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胸科醫院三級甲等
湖南省胸科醫院(湖南省結核病醫院)位于長沙市岳麓區咸嘉湖路519號,與湖南省結核病防治所院所一家,是湖南省衛生廳直屬公共衛生事業單位,是目前全省唯一的省級胸科及結核病專科醫院,也是全省結核病預防、治療、科研、培訓中心。全院現有衛生技術人員近3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40余人,技術力量雄厚。醫院擁有CT、全自動分枝桿菌快速檢測儀(BACTEC960)、800mAX光機、全自動細菌鑒定器、全自動生化儀、電子纖維支氣管鏡等先進醫療儀器設備與檢測系統,能滿足各種肺部疾病及胸科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需要。<br><br> 湖南省結核病醫院實施科教興所、興院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內外科技項目,積累了大量攻克國際上號稱“老大難”的復治、難治和耐多藥結核病人的有效治療經驗。制定了一整套合理的科學化療方案,采取化學治療、免疫治療、介入療法、手術治療等治療手段,對難治性結核病治療有效率達到85%以上。醫院還擅長肺部疾病的鑒別診斷、支氣管內膜結核、結核性腦膜炎、胸膜炎、腹膜炎、結核球、支氣管擴張、膿胸、肺囊腫、淋巴結核、骨關節結核等疾病的治療。<br><br> 在積極開展結核病治療的同時,湖南省結核病醫院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在全省結核病的預防控制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主持和制訂了《湖南省結核病防治規劃(2001-2010年)》、《湖南省結核病控制項目免費物資管理辦法》、《活動性肺結核病診斷標準》、《湖南省結核病人歸口管理工作規范》、《湖南省肺結核病人診療規范》、《肺結核病人網上直報管理規范》等指導性標準和規范,自1992年以來,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省在世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世行貸款/英國贈款結核病控制項目和全球基金結核病控制項目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實施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加大活動性肺結核的發現和治管力度,結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1992-2008年,全省已治愈涂陽肺結核病人361646例,可使全省減少20余萬人因結核病死亡,使720-1140萬健康人免遭結核病的感染。估算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約15億元。<br><br> 醫院秉承“精、誠、仁、和”的院訓,堅持“病人至上、質量為本、追求卓越、爭創一流”服務理念,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技術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預約掛號
-
寧鄉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寧鄉縣人民醫院創建于1939年9月8日,是國家衛生部授予的“二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現有在職干職員工888人,其中高中級醫療衛生技術人員301人。醫院設有臨床、醫技科室29個,護理單元15個,職能管理部門14個。設置專科20多個,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婦產科、肝膽外科、微創外科為重點專科。擁有核磁共振、數字減影、全身螺旋CT、數碼電視腹腔鏡、體外沖擊波碎石機等大中型先進醫療儀器設備100多(臺)件,是全縣的醫療技術指導、急診搶救和康復保健中心。<br><br> 寧鄉縣人民醫院2004年12月29日,完成了易地建設工程,實現了整體搬遷。該項目工程是寧鄉“十五計劃”的重點項目。新醫院占地面積180畝,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投資1.9億元,編制病床600張,固定資產2.05億元。新院按照“五個一流、一個填補”的整體構思設置,設計上體現功能化、人性化、信息化、藝術化,是湖南醫院建設史上的一個精品工程。新寧鄉人民醫院的竣工開業實現了寧醫史上的新跨越,翻開了寧醫史上嶄新一頁。新醫院正以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備先進、服務優質的現代化花園式綜合醫院姿態矗立在楚溈大地。<br><br> 寧鄉縣人民醫院步入了創新發展的快車道。微創外科技術不斷向縱深發展,其應用逐步滲透到了婦科、泌尿外科、五官科等學科領域,很快形成了該院微創特色醫療技術品牌,標志著我縣微創醫學邁上了新臺階。該院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以健康為目的”的現代辦院理念,走“名醫立院,名科強院,科技興院”之路,全力打造“三湘名院”,為造福寧鄉人民、建設小康寧鄉而不懈努力!
