室13個,上海中醫藥大學名中醫工作室12個進入,醫院名中醫工作室26個。醫院于2000年7月成立龍華中醫醫院集團,集團內包括5家二級中醫醫院,我院通過專科專病建設和人才培養,扶持了一批特色專科專病在集團二級醫院的創立和發展。醫院名中醫工作室與徐匯區13家社區服務中心結對,定期為社區義務宣教和門診。醫院堅持“科教興院、人才強院”,龍華臨床醫學院承擔上海中醫藥大學每年的本科生、7年制、研究生、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畢業實習等教學工作。目前有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骨傷科3個博士后流動站。2007年龍華臨床醫學院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通過上海市研究生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分別為上海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承擔多部國家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規劃教材的編寫工作。 “十一五”以來,醫院共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省部級以上項目百余項,獲得市部級以上科研獎項23項。目前進行臨床前新藥研究近20項。科研成果轉化5項。醫院始終秉承“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的辦院宗旨和“嚴謹、仁愛、繼承、創新”的醫院文化,以建設全國示范性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為契機,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不懈努力。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創建于1960年7月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四大中醫臨床基地之一。40多年來,醫院規模不斷擴大,中醫藥學術地位不斷提升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中醫優勢和中醫特色鮮明的全國示范中醫院、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上海市“十大”綜合性醫院之一。醫院連續十余年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的稱號。 龍華醫院占地52畝,位于上海城區西南面,毗鄰繁華的徐家匯商業區。“十五”期間,醫院進行整體改擴建,建成后醫院建筑面積可達7.5萬余平方米,現有床位650張,在編職工166余人,年門診量為100多萬人次。科室設置齊全,有一級臨床科室20個,二級臨床科室18個,以及心導管室、ICU、CCU、血液凈化中心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專病三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2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9個。全院擁有各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297名,其中主任、副主任140余名、全國名中醫8名、上海市名中醫10名,建有名老中醫工作室23個。按需分類開設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 醫院堅持“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的辦院宗旨和“嚴謹、仁愛、繼承、創新”的醫院文化。以太極圖作襯底的院徽,主旨陰陽平衡,太極圖象征中醫傳統醫學,紅色草體“龍”字充實圓內空間,如巨龍飛騰攀高,“龍”字第一筆(點)既是寓意目標向上的龍頭地位,又形似白玉蘭花,
預約掛號
-
上海浦東新區公利醫院二級甲等
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創建于1943年,是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現有職工1000余人,高級專業醫技人員100余人,中級專業醫技人員199人,博士、碩士生26人,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地方政府津貼2人。為6所大、中專學校的教學醫院。自1997年起連續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獲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上海市花園單位等榮譽稱號。 醫院科室齊全設有:內、外、婦、兒、耳鼻喉、眼、中醫、骨、泌尿、腫瘤、皮膚等臨床科室,開放床位500余張,擔負著周邊30余萬居民的醫療保健。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內科為新區醫療特色專科,形成了以耳神經外科、耳鼻咽喉-頭顱腫瘤外科手術、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療心肌梗死、體外碎石及人工關節置換、超聲、激光乳化治療白內障、介入治療晚期腫瘤、腹腔鏡治療膽結石等特色。 醫院擁多功能遙控X線機、螺旋CT、X線機醫療影像數據系統、彩色超聲波、Drager麻醉機、腹腔鏡、椎間盤鏡、呼吸機、ICU監護系統、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器、激光乳化儀、DSA、多尼爾碎石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設備。 醫院設有專家會診中心,周一至周六均有三級醫院著名專家坐診,讓病人能及時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并努力創建“管理現代化、門急診標準化、窗口服務規范化、病區舒適化、環境優美化、儀表儀容禮儀化”的現代化醫院,以適應浦東人民的需求。
預約掛號
-
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門診部三級乙等
