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市第三醫院(長沙市三醫院)三級
長沙市三醫院位于長沙市勞動路,占地約4萬平方米,環境優雅,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是省會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系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長沙三臨床醫院、城鎮職工定點醫療單位、湖南省職工勞動能力鑒定指定醫療單位、工傷保險定點醫療單位、長沙市血液凈化中心。醫院還成立了湖南省首家“家庭醫療保健呼叫中心”。 長沙市第三醫院座落于綠樹成蔭的長沙市勞動西路,與“唯楚有才,于斯為盛”的岳麓書院隔河相望,西接毛主席曾經求學的湖南第一師范,北有長沙著名的白沙古井,與湖南省最大的體育中心賀龍體育館相對而立。 發展歷程: 1923年,長沙市第三醫院的前身德生醫院由德籍醫生安德生在小型診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定址學院街;1952年,醫院改名為長沙市工人醫院,定新址于勞動路磨子山;1957年,醫院正式更名為長沙市第三醫院。 綜合實力: 歷經九十年奮斗和發展,長沙市三醫院已建設成為省會長沙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預防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三級醫院,系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國家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資格考試基地,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長沙三臨床學院、中南大學醫學研究生培養基地,省、市、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單位,湖南省職工勞動能力鑒定指定醫療單位,工傷保險定點醫療單位。 長沙市三醫院占地面積58畝,建筑面積80305㎡ ,開放病床1100張,職工1300余人,現有主任醫師 30余名,副主任醫師70余名,博、碩士研究生近70名,設有46個臨床醫技科室。其中骨科、呼吸內科、泌尿外科為長沙市重點專科。1983年,我院在市級醫院中最早建立了老干病房; 1990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開展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 1992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開展腎臟移植手術; 1999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建立信息網絡系統; 2002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開展角膜移植手術; 2004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開展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為全面開展心血管介入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9年,長沙市三醫院正式授牌為中南大學長沙三臨床學院醫學研究生培養基地。 基礎建設: 醫院門診大樓、急救中心于2003年投入使用,外科醫技綜合樓于2007年投入使用,成為醫院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2012年以前,醫院內科大樓將拔地而起,高達二十層,開設病床670余張,使用面積三萬平方米。該樓的建成將大幅度改善醫療環境,形成一體化、智能化、多功能,綠色環境彰顯的醫療建筑格局。 醫院成功引進奧地利政府300萬歐元貸款購置醫療設備,擁有西門子40排雙螺旋CT、菲利浦懸吊式大C臂、GE數字四維彩超、柯尼卡X線計算機成像系統(C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結腸灌洗透析治療機、鼻竇內窺鏡及顯像系統、數字胃腸機、百級層流病床、最新一代復合脈沖碎石機等一大批高、精、尖醫療設備。 學科發展: 醫院以微創、內窺鏡、介入治療三大技術應用和研究為重點學科發展方向,已在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普通外科、創傷骨科、產科等全面開展,力爭將醫院打造成為專科品牌突出、綜合實力強大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預約掛號
-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三級甲等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中醫醫院,是湖南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也是長沙市重要的中醫臨床診療、醫學教育與科技創新中心,已形成“一院三址”的發展格局,星沙本部主要承擔長沙東部地區及長沙縣域的醫療急救任務;東院位于芙蓉區長沙火車站附近,設有長沙名老中醫館;南院地處天心區南門口,又名長沙市骨傷科醫院。 歷史悠久,緣起中醫 1958年,長沙八家中西醫診所組建成南區聯合醫院,即長沙市中醫院前身。同年,長沙鐵路局調集廣州、衡陽、株洲技術人員組建成長沙鐵路醫院。1971年,南區聯合醫院更名為“長沙市南區醫院”,1979年升格為“長沙市中醫院”,1997年同時署名“長沙市張仲景中醫醫院”。2004年長沙鐵路醫院移交至長沙市政府,更名為“長沙市第七醫院”。2006年9月,長沙市中醫院星沙新院建成開業;12月,長沙市中醫院與長沙市第七醫院合并,更名為“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 中西合璧,共生共長 建院伊始,醫院即將中醫底蘊融入辦醫理念,以曹忠生、熊先榮為代表的骨傷科,石熙瑞、唐鎮湘為代表的小兒科,沈建雄為代表的肛腸科,文漢章為代表的文氏外科,王海濱為代表的中醫內科,程欣民為代表的肝膽外科,曾為享有盛名的特色專科,培養造就了張志強、祝天經、劉定安等一大批名醫名家。合并以后,醫療服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先后獲得“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全省公立醫療機構法治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全市醫改工作改革創新優秀單位”等榮譽。 綜合服務能力。醫院占地面積180余畝,在職職工1997人,開放床位1791張,開設臨床醫療醫技科室58個。現年門急診83萬人次,出院5.8萬人次,手術3.9萬臺次。作為區域疑難重癥搶救中心,建立急性胸痛、腦卒中、創傷、上消化道出血等多條綠色通道,急危重癥搶救成功率顯著提升。現有重點學(專)科9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專科2個,省級重點專科4個,市級重點學科3個。設有省級骨科疾病中西結合治療臨床醫療技術示范基地、中醫骨傷病重點研究室,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11個,市級醫學研究所2個、質量控制中心4個。 教學科研實力。醫院設有石學敏院士專家工作站及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劉定安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長沙市名中醫傳承工作室8個、名醫工作室2個。醫院為國家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湖南中醫藥大學等多個醫學院校學生培養基地,擁有研究生導師11人,教師資格60余人。醫院是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住院醫師結業考核通過率居全省前列。 公益事業發展。醫院在疫情防控、醫聯體建設、扶貧攻堅、援藏援非等方面體現公立醫院的責任與擔當。醫院為所轄區域40余家醫療機構的醫聯體建設牽頭單位,與近40家省部級醫院專科成立專科聯盟,與經開區18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醫療合作關系,長期對口支援3家偏遠地區縣級中醫醫院。 不忘初心,追求卓越 面對“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醫院計劃在星沙本部建設一棟總建筑面積約6.5萬平方米的住院大樓,將本部建設成為現代醫學服務能力齊全,中醫藥特色顯著的區域醫療中心。在東院火車站院區建設一棟總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住院大樓,重點建設以中醫內科、中醫外科、腫瘤診療、中醫康復、中醫預防保健為核心的5大中醫藥特色診療中心,全力打造一張立足長沙、輻射全省、影響全國的傳統中醫藥文化名片。 勠力同心創佳績,奮楫篤行再出發。醫院將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面提升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為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強院而努力奮斗!
預約掛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