預約掛號
-
長沙市第三醫院(長沙市三醫院)三級
長沙市三醫院位于長沙市勞動路,占地約4萬平方米,環境優雅,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是省會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系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長沙三臨床醫院、城鎮職工定點醫療單位、湖南省職工勞動能力鑒定指定醫療單位、工傷保險定點醫療單位、長沙市血液凈化中心。醫院還成立了湖南省首家“家庭醫療保健呼叫中心”。 長沙市第三醫院座落于綠樹成蔭的長沙市勞動西路,與“唯楚有才,于斯為盛”的岳麓書院隔河相望,西接毛主席曾經求學的湖南第一師范,北有長沙著名的白沙古井,與湖南省最大的體育中心賀龍體育館相對而立。 發展歷程: 1923年,長沙市第三醫院的前身德生醫院由德籍醫生安德生在小型診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定址學院街;1952年,醫院改名為長沙市工人醫院,定新址于勞動路磨子山;1957年,醫院正式更名為長沙市第三醫院。 綜合實力: 歷經九十年奮斗和發展,長沙市三醫院已建設成為省會長沙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預防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三級醫院,系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國家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資格考試基地,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長沙三臨床學院、中南大學醫學研究生培養基地,省、市、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單位,湖南省職工勞動能力鑒定指定醫療單位,工傷保險定點醫療單位。 長沙市三醫院占地面積58畝,建筑面積80305㎡ ,開放病床1100張,職工1300余人,現有主任醫師 30余名,副主任醫師70余名,博、碩士研究生近70名,設有46個臨床醫技科室。其中骨科、呼吸內科、泌尿外科為長沙市重點專科。1983年,我院在市級醫院中最早建立了老干病房; 1990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開展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 1992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開展腎臟移植手術; 1999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建立信息網絡系統; 2002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開展角膜移植手術; 2004年,長沙市三醫院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開展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為全面開展心血管介入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9年,長沙市三醫院正式授牌為中南大學長沙三臨床學院醫學研究生培養基地。 基礎建設: 醫院門診大樓、急救中心于2003年投入使用,外科醫技綜合樓于2007年投入使用,成為醫院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2012年以前,醫院內科大樓將拔地而起,高達二十層,開設病床670余張,使用面積三萬平方米。該樓的建成將大幅度改善醫療環境,形成一體化、智能化、多功能,綠色環境彰顯的醫療建筑格局。 醫院成功引進奧地利政府300萬歐元貸款購置醫療設備,擁有西門子40排雙螺旋CT、菲利浦懸吊式大C臂、GE數字四維彩超、柯尼卡X線計算機成像系統(C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結腸灌洗透析治療機、鼻竇內窺鏡及顯像系統、數字胃腸機、百級層流病床、最新一代復合脈沖碎石機等一大批高、精、尖醫療設備。 學科發展: 醫院以微創、內窺鏡、介入治療三大技術應用和研究為重點學科發展方向,已在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普通外科、創傷骨科、產科等全面開展,力爭將醫院打造成為專科品牌突出、綜合實力強大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預約掛號
-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三級甲等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中醫醫院,是湖南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也是長沙市重要的中醫臨床診療、醫學教育與科技創新中心,已形成“一院三址”的發展格局,星沙本部主要承擔長沙東部地區及長沙縣域的醫療急救任務;東院位于芙蓉區長沙火車站附近,設有長沙名老中醫館;南院地處天心區南門口,又名長沙市骨傷科醫院。 歷史悠久,緣起中醫 1958年,長沙八家中西醫診所組建成南區聯合醫院,即長沙市中醫院前身。同年,長沙鐵路局調集廣州、衡陽、株洲技術人員組建成長沙鐵路醫院。1971年,南區聯合醫院更名為“長沙市南區醫院”,1979年升格為“長沙市中醫院”,1997年同時署名“長沙市張仲景中醫醫院”。2004年長沙鐵路醫院移交至長沙市政府,更名為“長沙市第七醫院”。2006年9月,長沙市中醫院星沙新院建成開業;12月,長沙市中醫院與長沙市第七醫院合并,更名為“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 中西合璧,共生共長 建院伊始,醫院即將中醫底蘊融入辦醫理念,以曹忠生、熊先榮為代表的骨傷科,石熙瑞、唐鎮湘為代表的小兒科,沈建雄為代表的肛腸科,文漢章為代表的文氏外科,王海濱為代表的中醫內科,程欣民為代表的肝膽外科,曾為享有盛名的特色專科,培養造就了張志強、祝天經、劉定安等一大批名醫名家。合并以后,醫療服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先后獲得“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全省公立醫療機構法治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全市醫改工作改革創新優秀單位”等榮譽。 綜合服務能力。醫院占地面積180余畝,在職職工1997人,開放床位1791張,開設臨床醫療醫技科室58個。現年門急診83萬人次,出院5.8萬人次,手術3.9萬臺次。作為區域疑難重癥搶救中心,建立急性胸痛、腦卒中、創傷、上消化道出血等多條綠色通道,急危重癥搶救成功率顯著提升。現有重點學(專)科9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專科2個,省級重點專科4個,市級重點學科3個。