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簡稱針研所)是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下屬市級研究機構。前身是上海市針灸研究所(1958年成立)和上海市經絡研究所(1964年成立),也是我國最早建立、規模最大的針灸專業研究機構之一。2002年為了促進科研與臨床的緊密結合,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與岳陽醫院合并。 針研所,歷經幾代人傳承創新,現為針灸推拿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建設單位、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單位、上海市針灸推拿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單位和建設單位,具有一支在臨床、教學、科研等方面能力較強的針灸專業技術隊伍。其主要任務是充分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方法,研究針灸臨床治病的規律及其作用原理,針灸文獻的研究,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針灸醫學。設有針灸免疫研究室、針灸神經泌尿研究室、針灸文獻研究室、《上海針灸雜志》/《針灸推拿醫學》編輯部。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針灸免疫效應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針灸免疫實驗室、針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腦神經生物實驗室)。80年代至今先后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0余項,部市局級課題100余項,獲各類科技獎70余項。 建所以來,針研所在針灸治療耳聾獲得衛生部嘉獎。與上海市第一肺結核病院合作應用針刺麻醉肺葉切除手術獲得成功,針刺麻醉臨床研究成果通過國家科委鑒定。在針灸免疫領域內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針灸治療甲狀腺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哮喘、潰瘍性結腸炎、艾灸抗衰老、糖尿病和膀胱尿道疾病,針法(項從刺、骶髂刺、子午流注)灸法(化膿灸、隔物灸、穴位敷貼)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在隔藥餅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及機理研究、艾灸對細胞免疫的調節作用研究、針刺治療支氣管哮喘與皮質激素關系的研究、針灸神經刺激療法治療尿道綜合征的機理和臨床應用研究、針灸文獻的計算機檢索與分析等多項研究獲部市級科技獎。 針研所在針灸流派的傳承、挖掘、研究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是上海市針灸學術流派傳承研究中心。“陸氏針灸療法”,2009年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2010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 針研所是承擔針灸博士、碩士研究人才的培養機構,已培養針灸學博士50余名,碩士100余名,出站博士后5名。同時是中國針灸學會實驗分會、上海針灸學會針法灸法專業委員會、文獻專業委員會、實驗針灸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承辦了《上海針灸雜志》、《針灸推拿醫學》(英文版)雜志。 針研所1959年起設立門診部。目前醫療門診部開設“針灸科”、“推拿科”、“中醫內科”和“康復科”,以及“特需門診”,為“上海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中國上海國際針灸培訓中心臨床實習基地”。近年來針研所對免疫、內分泌、神經、運動、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統疾病的針灸療效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對針刺治療某些免疫性、內分泌性疾病和各種疼痛性疾病有明顯效果。臨床上逐步形成以針灸為主結合中西藥、現代針灸儀器等綜合手段治療中風后遺癥、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排尿障礙(尿道綜合癥、尿失禁)、耳鳴耳聾、腸易激綜合征、帕金森氏病、震顫麻痹、腦萎縮、頸腰椎病、肥胖癥等的業務特色。 擁有2名上海市名中醫陳漢平教授、吳煥淦教授,2個“名中醫工作室”陳漢平名中醫工作室、趙粹英名中醫工作室。2004年經市衛生局批準“中醫針灸潰瘍性結腸炎專科”為上海市特色專科,尿道綜合癥專科、中醫針灸潰瘍性結腸炎專科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特色專科,以上2項目均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全國推廣項目。
預約掛號
-
武警上海市總隊口腔科醫院三級甲等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上海市總隊醫院創立于194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治療、修復、美容、預防為一體的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國家三級甲等”醫院,為上海市醫保定點單位。 醫院坐落于上海市長寧區虹許路831號,是第二軍醫大學、武警醫學院、南京醫學院、皖南醫學院、錦州醫學院等院校的臨床教學醫院。醫院連續多年被武警總部評為“先進醫院” 2004年被首批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先后榮獲“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慈善醫療定點醫院”“上海市軍民共建先進單位”“愛心助老特色基地”等。 1990年11月醫院新院正式落成使用,醫院進入了全面發展時期,武警上海市總隊醫院現有床位500張,在冊職工700余人,中高級技術人員300余人。醫院領導注重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通過引進、外送培養高學歷層次青年醫師充實各專科力量。同時頸腰椎病中心大力引進骨科人才,隊伍梯次合理、專業技術精湛,臨床醫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博士學歷人員多名,以及專業骨科設計專家極大推動了頸腰椎病的發展。全院有博士、碩士研究生60人。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腫瘤科、骨科、麻醉科、急診科、傳染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中醫科、門診部等11個病區、26個臨床專業和12個門類齊全、檢測先進的醫技科室及其它業務科室。醫院年完成門急量25余萬人次,治愈出院病人1萬余人次。齊全的科室設置和強大的醫護力量,為來院就診的患者提供了快速、全面的醫療服務。