設有省級骨科疾病中西結合治療臨床醫療技術示范基地、中醫骨傷病重點研究室,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11個,市級醫學研究所2個、質量控制中心4個。 教學科研實力。醫院設有石學敏院士專家工作站及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劉定安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長沙市名中醫傳承工作室8個、名醫工作室2個。醫院為國家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湖南中醫藥大學等多個醫學院校學生培養基地,擁有研究生導師11人,教師資格60余人。醫院是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住院醫師結業考核通過率居全省前列。 公益事業發展。醫院在疫情防控、醫聯體建設、扶貧攻堅、援藏援非等方面體現公立醫院的責任與擔當。醫院為所轄區域40余家醫療機構的醫聯體建設牽頭單位,與近40家省部級醫院專科成立專科聯盟,與經開區18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醫療合作關系,長期對口支援3家偏遠地區縣級中醫醫院。 不忘初心,追求卓越 面對“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醫院計劃在星沙本部建設一棟總建筑面積約6.5萬平方米的住院大樓,將本部建設成為現代醫學服務能力齊全,中醫藥特色顯著的區域醫療中心。在東院火車站院區建設一棟總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住院大樓,重點建設以中醫內科、中醫外科、腫瘤診療、中醫康復、中醫預防保健為核心的5大中醫藥特色診療中心,全力打造一張立足長沙、輻射全省、影響全國的傳統中醫藥文化名片。 勠力同心創佳績,奮楫篤行再出發。醫院將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面提升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為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強院而努力奮斗!
預約掛號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三級甲等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始建于1958年,是中南大學的附屬醫院,也是國家衛生健康委預算管理醫院。是國內學科最齊全、湖南省規模最大的大型三級甲等醫院,素有“南湘雅”美譽, 在復旦大學中國醫院排行榜中,綜合實力最佳排名全國第13位。先后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群體等榮譽。 醫院占地面積260余畝、業務用房面積39.9萬平方米,編制床位3500張,擁有40個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現有在職職工512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專家825人,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衛生健康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8人,國際學術機構任職39人次,國際學術期刊任職53人次。 醫院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3個,精神病學科、代謝內分泌科、心血管外科、皮膚性病科、老年醫學科、腎內科、臨床藥學、器官移植等專科居全國前列;醫院最高門急診量374.4萬人次、出院患者16.6萬人次、各類手術10.8萬臺次;承擔了省內絕大部分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和所有來湘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任務;作為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依托單位,近年來多次參與國內重大突發衛生應急事件的醫學救援;積極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外派300余人支援武漢、北京、新疆、西非等抗疫一線,居全國前列。 醫院擁有國家重點學科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3個,在崗博士生導師168人;擁有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首批)和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首批,國內首家同時通過SSH雙認證);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教學團隊及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虛擬仿真金課、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及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共13個;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得全國優博論文2篇;獲得77、78、79年級全國統考三連冠、全國高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特等獎6次。 醫院擁有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1個、省部級科研平臺28個;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1項;近5年承擔國家級項目(課題)380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24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項,連續五年入選湖南省十大科技新聞;在復旦大學中國醫院排行榜中,6個專科進入全國前十;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全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5個學科進入全國前十。 醫院始終牢牢把握“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高質量發展,是全國三家同時擁有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的醫院之一。面向“十四五”,醫院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人才隊伍、學科建設、績效管理、智慧醫院”為重點,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奮力開創現代一流研究型醫院建設新局面。(資料統計截至2021年7月)
預約掛號
- 1