預約掛號
-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三級甲等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是本市唯一一家三級眼病專科醫院,承擔著全市眼病預防與治療的雙重功能。我院是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直屬的三級醫療單位,上海市紅十字會冠名醫療機構,同時中心還是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學科研基地以及上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實習基地,承擔視光系的教學任務。2012年,我院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了委托管理協議,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進一步增強了核心競爭力。2014 年,我院被上海市衛計委冠名為上海市眼科醫院。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地處靜安區康定路380號,占地面積3758平方米,核定床位20張,現設有西醫眼科、中醫眼科、視光中心等臨床科室和特檢科、檢驗科、藥劑科、放射科、麻醉科等醫技科室。擁有準分子激光手術系統、超聲乳化儀、玻璃體切割機、免散瞳眼底照相機、OCT、角膜地形圖儀、微視野、SLT、眼底熒光血管照相機、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儀、UBM及IOL Master等各類先進的眼科專業檢查、治療設備。醫療服務特色主要為青少年近視、弱視、斜視的預防與治療,老年人白內障、青光眼等各類常見眼病的治療以及中醫治療疑難眼病等。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距今已有70年的歷史,前身為1942年成立的蓋氏沙眼防治所。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在本市消滅沙眼和預防紅眼病中做出了重要貢獻。60年代初,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與上海第一醫學院微生物教研組成功分離出沙眼“滬114毒株”“滬125毒株”,并研究成功二種治療沙眼藥水,為上海市基本消滅沙眼做出了巨大貢獻。1978年因成功分離“紅眼病”病毒獲全國科技大會獎。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心通過在全市推廣初級眼保健,創建防盲模范街道(鄉、鎮)和建立健康視力檔案,愛眼日主題宣傳活動,組織白內障復明手術醫療隊送醫送藥下鄉等,使初級眼保健和防盲治盲工作達到全覆蓋。 近年來,中心認真組織實施了兩項第二輪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在2007年市政府 “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實事項目中,共為全市3506名白內障貧困老人實施了復明手術,得到了社會高度評價。2008-2010年承擔的“學齡兒童近視監測與干預項目”,為全市85000名學齡兒童建立了眼保健檔案,同時開展多項近視干預項目試點,在近視防控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其中“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項目在第二輪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所有項目終期評估時獲最高評分。2011年中心成功申報了新一輪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兒童近視綜合防治-建立兒童屈光發育檔案”,該項目致力于更新預防近視理念,以近視預防關口前移為抓手,將在控制兒童近視發生發展方面又邁出突破性的一步,該項目得到了沈曉明市長的高度關注。 作為公立性的醫療機構,上海市眼病中心大力開展公益性的防治項目,為弱勢群體免費治療,體現了公益性的辦院方向。中心每年志愿為本市視障兒童(含盲童學校和隨班就讀盲和低視力兒童)免費進行眼病檢查與視功能評估、以及助視器驗配和康復服務,市殘聯和福利會提供助視器資助,逐漸構建了完善的視障兒童發現、安置與康復體系,為造福視障兒童付出了努力。2011年,在市慈善基金會的資助下,中心開展了“藍天下的至愛”“放飛希望—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眼健康慈善項目”第一期沙眼防治項目,免費為本市15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行了沙眼篩查,共檢出沙眼患病學生7638人,沙眼患病率5.04%,為7568名患沙眼學生免費發放藥物進行治療。通過項目開展,本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沙眼患病率得到控制,由原來的5.04%下降至2.50%。2012年,中心與市兒童健康基金會聯手,啟動了“放眼看世界”困難家庭兒童斜視免費公益慈善手術項目,項目在2~3年內,為上海600名左右困難家庭斜視兒童免費實施手術,市老領導謝麗娟女士、市衛生局徐建光局長、慈善大使姚明先生等出席了啟動會議。中心于2013年開展“放飛希望”第二期近視、弱視防治項目,使上海所有外來務工子弟都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懷。2014年繼續組織實施“放飛希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眼健康慈善項目”及“放眼看世界——經濟困難家庭子女斜視公益慈善手術項目”,為貧困家庭斜弱視兒童免費實施斜弱視手術;成立滬上首支愛眼護眼講師團,為居民提供眼保健健康宣教服務;同時繼續加強與國內外眼病防治機構互訪交流與項目合作,在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和眼健康篩查上進行深入研究。
預約掛號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東院二級甲等
上海市長寧區同仁醫院(又名ST.LUKEs HOSPITAL)創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上海地區成立最早的近代醫院之一,為美國圣公會所辦的教會醫院,曾經是圣約翰大學醫學院的附屬教學醫院,首任院長文恒理最初在今塘沽路大名路附近設立以門診為主的診療所,取名同仁醫局,兩年后擴大規模更名為同仁醫館,1880年醫院再加擴大,定名為同仁醫院,當時床位僅19張,后幾度遷址,1947年9月,定址今萬航渡路1561號,該院所需經費極大部分依靠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捐助,資金相當拮據,發展困難,許多病房為鐵皮活動簡房,解放初期,年門急診量僅2萬人次, 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強對該醫院進行扶植,195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衛生局正式接管該院,定名為上海同仁醫院,同時興建1200平方米的醫療用房,床位從79張增到119張,同年,國家副主席宋慶齡視察了該院的小兒科病房,對醫院的衛生,消防,工會等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心,1957年,該院劃歸長寧區政府領導,改名為上海市長寧區同仁醫院,1966年文革期間,更名為東方醫院,1977年,醫院遷址于上海市愚圓路786號,1979年恢復同仁醫院院名,床位增加到200張, 1988年,新建了建筑面積達5870平方米的八層病房大樓,床位增到330張,同年,該院成立了圣約翰大學醫學院校友會顧問團,指導,支持和協助同仁醫院醫療業務的開拓和專業技術的培訓工作,承擔了各科疑難病例的會診,重大手術的決策,手術指導和示范, 1989年,顧問團幫助該院開設了心血管內科病房,同年,該院成功地施行了心臟二尖瓣狹窄分離術,在同級區屬醫院中為領先,1992年,被市衛生局批準為第二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每年接納第二醫科大學,上海職工醫學院,松江衛生學校等大中專生的實習,承擔醫療,放射,護理等教學工作,1994年,該院評為二級甲等醫院,同年,急診大樓建成啟用,1995年又通過教學醫院的驗收,目前,該院占地面積3908.32平方米,使用建筑面積17303.4平方米,固定資產5887萬元,已走過一百多年歷程的同仁醫院現已發展為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長寧區文明單位。
預約掛號
-
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二級醫院
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籌)是上海市首家醫保定點康復專科醫院、首批工傷保險康復定點機構、市康復專業醫師規范化培養基地。現設置床位300張,以神經康復、骨創及運動醫學康復、兒童康復和脊髓損傷康復為特色,在治療偏癱、截癱、骨折以及小兒腦癱、青少年脊柱側彎等領域具有國內一流的治療水平。秉承“全面康復”的現代康復理念,我們實行“團隊服務”工作模式,治療手段多樣,在康復早期介入,改善身心功能障礙,重建生活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等領域具有雄厚實力。? ? ? 醫院擁有由中國工程院戴尅戎院士,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會勵建安主席,原香港康復學會會長、麥理浩復康醫院院長李瑞炎教授以及全市各知名三甲醫院臨床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團,配有Lokomat Pro 全自動機器人步態訓練與評定系統、NDI三維步態測試及訓練系統、ISOMED等速肌力測試訓練系統、高壓氧艙等國際先進康復設施設備,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強有力的軟硬件保障。? ? ? 作為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繼續教育基地及上海市首批康復專科醫師培訓基地,醫院為康復醫技人員提供高水平、高質量且貼合職業發展需求的培訓項目,并成為澳洲科廷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等多所境內外知名高校的臨床教學與實習基地。 ? ? 秉承“以人為本,以誠樹信,以技立身,以新致遠”的陽光精神,我們積極探索貼合患者需求的康復服務發展道路,努力踐行公益性機構的社會責任,為家屬分憂,為家庭減負,為每一位患者掀開人生旅途的美好新篇章。"
預約掛號
-
武警上海市總隊醫院皮膚病門診部三級甲等
武警上海市總隊醫院皮膚科成立于1948年,擁有67年建院史,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坐落于上海市長寧區虹許路831號(近延安高架),地處著名的西郊賓館、老外街附近,西鄰上海虹橋火車站,地鐵10號線、多條公交線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是上海市最大的三甲醫院之一.特色科室皮膚科 對于白癜風,牛皮癬,蕁麻疹,濕疹,灰指甲,扁平疣,皮炎,過敏,斑禿,脫發,魚鱗病,痤瘡(青春痘),毛囊炎,癬,腋臭,花斑癬(汗斑),手足癬,帶狀皰疹等皮膚病擁有67年臨床研究經驗,并且巨資引進先進皮膚病檢查設備,達到快速康復皮膚病患者。醫院每個月數萬門診量,治愈出院病人數萬人次。齊全的檢查設備和強大的皮膚科專家力量,為來院就診的患者提供了快速、全面的醫療服務。 醫院堅持“科技興醫、質量建院”方針,注重加強專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特色皮膚科在上海地區和華東有廣泛影響。醫院治療白癜風,牛皮癬被列為上海市重點白癜風,牛皮癬治療總基地;治療蕁麻疹,濕疹,扁平疣,尖銳濕疣,灰指甲,痤瘡,斑禿,脫發,被列為每月數萬例成功治療最優秀科室,治療牛皮癬和白癜風獲99年上海市衛生局臨床醫療成果三等獎;治療蕁麻疹,濕疹,扁平疣,尖銳濕疣,灰指甲,痤瘡,斑禿,脫發獲得2005年度上海市醫學科技三等獎。武警上海總隊醫院皮膚科近三年在上海市醫院管理年及“三好一滿意”檢查中取得好成績。 武警上海總隊醫院經過臨床研究、技術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引進,醫院現有床位500張,在冊職工800余人,中高級技術人員300余人。擁有皮膚科領域權威專家:王壽蘭教授,周勇主任,殷坤主任,鐘文海主任,劉毅勇主任坐診,擁有其他主任進行遠程專家顧問協助,在治療皮膚病上,都是擁有20年起的臨床經驗,治療皮膚病數百萬患者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